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上运输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文档

水上运输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文档

1.某年,中国某出口商A公司与美国某进口商B公司签订了一份矿石购销合同。

合同规定以CFR条件由A公司向B公司出售2000公吨的矿石。

矿石在装运港装船时是混装的,共装运了5000公吨,A公司准备在矿石运抵目的港后,再由船公司负责分拨2000公吨给B公司。

然而后来载货船只在途中遇到恶劣天气而使矿石部分受损,共计损失2500公吨,其余2500公吨则安全运抵目的港。

事件发生后,A公司在货到目的港时声称,其出售给B公司的2000公吨矿石已在运输途中全部损失,并认为根据CFR条件,货物风险在装运港装上船时即已经转移给买方,故其本身对2000公吨矿石的损失并不负有责任。

买方则提出异议,要求卖方履行交货义务。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提交仲裁。

问题:(1)CFR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各是什么?(2)该术语下风险如何划分?风险的转移有无前提条件?
2.A化工进出口公司(卖方)与美国B公司(买方)按照FOB条件签订了一笔化工原料的买卖合同,装船前检验时,货物的品质良好,符合合同的规定。

货到目的港,买方提货后检验发现部分货物结块,品质发生变化。

经调查确认原因是货物包装不良,在运输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原颗粒状的原料结成硬块。

于是,买方向卖方提起索赔,但卖方指出,货物装船前是合格的,品质变化是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也就是越过船舷之后才发生的,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其后果应由买方承担,因此,卖方拒绝赔偿。

你认为此争议应如何处理? 并请说明理由。

3.有一份FOB合同,成交五套机电设备。

货物在装船后,卖方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买方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仓至仓条款一切险”(All Risks with Ware-house to Warehouse Clause),但货物在从卖方仓库运往码头的途中,被暴风雨淋湿了两套(40%)的货物。

事后卖方以保险单含有仓至仓条款为由,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此项损失,但遭到保险公司拒绝。

后来卖方又请求买方以投保人名义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也遭到保险公司拒绝。

试问在上述情况下,保险公司能否拒赔?为什么?
4.我某出口公司按CIF条件,凭不可撤销议付信用证支付方式向某外商出售货物一批。

该商按合同规定开来的信用证经我方审核无误。

我出口公司在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开往目的港的海轮,并在装运前向保险公
司办理了货物运输保险。

但装船完毕不久,海轮起火爆炸沉没,该批货物全部灭失。

外商闻讯后来电表示拒绝付款。

你认为我出口公司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风险发生在装运港之后发生,买方承担风险,履行付款的义务。

途中有问题,卖方协助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

5.买卖双方按CIF条件签订了一笔初级产品的交易合同。

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卖方备妥了货物,安排好了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事项。

在装船时,卖方考虑到从装运港到目的港距离较近,且风平浪静,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因此,没有办理海运货物保险。

实际上,货物也安全及时抵达目的港,但卖方所提交的单据中缺少了保险单,买方因市场行情发生了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就以卖方所交的单据不全为由,要求拒收货物拒付货款。

请问,买方的要求是否合理?此案应如何处理?
合理。

CRF下,卖方交货,买方付款,没有提交单据,买方有理由拒绝付款便宜卖给买方,或是卖给当地人。

降低价格。

6.我某进出口公司以CIF术语与国外A公司签订销售某货物的合同。

合同中规定适用于《2010通则》,但合同条款还规定:“卖方投保ICC(B),加保战争险”。

但在履行合同时,由于A国与B国处于战争状况,没有保险公司愿意向运往A 国的货物提供战争险,卖方最终只投保了ICC(B)。

货物在靠近A国水域时因遭遇B国袭击而全部灭失。

买方以卖方没有投保战争险为由要求卖方承担损失。

但卖方辩称:货物已经装上船,应由买方承担,而且,根据《2010通则》,卖方只需投保最低险别,没有投保战争险的义务。

请问卖方的说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合同规定加保战争险,没有与A公司商议,卖方承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