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 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 术语和定义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我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标准菌株。

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株。

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 保存程序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

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

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

相当于20%的甘油。

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

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

-80℃保存。

除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

保存期限1-5年。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

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

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

-80℃保存。

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

保存期限1-5年。

由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得到的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对多向下传三代。

过多的传种会增加变异的机会。

标准储备菌株根据菌种特点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18-24h即工作标准菌株。

储存在
2-8℃,可放四周。

个别营养要求高的为2周,例如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

使用时应编号并登记。

每个菌的保存管都要有唯一的编号,签字笔标注,便于查找和管理。

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

每个编号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来源、传代、保存方法、使用记录、使用原因、高压灭菌记录等。

附表《标准菌株记录表》《标准储备菌株记录表》
菌种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于专用冰箱中,双人双锁,确保菌种安全。

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6 使用流程
1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