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总论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由纽约贝勒维精神病院心理学家D. 韦克斯勒于 1939年编制。其设计考虑全面,信度高(0.9)。 1981年引进我国,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主 持修订。目前有适合国人使用的两种中国修订版 (儿童版与成人版)。
韦氏智力量表的智商概念
离差智商-所谓的离差智商是建立在统计学常态分 配理论基础上,以测量分数的平均数为评估的参照 点、分数的标准差为单位,制订出被试接受测验的 结果,观察其取得的测验分数偏离同年龄组平均分 数的距离(即标准差单位)。
2 、特殊能力测验(specific ability test)
用途:测量人的某些特殊的能力倾向性。
人的不同的特殊能力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 的结构功能差异。这类量表作为临床神经心理学 的检测工具,可以单独使用或成套使用。
能力测验的分类
能力,即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 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 潜在能力是指在给予一定的训练,使某种行为可 能达到的水平。故有人把测量潜在能力的测验称 作能力倾向测验(亦称性向测验)。 普通能力测验-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测量个体在音乐、美术、体育、 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WAIS—RC-1(言语量表)
1.常识(information)
2.类同(similarities) 3.词汇(vocabulary) 4.算术(arithmetic) 5.理解(comprehension)
6.数字广度(digit
span)
WAIS—RC-1(操作量表)
2、投射测验法:如罗夏墨迹图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TAT),画人测验(DPT)
人格 (Personality)的概念
一个人所具有的综合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需
要、气质、性格、能力等。
定义:一个人对内外环境刺激所特有的反应方
式和行为模式。
人格测试的用途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
测量性格、气质、 兴趣、态度、品德、 情绪、动机、信念、 价值观等方面的个 性心理特征,亦即 个性中除能力以外 的部分。
心理测量的原理
心理量表应用的基本准则
1. 2.
慎重选择-选那些信度和效度高的量表。
与被测量对象建立协调合作关系。
3.
4.
控制测量实施误差。
准确解释测量结果。
5.
6.
遵守心理测量的职业操守。
注意保密。
1 、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
用于测量一般智力水平。依目的不同分两种: 1、流行病学调查或大面积筛查使用的简易量表;
理测验和评定量表。
心理现象的定性与定量
1、评价(evaluation):根据某标准对观察 的事物性质作出解释、判断和界定(定性)。 2 、测量( measurement ):采用一定方法
或技术,对观察事物进行测定作出量的描述
(定量)。 其目的多为取事物的量,便于比较、
鉴别和评估。
测验的信度
信度:对同一受试者,用同一量表在不同时间进 行标准化心理测验,其结果重复一致的程度。从 理论上讲,信度系数越大(接近1.0),表明误差 越小,一致性越高,但实际上难以达到。一般信 度系数在0.8以上,就有较好的信度。通常智力测 验的信度系要求0.85以上,说明性能良好。一般 的人格测验,信度系数在0.7--0.8以上,就说明 性能良好。(信度的检验有:再测法检验,复本 法检验,分半法检验,等值法检验。)
题目数
知识测验 1.领悟测验 2.算术测验 3.相似测验 4.数字广度测验 5.词汇测验
言 语 测 验
最高分
29 14 14 13 22 40 29 28 18 26 22 80
成人版智力量表分测验
数字符号测验 1.填图测验 2.木块图测验 3.图片排列测验 4.图形拼凑测验
90
操 作 测 验
21 10 8 4
心理测量的定义
即以心理量表来取得心理变化的量,用于比较、
鉴别和评估不同个体间心理差异,或者对个体本 身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或不同情境中的心理反
应或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1、受试者:行为样本 2、 量表(用于测量一个 或数个行为样本的 工具),手册(说 明、测题、记分、 换算、常摸、结果) 工具、问卷或/和答 卷 3、主试者(测验者)
按测验对象分类
个别测验 --每次仅以一位被试为对象,通常是由一位 主试与一位被试在面对面的情形下进行。优点在于主试 对被试的行为反应有较多的观察与控制机会,尤其对某 些人(如幼儿及文盲)不能使用文字而只能由主试记录 其反应时,就非采用面对面的个别测验不可。主要缺点 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经由测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而且个 别测验手续复杂,主试需要较高的训练与素养,一般人 不易掌握。 团体测验 --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必要时可配几 名助手对多数人施测。优点主要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收 集到大量资料,因此在教育上被广泛采用。缺点是被试 的行为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韦氏记忆量表(WMS)。 临床记忆量表(CMS)。 Bender视觉运动格式塔测验
