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手册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
在自动化检验仪器应用普遍的现代临床实验室中,基础的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检验前质量保证的主要环节。
检验前的质量保证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样品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的传递等工作。
一.检验申请单(1)医师开申请单时应对患者讲清楚采集标本的目的、采集的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应向患者讲明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和用药须知,及可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注意事项。
(2)临床医师在填写申请单时,应完整填写申请单的各项内容,字迹清晰,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住院病人)申请日期、标本类型、临床诊断、申请检验项目及特殊说明(如用了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申请医师姓名、标本采集日期和时间。
(3)临床医师在填写申请单时,不同标本类型的检验项目不应填写在同一张申请单上,应分别填写,例如血常规和尿常规应填写两张常规申请单,分开填写;填写申请单时要根据检验目的填写相应的申请单,例如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项目填写生化检验申请单,检查乙肝两对半等免疫学项目时应填写免疫检验申请单。
(4)门诊病人检验申请单必须有临床医生签字及盖章,免疫、生化、常规等检验项目应分开开据,不同标本类型检验项目也应分开开据。
二.患者准备(1)患者状态一般需要在安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
如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等增高,皮质醇、肾素、醛固酮和生长激素等的血浆水平也会升高;运动后由于能量的消耗、体液丢失,可造成CK、LDH、ALT、AST等一过性升高,还可引起血液中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的改变。
(2)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①普通进餐后血液中的ALT、GLU、BUN、Na等均可升高;高蛋白膳食可使血液尿素、尿酸及血氨增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脂大幅度增高;食物中如果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便潜血试验假阳性。
②长期饥饿可使血浆中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脂、尿素、葡萄糖等水平降低,相反血肌酐及尿酸则增高,由于饥饿时机体的能量消耗减少,故血液中T3、T4水平将明显减低。
③饮酒后可使血浆乳酸、尿酸盐、AST等增加,长期饮酒者可导致ALT、AST、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④长期吸烟者白细胞计数增加、血红蛋白偏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
此外儿茶酚胺亦较不吸烟者为高。
(3)药物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非常复杂,其干扰检验结果主要有4条途径①影响待测成分的物理性质②参与检验过程的化学反应③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活动中的物质代谢④对机体器官的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
在采集样本前以暂停各种药物为宜,如果某种药物不可停用,则应了解该药物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4)时间病人准备还应考虑病人的生物钟规律,特别是激素水平分析,如女性生殖激素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胆固醇则在经前期最高,排卵时最低;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开始增高,血浆蛋白质则在排卵时减低。
(5)体位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和组织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及甘油三酯等浓度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亦可增加。
故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持体位的一致性。
三、标本采集1.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方法血液检验标本分为全血、血清、血浆等。
全血标本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例如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即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性质分析、血细胞沉降率等;血浆标本适合凝血功能检验;血清标本多适用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1)采血时的注意事项①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无论医生、护士、检验人员除穿戴工作服外,还应戴一次性口罩,同时严格做好采血手的消毒,防止患者采血部位感染。
保证一人一针一巾,每采集一名患者血液后均应用速干手消毒液进行消毒后再为下一位患者采血,杜绝交叉污染。
②对所有采血器材严格执行使用前再次检查,保证安全。
③静脉采血时止血带离抽血扎针部位上方约5cm距离,注意袖口不要太紧,止血带压迫时间宜小于1分钟,否则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增高、PH值降低、K离子、CA离子、肌酸激酶升高等。
⑤大多数化验检查要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尽可能避免在输液同侧取血,输液不仅使血液稀释,而且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生严重干扰,特别是血糖和电解质。
⑥避免溶血、杂质污染:采血器具必须无菌、干燥、洁净。
避免特别用力抽吸和推注、避免化学污染和细菌污染引起的溶血。
因为红细胞的某些成分与血清(浆)不同,样本溶血可导致红细胞某些成分释放,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使K离子、转氨酶明显升高。
⑦标本采集后须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
当取血不顺利时,切忌在同一处反复穿刺,易导致标本溶血或有小凝块,影响检测结果。
