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作业题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的形成第一节丰富多彩的人生与审美现象1、人与世界有哪些关系?2、怎样理解审美现象的丰富性?3、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有几个层次的关系?第二节审美的历史性1、说说“美”和“艺术”概念在中外的演变情况。

2、理解审美历史性有何重要意义?第三节美学学科的诞生1、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的关系怎样?2、鲍姆加登是如何定义美学的?第二章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第一节美学发展简明线索1、理一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简明线索。

2、谈谈20中国美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1、归纳一下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情况。

2、今天文明应该怎样确立美学研究对象。

第三节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1、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美学?3、为什么说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三章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美学的哲学基础1、主客关系中实践、生存与语言关系各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理想性生存?什么是非理想性生存?第二节美学的内在问题1、审美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审美活动中,感性经验有什么变化?3、审美活动中主体怎样?第二节审美与人生1、如何理解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2、为什么说美是一种人生境界?3、本编特别突出了“生存”与“实践”概念,你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审美中有何重要意义?第二编审美活动论第一章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1、人的需要与动物需要的不同表现在哪里?2、审美需要的特点是什么?答:(1)它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从根本上说,审美需要作为人所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不仅能唤起人不断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强烈激情,而且赋予人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蕴。

这种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正是审美需要之所以可能的一种深刻的现实基础。

3、审美理想的作用。

答:(1)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4、怎样理解审美趣味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答:(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主体的个性特征是由先天和后天,生理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因而必然会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审美趣味作为一种个人的爱好和倾向,自然也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2)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审美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地位,他所具有的民族文化背景等等都会对其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节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1、审美活动的特点。

答:(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2、人与世界的本己性交流具体指什么?答: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下直接性的情况中所展开的一种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与沟通,它既是主体得以能动地表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对象能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一种生动过程。

3、为什么审美活动是有限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答:审美是一种在自身中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在其根底里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的特殊活动,就是说,它既具有功利性,又具有无功利性,既具有自律性,又具有他律性。

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就恰恰在于它是诸多矛盾因素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1、审美活动价值的的特殊性?答:所谓审美活动又具有他律性,就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1),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人的审美对象的范围,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也决定着人的审美需要与审美能力;(2),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中并决定着审美的方向和水平。

(3)各种审美形态,如美,崇高,悲剧,喜剧,怪诞,中和,气韵,意境等等的历史性生成和演变,实质上不过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想追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

因此,审美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

第四节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1、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

答:审美的需求就内在于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中,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一种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2、审美活动怎样体现人的本质性存在?答:具体表现在(超越性、自由的、应然的存在方式):(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活动使人从平凡、琐屑的世界中超拔出来。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异化劳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一种扭曲和蜕变,它是用摧残生命的方法来维持生命,它是人受奴役的一种表征。

审美活动是人在异化的条件下所能获得的一种最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人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从精神上占有对象和超越对象。

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统一就是审美状态。

在审美活动中,人才真正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和解放感。

)从上面三点可知,审美活动确是最具有人的本质性或本真性的存在方式。

第二章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一节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1、为什么说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答:(1)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

我们之所以说某种东西是美的,是因为这种东西对人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的。

所谓美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

(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①审美主体不可能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②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是在与对象的人化关系中,在“人化的自然界”即人化的对象世界中产生出来,并得到确证的;③人的“主观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与这种感觉的人(类)性,是长期实践活动(含审美活动)的历史产物,是从全部人类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3)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第二节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1、什么是惊异?审美惊异的特点是什么?答: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以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惊异的特点答:(1)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2、审美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3、你怎样理解澄明?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第三节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1、审美对象形式上需具备什么样的特点?答:(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指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可以被直接把握的感性属性。

(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2、具有审美价值属性的事物怎样才能转化为审美对象答: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客观性,并非仅仅因为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材料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更重要的是,这些客观物质材料总是承载着、蕴涵着一定的客观生活内容。

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纯粹的不表现任何内容意蕴的色彩、线条、形状和音响。

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就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中,或者说,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首先必须是人的生活世界中的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事物。

审美价值属性只是为审美对象提供了一种可能实现的条件,而只有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这种可能才转化为具体的现实性。

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本真性隐藏在它的有用性之中。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事物对象才既超脱了功利性,又摆脱了抽象的分析,而得以显现。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就越是有助于对象的存在。

这种状态,庄子称为“坐忘”,杜夫海纳称为主体的“非现实化”。

3、审美对象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怎样理解它们?答: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和开放性(1)非实体性。

审美对象并不直接地就等于感性客体,它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也不是精神实体。

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

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非实体性,是因为审美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这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向虚的能动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的过程,审美对象因此变成一种主客观统一的新的精神客体。

(2)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就寄居在它的有限个别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成性的结构之中。

第三章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一节审美发生理论概述1、历史上有哪几种审美发生理论?你认为哪种最可能,为什么?答:(1)生物本能说(2)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的观点有可能(1)“劳动先于艺术”。

(2)从人的心理本性上说,人潜在地包含着某种审美的要求,但是,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

(3)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2、研究审美发生有哪几条途径?答:知识传达;记忆保存;恋爱;劳动;战争;巫术。

第二节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有哪些?2、巫术在审美发生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答:(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