临床记忆量表
(Clinical Memory Scale,CMS)
1、韦氏智力测验量表(美国、1939年)(成人16— 74岁、儿童6—16岁) 2、比奈智力测验(美国、1905年)(1981年,北大 心理学家吴天敏修订《中国比奈测验》,有51个题, 答对一题记一分,总结原始分,根据常摸再换算成 IQ。适用2—18岁年龄。) 3、瑞文推理测验(英国、1938年)(没有文字,只 有图片,减少文化教育的影响。有60题,答对一题 记一分,总结原始分根据常摸再换算成IQ。适用5-75岁年龄。)
7.图画填充(picture completion) 8.图片排列(picture arrangement) 9.木块图(block design) 10.图形拼凑(object assembly) 11.数字符号(digit symbol) 12.迷津(maze)
成人版智力量表分测验
2.2 11.7 18 46 15.1 5 2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的等级划分
智 力 低 下 50—69 35—49 20—34 低于20 轻度智力缺损 中度智力缺损 重度智力缺损 极重度智力缺损
记分和解释
按记分标准,得出语言分、 操作分、总分。最后根据 年龄和区域常摸,查出相 应的智商。 语言智商(VIQ) 操作智商(PIQ) 总智商(FIQ)
测查取得的结果由统计学处理而建立。 3、常用心理量表分两大类: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
心理测验的结果解释
心理测验的结果有解释的标准。如有常摸。 常摸:是供比较的标准数量。主要是对大样本进 行统计学处理后所界定的正常标准数量。没有常 摸的心理测验,一般不用于心理诊断之中。 (常摸有:平均数常摸:标准分常摸:T分常摸: 标准20常摸:标准10常摸:百分位常摸:划界分 常摸:比率或商数常摸:)
21 48 38 44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的等级划分
智商范围 等级 理论百分数 实际百分数
正 常 智 力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69以下
非常优秀 优秀 中上 中等 中下 临界状态 智力缺损
1.6 11.3 18.1 46.4 14.5 5.6 2.5
Pt
Sc Ma Si
精神衰弱
精神分裂 轻躁狂 社会内向
Mf
男性化-女性化
5 、神经心理学测验
(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
依据人高级神经活动功能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采 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探测大脑功能的变化,协助
诊断大脑可能的病变情况。
临床神经心理测验
Halstead-Reitan神经心理测验:成人、儿童和幼儿。 Luria-Nebraska神经心理测验:11个量表,269项 目。
按测验方式分类
1.纸笔测验 --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或图形材料,实施 方便,团体测验多采用此种方式编制。文字材料易受被 试文化程度的影响,因而对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人使用时, 其有效性将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2.操作测验 --项目多属于对图片、实物、工具、模 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需使用文字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 素的限制。此种测验的缺点是大多不宜团体实施,要花 费大量的时间。 3.口头测验 --测验项目为言语材料。主试口头提问, 被试口头作答。
心理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徐福山 医师 长春市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评估的基本含义
1、评估(assessment):即按某种原理,采用一 定方法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评价和测量的过程。
2、心理评估(psycho-assessment):按照心理学
原理方法对观察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特性作出评价和测量。 可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2、临床诊断使用的标准化量表。如:
比奈-西蒙量表(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
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首次提出“智商”概念)。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影响最为广泛)。
智力测试的定义
智力测验:在标准情境下, 对个体的一般能力进行评 定和量化的过程。智力测 验是应用最广泛,影响最 大的心理测验。
常用智力测验
心理测量的特点
1.客观性
2.相对性 3.间接性
4.误差存在的必然性
心理测量的评定指标
1、评分
2、评级 即对人的心理行为作量 的描述,以分数或等级的 形式给人的心理属性一个
量化的数值。
常用的心理评估方法
常用定性方法:个案法、会谈法、观察 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 常用心理定量评估(心理测量)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