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根本宗旨)、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公民社会从社会关系上指非营利组织。
这一概念所涵盖外延比非营利组织要宽泛些,但内涵基本一致。
它不是一个否定的概念,而是有个积极肯定的概念,并突出了新型社会关系的主体,在这种意义上他比非营利组织一词更准确。
草根组织特指非营利组织中那些扎根于城乡社区的基层民众组织,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基层组织。
救助儿童会:1919年,在伦敦的一家大剧院里,一家名叫救助儿童会的慈善组织开始向挨饿的儿童发放免费事物,后成为全世界苦难儿童的救星乐施会:1942年,在英国成立了一个专门救助穷人的慈善机构,这一组织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
国际红十字会:致力于战场救护的非营利组织日益活跃,促成了国际公约的签订并成功地建立了国际红十字会。
分级管理原则:就是对非营利组织按照其开展活动的范围和级别,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原则。
非竞争性原则:就是为了避免非营利组织之间开展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决策:是领导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一个过程,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从两个以上的代替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的合理过程。
决策技巧:主要是思考的技巧,管理者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思考。
包括向后思考和向前思考。
双重管理:指对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及日常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体制治理:指的是非营利组织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按照效率、法治、责任的原则,采取合作与互动的过程财务管理是指根据财务资料、财务报告去预测未来,包括成本分析、投资管理和财务分析三大环节,他们构成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
零基预算法:每期的预算必须先归零,从零开始考虑预算的增减。
培训:是指给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的过程。
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被作为国民精神大加赞扬和提倡,成为其公民社会的基础。
志愿部门:指由各种志愿者组织、支持组织、草根组织、网络组织、协调组织、志愿者小组、联络站以及定期召开的志愿者大会、联谊会等形式组成的志愿者社会体系。
地域生态货币: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可以流动、主要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志愿者为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志愿服务的计量单位。
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是指这样一个系统的过程: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取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所获得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计划、控制项目的运作过程,从而达到项目的既定目标。
诚信评估也译为非营利性评估、公信度评估或问责制、社会交待。
诚信是当前我国非营利部门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志愿者组织强调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特征双重管理,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及日常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筹款:指的是“组织或个人为了政治因素,发动募集资金的行动或过程。
”经过实践,人们发现:和营销一样,筹款也是一种市场活动,非营利组织筹款也需要进行市场分析,也需要有筹款的市场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筹款理念大致经历了产品导向阶段、推销导向阶段和顾客导向阶段。
在筹款策略上开始采取顾客导向,以顾客为导向的筹资活动必须以组织采用营销导向为基础。
顾客导向方式的标志是不再把捐赠人当作它的目标,而是当作潜在的合作伙伴。
捐款指人们无偿地将他们的资源给予其他人信息资源:经过人人类开发和组织的信息时代的集合,而且,信息资源不仅指信息本身还应包括信息活动中的相关因素信息管理系统是经过人类开发和组织的信息的集合,而且,信息资源不仅指信息本身还应包括信息活动中的相关因素例外原则:领导负责得理条例、规章制度所没有规定的例外事情,凡是有规定的就应照章办事选择、判断、填空:非营利组织出现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的配置社会资、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因于利润动机不远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候。
非营利组织出现了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由:领导者与下级的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非营利组织设计其合计系统的基本要求,决定合计格式,明克定义科目、设立合计程序预算的过程包括4个步骤:准备、确认、执行、其中报表和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长远目标在于组织的生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较强的适应性提供以足的人力资源捐款额很小的市场,一般使用直接由直符联系的方法,这是最节约的方法,捐赠额最大的市场可能使用电话联系,大规模捐赠的市场采用面对面的洽谈信息资源有2种角度:狭义的信息资源和广义的信息资源行为科学家利克特发现了四类基本的领导形态,即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这种伦理被称为管理系统理论。
企业提供的是私人物品,政府提供的是垄断性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是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在现实生活中,非营利组织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协会、学会、研究会、联宜会、商会、行会、会馆、学校、医院、福利院、文化院、体育馆、博物馆、美术馆、文艺团体。
非营利组织中不应包括政府出资成立的各种政府附属组织或外延性组织,非营利组织中一般也不包括政党组织和宗教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总和被称为“非营利部门”或“第三部门”。
