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中产毒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中产毒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镰刀菌
蓝色犁头霉
链格孢霉菌
瓶霉菌
三、实验器材
• 样品:小麦、玉米、黄小米、面粉、米粉、面 包、饼干、花生等 • 察氏培养基、高盐察氏培养基,PDA培养基,无 菌生理盐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 培养皿、试管、锥形瓶、镊子、玻璃涂棒、显 微镜、盖玻片、载玻片、解剖针、酒精灯、接 种钩、接种针
2、观察各产毒霉菌的镜下特征 将生长茂盛的菌丝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 做压滴标本镜检以鉴定到属或种。 主要镜检以下特征: (1)各产毒霉菌的菌丝结构,有无隔膜; (2)各产毒霉菌产孢结构的形态特征; (3)各产毒霉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及排列等特 征。
五、实验结果
根据菌落形态及镜检结果,参照各种霉 菌的形态描述及检索表,确定菌种名称。
四、实验步骤
(一)产毒霉菌的分离 方法一 稀释平板法 按GB/T4789.15-2003 方法进行分离
1、检样的前处理及梯度稀释
25g检样
放入研钵磨碎 (可先加少量无 菌生理盐水)
2、取10-1、10-2、10-3三个稀释度涂布平板, 静臵5min后倒臵于温箱28-30℃培养3-5天。
方法二 点种法
初分离
将它们分别转种于相应的察氏培养基或PDA培
养基的平板,25~28℃孵箱培源自5~14天。采用点植法 选择适合的琼脂平板,左手拿起平板底,使培养
基朝下,右手持接种针,蘸取少量孢子点种在培养基
中心点或成三角形的三分点,然后盖上平皿盖,始终
保持平板底朝上,放于孵箱中培养;这种方法可避免
霉菌孢子散落在培养基上,使菌落生长一个或三个扇 形的典型菌落,便于观察。
丝,甚至完全无气生菌丝而由基质菌丝直接生出
黏孢层,内含大量的分生孢子。
2、产孢结构
可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
小型分生孢子通常假头状着生,较少为链状着生,或者假头 状和链状着生兼有。 小型分生孢子生于分枝或不分枝的 分生子梗 上,形状多样,卵形、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 、纺锤形、披针形、腊肠形、柱形、锥形、逗点形、圆形
等。1~2(3)隔, 通常小型分生孢子的量较大型分生孢子
为多。 大型分生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短小爪状突起上或产生在分生 孢子座上,或产生在粘孢团中;大型分生孢子形态多样,镰 刀形、线形、纺锤形、披针形、柱形、腊肠形、蠕虫形、
鳗鱼形,弯曲、直或近于直。顶端细胞多种形态,短啄形、
锥形、钩形、线形、柱形,逐渐变窄细或突然收缩。
(3)菌落的质地
由于菌丝的长短和疏密,以及孢子的有无和
多少,菌落的质地可为绒状,絮状,绳状和束状
。 (4)菌落的表面
疏松或致密;平坦、凹陷或隆起,有无皱褶 ,有无放射状或同心环状的沟纹,边缘是否整齐 等。
(5)渗出物
有的菌种常常在菌落表面出现的带颜色的似
液体物即为渗出物,记录其色调和分泌的量。
(6)其他 是否出现除霉味以外的其他特殊的气味。
构巢曲霉
黄曲霉
黄曲霉
黄曲霉
黑曲霉
烟曲霉
青霉属
本属产毒霉菌,主要包括黄绿青霉、桔青霉、圆弧
青霉、展开青霉、纯绿青霉、红青霉、产紫青霉、冰
岛青霉和皱褶青霉等。 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绿青 霉素、桔青霉素、圆弧偶氮酸、展青霉素、红青霉素 、黄天精、 环氯素和皱褶青霉素。
1、营养菌丝体 呈无色、淡色或鲜明的颜色,具横隔
曲霉属:黄曲霉、赭曲霉、杂色曲霉、烟曲霉、构巢
曲霉和寄生曲霉等;
青霉属: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扩张青霉、圆
弧青霉、皱折青霉和荨麻青霉等; 镰刀菌属:犁孢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 、雪腐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 其它菌属 :有绿色木霉、漆斑菌属、黑色葡萄状穗霉 等。
曲霉属
本属的产毒霉菌主要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 杂色曲霉、 构巢曲霉和棕曲霉。这些霉菌的代谢
(二)产毒霉菌的鉴定
1、观察各产毒霉菌的菌落特征
(1)菌落生长的速度 用培养一定天数的菌落直径大小来表示霉菌生长的速
度。
(2)菌落的颜色
霉菌菌落的颜色应包括菌落表面的颜色;菌落背
面的颜色;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是否仅限于培养基
覆盖的部分或扩散于更大范围);以及霉菌在不同生长
阶段的颜色变化(包括表面和背面)。
1.采样
在卫生学调查基础上,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250~500g,尽快检验。
2.表面除菌
如为粮粒样品,取粮食样品10~20g,放人灭
菌的 150ml 三角瓶中,无菌加入无菌水超过样面 1~2cm左右,塞好塞子充分振摇1~2min,将 水倒净后,将粮粒倒于无菌平皿中备用.
