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散风寒解表课件

发散风寒解表课件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 脉浮有力
麻黄发汗解表作用分析
麻黄 味辛发散
主入肺 膀胱经 性温散寒
肺外合皮毛 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宣肺气,散风寒以发汗解表 发汗作用较强
麻黄
主治风寒感冒掌握要点
辛温解表峻品,多用于外感风寒的感冒重证,即风 寒表实证。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麻黄发汗力大小与配伍桂枝 有关)如麻黄汤《伤寒论》。 多用生麻黄。 尚有散寒通滞作用,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草麻黄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麻黄
麻黄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商品名] 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西麻黄。 以茎粗、干燥、色淡绿、内心充实、味苦涩 者为佳。
麻黄
处方用名:
麻黄、 生麻黄、净麻黄:偏于发汗解 表。炙(水、蜜)麻黄、麻黄绒:偏于止 咳平喘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 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虽有表证 也应慎用
因药 辛散之品不宜久煎 温服喝开水助药力 禁忌生冷油腻之品
麻 黄《本经》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 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 热,破癥坚积聚。”
麻黄
来源:
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 、 木贼麻黄和中麻黄 的草质茎。
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 甘肃等地。 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 切段。
桂枝
外感风寒表虚证 风寒外袭伤卫 卫阳不足,腠理不固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营卫失调
恶寒、发热、自汗或汗出恶风,脉浮缓无力
辛散而不伤阴
解表而不大汗
桂枝解表作用分析
桂枝
辛甘温煦
入肺 膀胱经
甘温助阳
发汗力较和缓
可外行肌表而奏解表之功
桂枝温经作用分析
温通经脉(温经) 经脉气血温通而条畅 温助人体阳气 温助心阳
助阳化气(助阳)
温化水湿
临床应用
桂枝
蓄水证:膀胱 痰饮:心脾阳 《药品化义》: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配茯苓、白术
所致 臂,能领药至 胸阳不振,胸痹心痛:配枳实、薤白 痛处。” 结脉:脉来缓弱,不规则间歇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配白芍、饴糖 代脉:指规则间歇 血寒瘀阻,经闭腹痛:配当归、桃红 风寒湿痹,肩肢酸痛:配附子、姜黄 多由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所致
麻黄
⒉ 咳嗽气喘。
病因病机
肺失宣降
肺气壅遏
风寒外袭
宣肺气 散风寒
咳喘
临床表现
麻黄宣肺平喘作用分析
麻黄
辛散苦泄
主入肺经
温通宣畅
肺主宣发肃降
开宣肺气而平喘 为平喘要药
麻黄主治咳喘掌握要点
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 壅遏的喘咳实证。 常配伍杏仁、甘草同用,如三拗汤。 经配伍可治疗多种咳喘症: 寒痰停饮,痰多清稀+细辛、干姜、半夏等:小 青龙汤。 肺热壅盛,高热喘急+石膏、杏仁、甘草:麻杏 石甘汤。 多炙用
解表药
解表药
解表药概述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解表药概述
• • • •
解表药的含义 解表药的性能和功用 解表药的分类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解表药的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 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恶寒、发 二、性能:味辛,主归肺、膀胱经 热头痛, 功用: 无汗 (或有 汗)、脉 外感表证 主:发汗解表 浮等症
麻黄
性能分析
入太阳之经走肌表 味辛主散 轻扬升发 性温胜寒



开毛窍 入 肺 经
开腠发汗而解表
宣肺气
通水道
肺气宣畅而喘止
气化正常而水消

入太阳之腑温膀胱
麻黄
作用特点
“宣”
宣肺气
“散”
散风寒
临床应用:
麻黄
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寒外袭
⒈ 风寒感冒。
病因病机
阳气聚于肌表
宣肺气 开腠理
邪正相争,腠理密闭
散风寒
临床应用:
麻黄
宣肺利水 肺失宣降 水液代谢失常
水肿兼恶寒、发热等表证
3、风水水肿。
散风寒
风寒袭表
表现特点:
麻黄利水消肿作用分析
麻黄
主入肺 膀胱经
上开肺气
肺主通调 水道 下输膀胱 下输膀胱
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
麻黄
主治水肿掌握要点
宣肺利尿之要药,适用于风邪袭表, 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 水肿证。 每与甘草同用,即“甘草麻黄汤”。 若兼见内热及脾虚者,可配伍石膏、 生姜、甘草及白术等药。 麻黄用量可逐渐加大。
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外能发散风寒,内能
温通血脉,为风寒外感、寒凝血滞、阳不化气等
证之要药。其发汗之力虽不及麻黄,然其味甘力
缓又无伤阳之弊,故风寒感冒虚实皆可应用。总
之,桂枝能温通一身之阳气,流畅血脉。
桂枝
桂枝作用特点
“温” “通”
温阳气 通经脉
临床 应用
1.外感风寒表证表实无汗证:配麻 表虚有汗证:配白芍麻黄
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3~10克。 宜先煎,去浮沫。 禁 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不 纳气之喘咳忌用。 发汗用麻黄茎,止汗用麻黄根,发大汗 去节(净麻黄),发小汗用水炙或捣绒
桂枝
《名医别录》
《珍珠囊》:“主伤风头痛,开腠理, 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 《本经疏证》:“其用之道有六:曰 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水、 曰补中。”
气化不行所致 虚,水湿内停 水肿,小便不 “专行上部肩 利
4.心阳不振,心悸,脉结代。配炙甘草
桂枝的功用总结
温通经络:风湿痹痛
上 发汗解肌:风寒表证
温通胸阳:胸痹心痛


温通心阳:心悸脉代 温暖脘腹:胃痛腹痛
桂枝
来源: 樟科常绿乔木肉桂 的嫩枝。 主产于广东、广西 及云南省。 春季割取嫩枝,晒 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 切段。
肉 桂
桂 枝
桂枝
处方用名:
桂枝段、嫩桂枝、桂枝尖、桂枝木、 炒桂枝、炙桂枝。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性能分析
桂枝
解表药
兼:利尿消肿 止咳平喘 解表透疹 主治 祛风止痛 透表消疮
风水水肿 咳嗽气喘 麻疹风疹 风湿痹痛 疮疡初起
兼 有 表 证
解表药
三、分类
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主治
恶寒重,发 热轻 口不 渴,脉浮紧
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主治
恶寒轻,发 热重 口渴, 脉浮数
解 表 药 的 使 用 注 意 事 项
因 时 春 季 + 夏季+ 冬季+ 秋季+
辛凉解表药 祛暑化湿药 辛温解表药 滋阴润燥药
解表药用量宜轻 解表药用量宜重
因 地 北 方 严 寒 用 药 宜 重 南方炎热用药宜轻
因病 体虚外感 + 补养药 温病初期 + 清热药 中病即止不可过汗 药后防风盖被微汗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 疮疡日久淋病失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