企业本量利分析摘要:本量利分析(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亦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等,它是在成本习性分析之基础上,对成本和利润的变动与产销售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的说,就是研究销售量或产量、销售价格、销售成本等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本量利分析的两种基本分析模型,第一种为保本点分析模型,第二种保利点分析模型。
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探讨成本和利润如何随着产销量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本量利计算模型局限性完善建议1 本量利分析的概述1.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成本—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cost-volume-profit)简称本量利分析(cvp 分析),又称盈亏点分析、损益平衡点分析、保本点和保利分析等。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及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数量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成本的固有性质,故称为性态。
1.2 本量利分析的作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往往以数量为起点,以利润为目标,期望能在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线性关系,从而利用这个数学模型,在业务量变动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利润所需要达到的业务量水平。
而本量利分析,就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所需要的这种数学模型。
本量利分析在规划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经营决策分析和有效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用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1 确定预期的目标通过本量利分析,可以预测企业达到多少销售量(销售额)才能保本,或达到多少销售量(销售额)才能取得预期的利润。
1.2.2 制定产品或劳务的价格企业为其产品、劳务制定价格,必须使预期销量下的销售额能够弥补总成本,达到最大利润。
通过本量利分析,可以预测在不同的销售价格下,企业能够获得多少利润,是否弥补了总成本。
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
2 本量利分析的方法及应用2.1 保本点分析保本点分析也称盈亏临界点分析。
保本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其基本内容是分析确定产品的保本点,从而确定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
在此基础上进行保利分析和多因素变动分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必需的信息。
保本点,亦称盈亏临界点、损益平衡点、两平点等,是指当产品的销售业务量达到某一点时,其总收入等于总成本,边际贡献正好抵偿全部固定成本,利润为零,企业处于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这种特殊的状态就称为保本状态。
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之点就是保本点。
保本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企业在规划目标利润、控制利润完成情况、估计经营风险时都要用到它。
保本点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
前者以实物量表示,后者以货币价值量表示。
保本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
保本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2.1.1 保本点的数学计算模型保本点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保本点就是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销售额),当:p=利润a=固定成本总额bx=变动成本总额p=销售单价x=业务量则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模型为:p=px-bx-a保本销售量x0=a/(p-b)保本销售额y0=x0·p2.1.2 与保本分析相关的指标与盈亏临界点密切相关的还有边际贡献、安全边际、作业保本率等。
①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为企业作的贡献,数学模型为:tcm=xp-bx=x(p-b)单位边际贡献cm=p-b边际贡献率cmr=(p-b)/p变动成本率br=b/p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都是越大越好的正指标。
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特定产品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的大小。
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边际贡献越大,边际贡献率越高的产品经济效益越好。
在生产低于生产能力时,增加销售额可以增加利润。
反之,如果企业边际贡献率较小,则在扩大销售额之前还应致力于降低变动成本。
所以,在选择产品方案时经常要用这两个指标。
变动成本率是个越小越好的反指标,当产品变动成本率高时,边际贡献率则低,创立能力小;反之,当产品变动成本率低时,边际贡献率则高,创立能力大。
②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或者现有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这一差额表明企业的销售量在超越了保本点的销售量之后,到底有多大的盈利空间;或者说现有的销售量降低多少,就会发生亏损。
盈亏临界点状态意味着该点销售量下的贡献毛益刚好全部为固定成本所抵消,只有当销售量超过保本销售量,其超出部分(即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才能形成企业的利润。
显然,超出的部分越大,企业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多,经营业就越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边际是从相反的角度来研究盈亏临界点问题。
具体公式为:安全边际量(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量(额)-保本销售量(额)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 现有销售量(额)×100%保本点并不是企业所追求的预期经营目标。
相反他们在寻求超过保本点的最大可能的销售量。
