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构成教案——完成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教案——完成教学内容

教 案 首 页课 目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教学重点与措施: 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与措施: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

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

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规格:A4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详细见作业样板本节课确定作业底稿2011年 2月 23日教学步骤及内容:装 订 线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论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就是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所谓平面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线、面) 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的界 限,描绘形象。

二、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构成设计作为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入手.构成和绘画不同;绘画讲概括,其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元,然后再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起来.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手段之一, 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在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教 页装订线课 目第二章 设计中的点、线、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概念,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练习点线面的构成,这也是学好其他专业的基础,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与措施: 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侧重培养学生利用点、线、面带来的视觉效果,构成点线面的最佳画面。

查阅资料,练习点线面的构成作业。

教学难点与措施: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

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

查阅资料,练习点线面的构成作业。

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规格:A4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详细见作业样板本节课确定作业底稿2011年 2月 23日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二章 设计中的点、线、面装 订 线第一节设计中的点线面一、点的特征定义: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与二、线的特征定义:具有长度和方向的构成要素。

三、面的特征定义:平面具有位置、长度、宽度而无厚度。

第二节搜集素材的方法一、在生活中提炼,例如找出点线面的构成要素二、翻阅书籍,例如找点线面构成的要素三、上网搜集资料点线面组合构成作品欣赏及讲解装订线教案课 目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有一双感受形式美规律的眼睛,使学生能够进入一个崭新的视觉感知和心里体验的世界里。

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应用到设计中去。

教学重点与措施:认知形式美在设计中的意义;学习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加强强调并且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在联系中体会形式美。

从多样的现象里能整理出可供依循的法则,用这些法则判别形式的美与否。

加强强调并且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教学难点与措施:侧重培养学生利用构成形式美带来的视觉与心理效应,寻求得到最佳效果的表现手段。

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课型与教法: 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规格:A4详细见作业样板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根据形式美的审核标准做点线面的练习教师确定最后稿子,一对一指导设计2011年 2月23 日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装订线形式美的法则不象科学原理那样具有恒定性,它会因时、因人而有所不同,但仍具有相当的连贯性,在重视形式整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对称在图案设计里又叫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对称轴的方向如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变成上下对称.二、平衡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等状态时,称为平衡.在图案构成设计中并非实际重量均等关系,是根据图像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的平衡.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三、和谐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半段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与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立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四、对比对比又称对照。

把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于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底的虚实、黑白、轻重,形象态势的动静等多方面因素来达到。

五、重心重心在立体器物上是指器物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任何物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

六、节奏七、韵律韵律原指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均称为间歇或停顿。

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几句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就是韵律的作用。

教案课 目 第四章 骨格与基本形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训练,可以在直觉感受之外加上较为规律的构成形式,使创作有一个质的飞跃。

基本型变化组合、排列、能够使简单的形象通过多种构成的形式获得千变万化的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与措施:通过鉴赏及分析过程,掌握骨骼和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例子强调、演示、讲解教学难点与措施:骨骼的掌握及基本形的组织和规律。

通过例子强调、演示、讲解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一对一指导设计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二:基本型组合设计,规格:A4。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新的基本形(6—8个)。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设计出基本型作业三: 正负型要求:正负型的结合巧妙,有趣味性,注意他的完整性规格:A4。

2011 年 2月23日教学步骤及内容:第四章 骨格与基本形第一节 骨骼装订线一、骨骼的概念:一切使形有秩序的编排或感觉上经过刻意的编排,这就是骨骼的本能,而形式上像如建筑楼宇中的钢筋骨架,音乐的五线谱等。

二、骨格的分类 1、规律性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 第二节 基本型 一、基本形 (一)概念 (二)单形与复形 1.单形 (1)分离 (2)接触 (3)重叠 (4)透叠 (5)差叠 (6)联合 2.复形 复形指以两个以上形构成的较为复杂的视觉形象。

复形相对单形显得丰富、完整,因此它常作为独立形象出现。

如符号、标志等都可以是复形的形象。

(三)正形与负形 在构成设计中,正形与负形是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两种 形象相互衬托,相互依赖,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形象更严谨,空间更为明确o 在具体设计中,如果正形不突出,视觉效果就会减弱o 另外,如果正负形 各自都成为完整的形象,就成了正负形的反转图o 反转性的特点是正负形 使用同一边缘线,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转换的效果。

中国的太极图图形,表现的是古代先人的"阴"、"阳"观 念,太极图的意蕴就是图、地互换的优秀例子。

一阴一阳,互相排斥又互 相包容;互为图地又互为虚实。

总之,图、地互换利用了人们视觉的局限,人的视线每次只能集中于 相同的一种形态,而不能同时看清楚两种不同的形态o 认识一个图形时, 是依赖背景的衬托而得到的,也就是说图是由地的原因而存在的。

教 案装订线课 目 绘制作业草稿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训练,基本型变化组合、排列、能够使简单的形象通过多种构成的形式获得千变万化的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与措施:通过练习,掌握骨骼和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正负型的巧妙运用,绘制草稿然后教师确定讲解 教学难点与措施:正负型的巧妙运用,巧妙结合。

绘制草稿然后教师确定讲解课型与教法:理论课与实践结合。

多媒体演示、举例、一对一指导设计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二:基本型组合设计,规格:A4。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新的基本形(6—8个)。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设计出基本型作业三: 正负型要求:正负型的结合巧妙,有趣味性,注意他的完整性规格:A4。

2011 年2月 23日教学步骤及内容:绘制作业草稿一、作业练习装订线将上节课所学的理论应用到设计中去根据要求审核标准做正负型和基本型的练习教师确定最后稿子一对一指导设计二、作业详细作业二:基本型组合设计,规格:A4。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新的基本形(6—8个)。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作业三:正负型要求:正负型的结合巧妙,有趣味性,注意他的完整性规格:A4。

教案课目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以点、线、面、形为基础,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学习中,我们对构成中的基本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将把所学的内容综合地利用到平面构成的各种构成形式中去,设计出完美的构成作品。

教学重点与措施: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大体包括什么。

以点、线、面的基本形态为主,以富于对比、空间、反复、错视等表现手法,在视觉上引起强烈的反映,给人以新颖、刺激的感受。

通过作业对比练习教学难点与措施:多种形式相互搭配,把所学的内容综合地利用到平面构成的各种构成形式中去。

通过练习知道得以实现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一对一指导设计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四:1.重复构成形式、2.近似构成形式、3.渐变构成形式、4.发射构成形式各一张。

规格;A4。

要求:1.重复构成首先设计出一基本形,然后用它在重复骨格中进行排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