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环节 3】 总结归类
【环节 4】 检测提高
总结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
对本节内容检测,发现问题,为课后个别辅导找到数据支持。通过
小组编题对本节内容融会贯通,进一步提升能力
.提高题对学有余力的
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
环节一、共同探究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说到工程,你可能会想到什么呢?(园林
.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内容和地位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课程 内容做出了以下两个要求:
( 1)能根据具体问题占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 的有效模型 .
(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
问题 6: 整个任务是多少? ______你如何理解“完成任务”这句话?你能找到相等关系吗?
(体会工程问题特有的寻找相等关系的方法,突出重点)
小学时我们为什么把没有具体工作量的总量设为单位
1 吗? ( 观察方程发现 , 工作总量如果设为 a,
则方程两边可以约分, a 不参与运算,对结果没影响。所以我们用最简单的
方程思想的重要内容 . 在方法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初中阶段首次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
读题的方法 , 找相等关系的方法 , 用方程思想建模的方法都是首次系统学习
, 为以后学习一元一次不
等式 ( 组) 的应用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 分式方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2. 本课的内容和地位
工程问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第 5 课时(共 10 课时),知识与能力基础是: 1)初步掌握了读题
得分率: 65%
情况分析:对工程问题中三量的意义不理解 .
3)张琪每分钟能打 100 个字, 5 分钟能打 ______个字 .
肖鑫丰每分钟能打 120 个字,打 600 个字用 ________分钟 .
请设计表格把以上两位同学的三种量列入同一表格比较
.5 分钟内,两人共打字 _______个 .
得分率: 55%
情况分析:用三量计算 , 只有 2 人有问题 , 正确率 90%,说明三量的运算大多数能掌握 , 列表有 2 人列
不出 , 有 5 人列表错误 , 其中 4 人不理解题意 , 用 x 为份数,一人没仔细做答,填错位置 .4 人对表格
的分析有误 . 综合运用表格仍有问题 .
4) 做室内值日,若芳华单独做. 15 分钟做完,工作效率是 _______, 虹霖单独做 9 分钟做完,工作效 率是 _______, 总工作量为 __________. 得分率: 25% 情况分析:不理解单位 1, 不能明确单独完成的时间可用来求工作效率 .
绿化、铺路、盖房、造桥、做一批零件等工作);其实打一份稿件、做值日、完成作业、甚至是吃
饭都可以看成一个工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问题”
.
出示问题 :
做室内值日,芳华单独做 15 分钟做完,虹霖单独做 9 分钟做完,芳华单独工作 3 分钟后,虹霖
才来,剩下的由两人共同完成还需要几分钟才能做完值日?如果
2. 运用表格理清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 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展示平台、学案 技术准备: PPT 课件
教学目标 ( 内容框架 )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工程问题中有关各量的关系, 并能够通过列表找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
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的方法, 2)初步掌握了用方程建模的方法, 3)学习了近似类型的分析方法 . 在以上基础上对工程问
题中涉及各量进行探索,寻找相等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内容安排如下:
和差倍分问题
可以由文字叙述直接找到相等关系列方程
调配问题
分段计价问题
分配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配套问题
两个主体分别有各自对应的每份数、份数
工程问题
和总数,再根据不同问题找到相等关系
行程问题
古典两和问题
销售问题
存款问题
由固定的事物关系找到相等关系
日历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 : 找到工程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正
确建立数学模型 .
学生情况分析 : 本班学生为普通校的普通班,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计算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偏
【环节 1】 共同探究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寻求工程问题的特点,找到解决工程 问题的一般方法 .为下面自主尝试找到方向 .
【环节 2】 自主尝试 组内互帮
通过对第 2 个工程问题的独立自主解决,体会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 方法,找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点,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针对性的解决 不同人的难点 .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实践中掌握方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和方法,感受数学建模思想,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解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
活的关系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增强学会的自信心
综合分析 : 对三量的关系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并能计算
, 对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的名词不知
其意义 , 只需再说明对应即可 , 大部分会列表分析 , 但有小部分学生填不准确 . 一部分学生不会综合运
用 . 大部分学生对单位 1 的理解缺失 .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
1. 明确单位 1 的作用 , 掌握工程问题的特有数量关系 .
1 来表示 ) (对小学的局
限内容分析,明白其本质,更好的理解工程问题)
还有其它列方程的方法吗?(按先后两个时间段列)
(通过不同的方法更深入理解工程问题的相等关系)
试试列方程解答, (注意对方程解的检验) ( 完成较好的学生在投影展示,大家挑错,老师补充
)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出发,体会方程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熟悉的同学编题引起
情景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量化生活中的问题 . 环节二, 在小组中对工
程问题分析交流,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环节三,归纳总结,进一
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 在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环节四,对不同的学
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提高
.
教学重点: 找到工程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
教学难点: 1. 明确单位 1 的作用 , 掌握工程问题的特有数量关系 . 2. 运用表格理清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 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
教学过程 ( 文字描述 ) 为达到教学目标,我为本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 工程问题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的实施建议指出 :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
内容 , 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
, 即从学生实际出发 , 创设有助
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
学生探索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 通过体验工程问题的研究过程 , 明确工程问题研究的方向,初
步了解方法,为尝试独立思考完成做准备 .
环节二、自主尝试,组内互帮
出示例题:
谢子豪与王兴东一起帮同学们检查学案,共要查
20 份学案,用时 4 分钟,如果谢子豪每分钟比
王兴东多检查 1 份学案,那么,两人每分钟各检查多少份学案?
系数与括号的关系不清楚导致乘两遍 45。
2. 工程问题数量关系:
1)工程问题中涉及几个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关系是:工作总量 =_________, 工作时间 =___________, 工作效率 =____________.
5 分钟后要上课了,她们能在上课
前做完吗?
我们每天早晨都做值日, 值日我们也可以看成一个工程问题, 请按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标记读题 . “芳华单独做 15 分钟做完” ,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15 分钟是我们研究过的每份数、份数、总数
中的什么量?那么芳华一分钟做整个值日的多少?这是芳华在这个问题中的什么量
步骤: 1. 标注读题 , 设计表格 , 学生展示 , 组内订正 . 2. 填写表格 , 列出方程 , 组内讨论 , 说明原因 . 3. 解答 , 班内展示 .
问题:有必要再用单位 1 为工作总量吗?
经历环节二的探究过程后,再一次明确研究的方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一切水到渠成
. 在列
方程之前先尝试自己分析设计表格, 组内订正, 使后面解决问题更有方向性 . 填写表格 , 列方程 , 组内
差 .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好, 思维活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 前面的学习中 , 学生初步学习了读
题的方法, 初步具有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 初步尝试了用列表的方法理清数量关系, 进
而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 对本节课的学习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计算基础 ; 根据工程问题的特殊关系
问题 4: 所求是每份数、份数、总数中的什么量?
若设两人共同完成还需要 x 分钟才能完成任务, x 是谁值日的时间?
问题 5: 你能把虹霖和芳华的各个数量填入表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