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专业基础C考研试题
民法学部分,50分
一、判断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答题要求:先判断正误,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
1.在情势变更的情况下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的,应书面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达到对方时解除。
2.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登记机关向当事人颁发不动产权属证书时发生效力。
3.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4.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人和财产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答题要求:请简要回答所提问题)
1.简述表见代理的概念与构成。
2.《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句规定:“债权转让的,担保该债权的抵押权一并转让,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请谈谈你对该法律条文的理解。
三、论述题(10分。
答题要求:请比较详细地进行论述)
试论不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
四、案例分析题(10分。
答题要求:阅读案情后,回答问题)
2014年6月1日晚,路人陶某被一辆轿车撞伤。
交警认定,轿车应当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经法院查明:轿车系甲公司所有;事发当晚甲的工作人员潘某驾驶该轿车去饭店参加朋友“饭局”,因酒后不能驾车,遂通过乙公司运营的APP软件“I代驾”联系代驾服务;乙公司“接单”后将信息发给代驾司机赵某,赵某赶到这家饭店,与潘某签署代驾服务确认单后,驾驶轿车离开饭店,随后发生交通事故。
2014年10月9日,陶某将赵某、甲公司、乙公司、丙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赵某认为,代驾属于职务行为,赔偿责任应由乙公司承担。
乙公司则辩称,其仅通过“I代驾”软件提供信息,由原告自由选择代驾人,代驾服务完成后,由原告与代驾人直接结算费用,公司仅收取每单5元一20元的信息费,因此赵某不是公司员工,事发时并非职务行为,事故责任应由赵某自行承担。
请根据我国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及民法原理分析本案应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法部分,50分
一、判断分析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答题要求: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证人证言是直接证据。
2.诉讼行为有效即合法。
3.公示催告程序终结时,由法院依据职权作出除权判决。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
1.与效性诉讼行为与取效性诉讼行为
2.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
3.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
1.简述证明责任的概念及其分配规则。
2.简述协议管辖的条件。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小明于2015年1月18日向小红借款500元,约定2017年1月18日返还。
1.如果小红于2017年2月18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确认其对小明享有500元钱的债权,但并不要求小明返还,法院是否应予立案?理由是什么?
2.如果小红于2017年2月18日向法院起诉要求小明返还500元钱,小明请求法院确认债权关系不存在是否构成反诉?理由是什么?3.如果小红也曾向小明借过300元钱并到期,小明可否主张抵销?理由是什么?
4.如果小红于2017年2月18日向法院起诉要求小明返还500元钱,本案的诉讼标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经济法部分,50分
一、概念比较题(7分。
答题要求:简要比较两个概念的异同)
结构主义规制与行为主义规制
二、判断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8分。
答题要求: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
1.国家只能以公权者的身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2.制造商建议零售价格的行为是一种纵向垄断协议行为。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答题要求:答出要点并简单阐述)
1.为什么经济法语境中的国家干预是尊重市场经济机制的干预?
2.简述反垄断法的宽恕制度。
四、案例分析题(11分。
答题要求:阅读案例,并回答案例后的问题)
甲商场安装了乙电梯厂生产的自动扶梯。
某日,商场对外营业时该自动扶梯突然发生故障,逆向行驶,致使正在商场购物的8名消费者不同程度负伤,其中有1名消费者伤情严重,因肤体残疾失去生活勇气,数度自杀未遂。
经查,相同型号的自动扶梯在全国各地已发生类似事故多起,电梯厂采取了修理、更换零部件等应对措施,并未停止生产和销售该型号的自动扶梯。
请根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该自动扶梯是否存在缺陷?判断依据是什么?(2分)
(2)负伤的消费者能否分别或者共同起诉甲商场?为什么?(3分)
(3)负伤的消费者能否分别或者共同起诉乙电梯厂?为什么?(2分)
(4)肢体残疾的消费者在取得残疾赔偿金后能否再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为什么?(2分)
(5)负伤的消费者能否请求惩罚性赔偿?为什么?(2分)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答题要求: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材料分析所提问题)。
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竟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或者参与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而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为:“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
请运用经济法相关知识,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经营者”的界定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