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是表示企业经营可靠性高低的重要指标,安全边际为绝对数,安全边际率为相对数,两者均为正指标。
安全边际越大,安全边际率也越高。
安全率一般按下列表1标准划分: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而保本点的销售量只能为企业收回固定成本,处于不亏不赢的状态。
故而,了解安全边际对于以后的预测与决策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保利点分析当企业产品的销量超出盈亏临界点时,就可以产生利润。
保本点分析是在企业利润为零的经验状态下来研究的,而企业的目标利润不可能为零,而是尽可能多的超越保本点实现盈利,所以,保利分析实则是保本分析的延伸和扩展。
通过保利分析,可以首先确定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应达到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从而以销定产,确定目标生产量、目标生产成本以及目标资金需要量等,为企业实现目标控制奠定了基础,从而为企业短期经营明确了方向。
2.2.1 保利分析的数学基本模型保利分析中的“利”是指目标利润,保利点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保利销售量和保利销售额。
沿用上述保本分析模型中的假设,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模型为:p=px-bx-a保利销售量x0=(p+a)/(p-b)保利销售额y0=xp=(p+a)×p/(p-b)2.2.2 影响利润的各因素分析①销售单价的变动销售单价的变动,将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进而对利润产生影响。
在影响利润的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销售单价提高,利润增加;反之,则利润下降。
②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将引起变动成本总额的变动,对利润产生影响。
在影响利润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反之,利润将减少。
③销售量的变动销售量的变动将引起贡献毛益总额的变动,对利润产生影响。
在影响利润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反之,则利润减少。
④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将引起利润的变化。
在影响利润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固定成本总额增加,利润降低;反之,则利润增加。
了解各因素对目标利润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更好的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目标利润。
3 传统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局限性3.1 本量利分析必须建立在许多假设前提下进行3.1.1 成本性态的假定假定所有成本均已按其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部分。
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有关数学模型和图形,都是以有关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建立为条件的。
而实际中,除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还有一个混合成本。
3.1.2 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假设一定时期、一定产销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总成本线性函数为:y=a +bx,同时在相关范围内,单价保持不变,销售收入线性函数为:y=px。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成本总额不可能一直不变,同时,成本按其性态划分时,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假设,线性函数才能成立。
3.1.3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本量利分析的模型中,固定成本与产量无关,能够保持稳定,但也只有在一定相关范围内才能成立。
因为超出范围后,可能由于新增设备或加开班次等原因,固定成本会突然增加。
固定成本会发生改变,将不再是固定不变的。
模型中的a会从常量变为变量。
3.2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难以区分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非常熟练的将成本区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但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却有些难度。
针对现在的某些企业,固定成本被认为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上并非一直固定不变;而变动成本也并不同业务量保持严格的等比例关系,仅仅是在一个特定范围内才近似于理论上说的一条直线。
传统的本量利分析方法以变动成本法为理论基础,假设企业的所有成本都可以分为两类:随销售量变动的成本(变动成本)和不随销售量变动的成本(固定成本)。
并且,它还假设成本是销售量的函数,y=bx+a,不过,目前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固定和变动成本的分类过于简单化。
4 对传统本量利分析完善的建议4.1 盈亏平衡分析基础模型的补充由于盈亏平衡分析是建立在许多假设前提下进行的,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往往不一致,所以它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并不是说这种分析方法就完全没有经济价值。
事实上,在对所用的数据可靠度比较高,企业成本等核算准确的情况下或者将有多种可能性的数据分开进行平行计算情况下,盈亏平衡分析方法还是可以运用的,只是不能完全依赖其分析结果来做出决策。
对于这种情况,现在企业通行的办法是对其进行灵敏分析,以此来确定盈亏平衡分析的结果在多大范围内有效以及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
其次,现在虽然对不确定型数据状态分析缺乏比较有效的分析方法,但当盈亏平衡分析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型参数为风险型时,还可建立相应的随机模型来予以分析,这样可将给定概率的情况下纳入分析范围。
总之,对盈亏平衡问题采用确定型计算并通过灵敏度分析予以补充完善,或应运随机分析模型,可使盈亏平衡分析更加可靠更有实际意义。
4.2 运用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是指在作业基础成本性态分析和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的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相关的产销量和作业量;销售单价以及利润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