英国在17世纪末颁布了《慈善法》和《济贫法》,1924年废除了禁止结社条例,1832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描述了当时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民间结社和政治结党的问题。
1964年8月,英、法、意、美、荷等16国代表在日内瓦签署《万国红十字会公约》,制定了改善战地伤病者境遇的国际通则,并建议各国成立民间的救护团体。
领导者的权威包括:1、职位权力。
2、个人威望。
非营利部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表明,一个由非营利组织所发动的全球的“社会团体革命”正方兴未艾。
美国非营利组织活动的一大特点是动员大批志愿人员参与各种非营利的慈善活动。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中有特色的非营利组织:1、宗教性的慈善服务组织。
2、社区互助和公益服务组织。
3、各种慈善救济基金会。
4、联合劝募组织。
澳大利亚的非营利组织数集中在教育、社会服务和医疗保健三个领域。
英国的非营利组织中最具特色的是非营利科技社团,资金主要来源于会费、财团及个人捐款和政府资助。
孟加拉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最具特色的是小额信贷的所谓GB扶贫模式的开发和普及。
印度:印度政府对NGO采取“共生鱼规制”相结合的方针德国:政府财政支持是德国非营利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芬兰:非营利组织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服务或领域菲律宾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提供各种服务和政策建议的发展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的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援助的基金会以及作为政治家和企业附属机构的所谓“变形NGO”。
香港非营利组织往往被叫做志愿机构,它们一方面受到宗亲会、同乡会等华人社团积善济贫精神的传统影响,另一方面体现着自下而上的志愿精神且具备民主自治的性格,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资金方面,香港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它们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政府。
台湾和香港一样,宗亲会、同乡会等传统的华人社团有相当影响,在社区支援、社会福利等领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非政府组织会议,世界银行设有非政府组织——银行委员会。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
1950年9月制定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198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1988年8月和1989年6月公布《基金会管理办法》、《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
1999年8月颁布了《公益事业捐赠法》。
领导者的权利基础可分为:1、惩罚权。
2、奖赏权。
3、合法权。
4、模范权。
5、专长权。
1944年成立的美国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其创建者丹·威斯特先生基于“给人一杯牛奶,不如助人养头奶牛”的理念。
理事会通常由选举产生,作为组织决策和治理的最高权利机构。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发挥着核心作用概括地说集中表现在:1、扮演“促成者”的角色。
2、扮演“政治倡议者”的角色。
3、扮演“缓冲者”的角色。
4、扮演“价值护卫者”的角色。
捐赠人报告面向的对象是组织的资助者,报告的原则:诚实、简短、快捷。
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内涵和外延上一致,而且非营利组织强调的是和企业的区别,非政府组织强调的则是和政府的区别由注册会计师给出的审计意见书,能有力地向外界展示组织的财务状况,对于提高组织公信度十分重要,也有助于组织内部财务制度的完善。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称:“管理的真谛在于它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这门学问的引论。
过去,人力资源管理一向在企业中使用,非营利组织很少谈及。
在非营利组织中,更多谈到的是志愿、奉献、爱心、公益等概念,非营利组织具有较高的理想性。
欧洲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规定:“志愿者可以得到资助、食物、住宿,以及他们基本花销的报销,包括旅行、保险和培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其专题报告《志愿精神在中国》一书中规定:“招募单位应向志愿者提供以下费用和保险:基本生活费、招募地和服务地之间往返两次的交通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住院附加保险。
”非营利组织评估包括诚信评估、使命与战略评估、项目评估和组织评估四个方面。
项目评估的原则:1、公正性和独立性。
2、可信性。
3、实用性。
4、透明性。
5、反馈性。
项目评估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
营销的核心所谓的“4P”:产品、价格、推广、场所。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对营销的深刻论述:营销的目的是让销售行为变得多余,通过营销,非营利组织对他们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根据了解的信息,调整自身的公共服务产品以符合受益者的需求,从而使它们的服务无须销售就自行“卖”出去。
筹款市场有:个人市场、企业市场、基金会市场/国际资助组织、政府市场和联合劝募组织。
捐款人的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力。
企业参与非营利组织活动的主要目的:1、减免税。
2、企业形象。
3、社会责任。
4、销售的增加。
5、企业内部关系的改善。
大多数的基金会/国际资助组织都有捐款义务,尤其是国际基金会,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值得捐赠的项目提供资金。
对于基金会/国际资助组织市场来说,一个好的项目建设书往往在争取资助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990年,萨拉蒙教授开始主持一个全球性范围内外对非营利组织开展比较研究的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CNP)1932年10月,国民党政府曾公布过一部名为《修正民众团体组织方案》的法规,这大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非营利组织的专门法规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开展的是公益活动,从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做了部分工作,有效弥补了部分“政府不足”和“市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