⑧采集样本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使用后的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等锐器物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禁止对使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物;注射器针筒、棉签等其他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收集。
⑨真空采血过程如有血液外溢和污染,立即使用过氧乙酸或75%的酒精溶液消毒处理。
(2)采集过程收取检验申请单(护士、检验人员)→审查合格(核对检验申请单上姓名、住院号、科别、床号、检验项目、临床诊断、申请医师等信息是否填写清晰,能正确辨认)→检查真空采血管条码信息是否与申请单病人信息和要求检验的信息一致→按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呼唤其姓名以再次确认病人→找好采血静脉并消毒→按照采血顺序采取静脉血→用无菌棉签压迫采血点止血并嘱咐患者按压采血点5-10分钟→充分混匀样品(若无条码应在样品管上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送至相关部门检测(由运送部或专门医护人员完成)(3)真空采血法①采集部位通常选择手肘中央部位较粗的静脉血管,用食指触摸是否为有弹性的血管(肌肉较无弹性),若血管不明显,请轻拍手肘中央部位(约5-10次),让血管较易浮现,若该部位不明显,可改用手背处静脉采血。
小儿可采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采血,但有危险性,以少用为宜。
②真空采血方法1).固定穿刺部位后,先以碘酒消毒,以选定之静脉穿刺部位为中心点,由内向外以环状涂拭消毒,消毒直径约为7.5cm。
2).在穿刺点上端扎压脉带(约5cm),松紧适宜,并嘱其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暴露。
3).拔出采血穿刺针的护套,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并固定静脉穿刺部位。
右手拇指与示指持针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迅速刺入皮肤,在向前(针头与皮肤成5°角)刺入静脉壁进入静脉腔。
4).见有回血后,再将针头沿血管方向前进少许,以免针头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防止穿透血管壁而造成血肿,将胶塞穿刺针直接刺入负压采血管的胶塞头盖的中央,血液被自动吸入采血管内,同时解开压脉带。
5).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针拔出后再刺入另一采血管。
6).采血完毕,嘱患者松开握紧的拳头,并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点,拔出穿刺针,并嘱咐患者按压采血点5-10分钟,直到无血渗为止。
7).加有抗凝剂的采血管抽血后需要立即轻轻颠倒混匀8次,含有分离胶或促凝剂的采血管需要颠倒混匀至少5-8次。
8)采集后在采血管上贴上条码,若无条码标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③一次采血、多管血液分配顺序:1).黄色(血液培养瓶,微生物学标本)2).红头管(无添加剂的采血管,生化、免疫学标本)3).浅蓝头管(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1:9,凝血试验标本)4).黑头管(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1:4,血沉试验标本)5).绿头管(肝素抗凝管,微量元素试验标本)6).紫头管(ETDA抗凝管,血常规、血细胞形态与性质分析、糖化血红蛋白试验标本)7).灰头管(添加葡萄糖分解抑制剂管)8).金黄色头管(含分离胶促凝管,生化、免疫学标本)④采血量:采血量视检查项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定量测定、血细胞形态与性质分析:按紫头抗凝管刻度采血至2.0ml;2).血细胞沉降率:按黑色头抗凝管刻度采血至2.0ml;3).凝血功能检测:按浅蓝色抗凝管刻度采血至2.0ml;4).微量元素检测:按白色头抗凝管刻度采血至2.0ml5).临床生化和免疫学检验项目:按红头采血管刻度采血至4.0-5.0ml;6).血培养瓶:每瓶需要8.0-10.0ml血液,儿童瓶为每瓶需血液1.0-3.0ml(注意:添加抗凝剂的采血管采血时采血量不可过多或过少,采血过多抗凝剂的浓度不够,易导致血液凝固,采血过少抗凝剂浓度太高会影响检验结果)。
(4)末梢采血法主要用于需要微量血液的检验项目和婴幼儿血常规检验。
由于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成分有差异,因此,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集静脉血。
①采血方法:1)轻轻按摩采血部位(左手无名指指腹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
2)消毒皮肤,待其干燥后,紧捏采血部位两侧。
3)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迅速刺入(深度以2-3mm为宜),血液自行流出或稍加挤压后流出。
第一滴血液混入组织液,一般将其弃去不用,或根据检验项目内容要求决定是否使用。
4)采血结束后,用无菌干棉签压住采血部位以止血。
5)采集后在采血管上贴上条码,若无条码标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②注意事项:1)采血时必须注意严格消毒和生物安全防范,采血针为一次性使用。
2)凡局部有水肿、炎症、发绀或冻疮等病变的均不可作为穿刺部位。
3)取血时可稍加挤压,但切记用力过大,以免使过多组织液混入血液中。
4)采血要迅速,防止流出的血液发生凝固。
5)采用手工法进行多项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采集顺序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2.尿液标本采集(1)告知患者:医师在填写尿液检查的检验申请单后,首先应告知患者关于尿液标本采集的目的,以书面的形式具体指导患者采集尿液标本。
(2)尿液采集的一般要求:①患者要求: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按常规生活、饮食。
②生理状态: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和体位等影响某些检查结果。
③避免污染:㈠患者先洗手并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㈡女性患者特别要注意避免阴道分泌物或月经血污染尿液,男性患者要避免精液混入。
㈢要避免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粪便等其他污染物混入。
④采集时机: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液标本,必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使用无菌容器采集,以便利于细菌生长。
⑤特殊要求:㈠采用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标本时,医护人员应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