3.接种与培养
用无菌镊子将已处理好的粮粒胚部向下,均匀地 插种在高渗察氏平板或PDA培养基平板上(粮粒的一 部分插入培养基中),小粒样品如大米接种 10 粒/ 皿,大
产物为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和棕曲霉毒素。 1、营养菌丝体 。 由具横隔的分枝菌丝构成;无
色或有明亮的颜色,一部分埋伏型,一部分气生型
曲霉属
2、产孢结构
分生孢子梗大都无横隔,光滑、粗糙或有麻点。
梗的顶端膨大形成棍棒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 的顶囊,在顶囊上生出一层或二层小梗,双层时下面 一层为梗基, 每个梗基上再着生两个或几个小梗。 从每个小梗的顶端相继生出一串分生孢子; 由顶囊、 小梗以及分生孢子链构成一个头状 体的结构,称为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头有各种不 同颜色和形状 ,如球形、放射形、棍棒形或直柱形 等。
粒的样品(玉米、大豆等)接种5粒,每份样品共接种
5个平板,将种有样品的平皿臵25~28℃孵箱培养5~
7天,培养后期应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以免生长
较快的霉菌将其他的菌覆盖,影响观察及检验结果

4、镜检与初分离
镜检 用接种钩在平皿上钩取一小块稍带少 许培养基的培养物,放在已滴加 1~2 滴乳酸苯 酚液的载玻片上,再用二支接种钩轻轻地将培养 物分开, 然后盖上盖玻片,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 培养物, 再将显微镜的聚光器位臵降低,光圈 调小,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实验五 食品中产毒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食品中常见产毒霉菌分离 纯化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进一步熟练掌握 食品检样的处理及梯度稀释技术; 2 、掌握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技术,了 解菌丝形态及其产孢结构在霉菌分类鉴 定中的重要性;
青霉菌
镰刀菌属
本属的产毒霉菌主要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 刀菌、雪腐镰刀菌、 三线镰刀菌、梨孢镰刀菌、拟 枝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 等。
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
霉烯酮和丁烯酸内酯等。
1、营养菌丝体 气生菌丝发达高 0.5~1.0cm或较低为 0.3
~0.5cm,或更低为0.1~0.2cm;稀疏的气生菌
二、实验原理
产毒霉菌极易在含糖的饼干、面包、粮食等类食 品上生长,与食品卫生关系密切的霉菌大部分属于半
知菌亚门中的曲霉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其产生的
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 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伏 马菌素以及展青霉素、桔青霉素、黄绿青霉素等。 霉菌产毒需要一定的条件,影响霉菌产毒的条件 主要是食品基质中的水分、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及 空气的流通情况 。
, 或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气生型 。气生菌丝 密毡状、松絮状或部分结成菌丝索。 2、产孢结构 分生孢子梗由埋伏型或气生型菌丝生出,稍垂直于 该菌丝(除个别种外,不象曲霉那样生有足细胞),单独 直立或作某种程度的集合及至密集为一定的菌丝束,
具横隔, 光滑或粗糙。其先端生有扫帚状的分枝轮,
称为帚状枝。帚状枝是由单轮或两次到多次分枝系统 构成,对称或不对称,最后一级分枝即产生孢子的细胞 ,称为小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