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在胶粘剂固化剂内,将试验组合置 于定中心装置内定位。
1—涂漆试柱 2—漆膜 3—胶粘剂 4—涂有胶粘剂的试柱
测量:
破坏强度:胶粘剂固化后,立即把 试验组合置于拉力试验机下。小心地定 中心放置试柱,使拉力均匀地作用于试 验面积上而没有任何弯曲动作。对涂漆 底材平面垂直方向施加拉伸应力,该应 力以不超过1MPa/s的速度稳步增加,试 验组合的破坏应从施加应力起90s内完成。
3.3.4 结果表示
对每种破坏类型,估计破坏面积的百分数, 精确至10%。至少在6个试验组合上重复进行 系列试验。以平均破坏面积百分数及破坏类型 来表示结果。如:涂料体系在平均3MPa的拉%,第一道涂层与第二道涂层间 的附着破坏面积大约为80%,这样拉开法试验 的结果可表示为:
2)使用单个试柱从单侧进行试验的方法 (仅适合坚硬底材):
将胶粘剂均匀的涂在未涂漆的、清 洁干净的试柱表面。
胶粘剂固化后,使用切割装置沿试 柱的周线切透至底材。
1—外圆环 2—涂有胶粘剂的试柱 3—涂层 4—底材
3)试柱法,其中一个试柱作为已涂漆底材:
将胶粘剂均匀的涂在一个未涂漆的、 清洁干净的试柱表面,把试柱的涂有胶 粘剂的表面与另一个试柱涂有受试产品 的表面相连。
3(2.5~2.9)MPa,20%B,80%B/C
3.3.5 注意事项 3.3.5.1胶粘剂在固化期间试柱应保持始终不动。 3.3.5.2应沿试柱的周线切透固化的胶粘剂和漆膜直达 底材,以保证单位面积受拉力。
谢谢
2011
根据底材及漆膜厚度选择不同刀刃间距的刀具: (0~60)μm,硬底材,间距1mm; (0~60)μm,软底材,间距2mm; (61~120)μm,硬或软底材,间距2mm; (121~250)μm,硬或软底材,间距3mm。
切割试验:
一块样板上可进行三组切割,每组之间边 缘距离应大于5mm,同时距样板边缘也应大于 5mm。如果是木质底材或类似材料,则应沿与 木纹方向呈45°方向进行切割。切割时刀垂直 于样板表面,均匀施力,匀速切割。所有切割 都应划透至底材,每个方向切割数为6。
3.2.4 结果表示
根据标准中对0~5级的划分规定对漆膜划 格区域脱落情况进行判定。以三组切割评定一 致的结果报出。
3.2.5 注意事项
3.2.5.1正确选择刀具并检查刀刃是否锋利。
3.2.5.2胶粘带的粘贴及剥离角度、时间应按标准 规定。
3.2.5.3木纹的方向和结构可能影响试验结果,而 且明显的木纹会使评定不能进行。
3.2.5.4本方法不适用于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
3.3 GB/T 5210-2019《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 试验》
3.3.1测试原理 在规定的速度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
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涂层间或涂层与底材拉 开时单位面积上所需的力表示该涂层的附着力。 3.3.2材料和仪器设备 拉力试验机 试柱:用金属加工而成,直径为20mm或7mm 胶粘剂
破坏形式: A 底材内聚破坏; A/B 第一道涂层与底材见的附着破坏; B 第一道涂层的内聚破坏; B/C 第一道涂层与第二道涂层间的附着破坏; N 复合涂层的第n道涂层的内聚破坏; n/m 复合涂层的第n道涂层与第m道涂层间的附着
破坏; -/Y 最后一道涂层与胶粘剂间的附着破坏; Y 胶粘剂的内聚破坏; Y/Z 胶粘剂与试柱间的胶结破坏。
结果判定:
对于软底材:
切割完毕,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每一条对角线轻轻 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观察漆膜脱落现象。
对于硬底材:
切割完毕,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每一条对角线轻轻 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在硬底材的样板上施加 胶粘带,除去胶粘带最前面一段,然后剪下长约75mm 的胶粘带,将其中心点放在网格上方压平,并使其与 漆膜完全接触。胶粘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在贴 上胶粘带5min内,拿住胶带悬空的一端,并以尽可能 接近60°的角度用(0.5~1.0)s的时间将其撕离。观察 漆膜脱落现象。
3.3.3 操作要点 制备样板; 试验组合的选择; 测量。
试验组合的选择:3种
1)在坚硬的和易变形的底材上通用的试验方法 (使用两个试柱):
将胶粘剂均匀的涂在两个清洁干净且直径 相同的试柱的表面上。将试片放在两个表面涂 有胶粘剂的试柱的中间,两个试柱应位于试片 的中央且同轴心排列。胶粘剂固化后,使用切 割装置沿试柱的周线切透至底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