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让学生从理论层面上了解什么叫计算机网络,使学生明白将计算机连成网络的目的。
练习评价
(课件)你们知道从什么上获得新闻最新最快?
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信件传的最快最安全?
你们知道打什么电话最经济?
你们知道逛什么商店不出门?
师:介绍因特网的起源。
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因特网给现实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完成网络结构简图,搞清连接特点和各种网络设备。
通过图片,结合解说,使学生对拓扑结构理解更深入。
解决问题,总结概念
师:第3种方案中间通过路由器连接这些电脑。是家庭用得最多的一种连接方式。
师:在这3种结构中,如果某台电脑坏了,会不会影响其他电脑的连网?(学生思考回答)哪个部分坏了会导至所有电脑都不能连网呢?(思考回答)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脑是如何相连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连成一个网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2、由于前面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了解因特网上的诞生和发展上只能略讲而过。最后做练习的时间个别班不能在堂上完成,只能移到下节课。课堂时间显得比较紧,因此教师应注意课堂时间的控制,在学生设计方案的时候注意掌控时间。不需要学生非常严密地画出连接方案,能够体现连接的思路。
3、本课提供了较多的图片和实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课比较认真。
观看演示
动手设计
运用自己的想象,设计方案,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分享设计,启发思考
观看学生绘制的方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展示学生的方案
师:我们看第一种方案,按照该种方案中间的电脑需要接几条网线?师:现实电脑一般能接多少条网线?展示图片
师:所以按照第一种方案我们不能把网线直接连在电脑上。不过这种想法是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在一些地方进行改进后可以实现。现在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常见的3种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总线型、环型、星型
3.了解因特网的诞生与发展
过程和方法:
1.观看课件,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网络基础知识
2.发挥想象,动手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信息现象,鼓励发挥想象,应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初中八年级第一节 网络基础知识
学科
信息技术(八年级)
授课对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二学生
授课时间
1课时
设计者
陈哲
所属班级
09D
学号
094100374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是学习本章内容的一个基础,为学生对网络的理解搭建一个框架。其中对于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
2.星形结构 2 广域网
3.环形结构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问题
师:现在有很多家庭都申请了宽带上网。有些家庭有2台或者更多的电脑,如何连接这些电脑,使其能够共用宽带?
思考讨论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发挥想象,动手设计
师演示,解说:我们假设连接3台电脑,如果你认为三台电脑可以直接相联那你用线连起来,如果认为要通过某些设备才能相联,用一个方框代表该设备,并在方框上写出设备的名称。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认真预习教材内容
思考现在有很多家庭都申请了宽带上网。有些家庭有2台或者更多的电脑,如何连接这些电脑,使其能够共用宽带? 上课时提问
教学环境设计
□普通教室 □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其他:
板书设计
网络基本知识
一.网络拓扑结构二。网络概念和分类 三。网络域名和IP地址
1.总线结构1 局域网
师:网络按地理范围分为两种:局域网和广域网。
思考:我们的家网络属于哪一种
通过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
了解三种结构的特点
思考回答
归纳概括,理论升华
网络的概念
课件展示网络的基本概念,详细分析网络概念中包含的几个关键点:软、硬件设备互连,资源共享,信息交换。
认真听课,并结合平时自己接触的网络进行思考。在教材知识点上作好标记。
师:第2个方案有些意思。首尾相联成一个环型。这种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同样跟方案1一样要在某些地方进行改进。(展示图片并解说)
(学生回答:2条)
(学生回答:1条)
展示方案
思考,关注现实问题
分析学生的方案,肯定他们的想象,引导思考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对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提出思考,引发注意现实生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感谢、其他
参阅教材《信息技术》
学生配合老师一起完成结构图,并说出各种网络设备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流程图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介绍了更多关于网络的小知识如:TCP/IP网络协议,调制解调器,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动手带学生制作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积极讨论并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知识
教学反思、总结
1、正如课前所了解的那样,什么是网络,许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网络即是上网。因特网的应用学生涉及较多,因此思维和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它的功能应用上,而对一些网络的基础知识却忽略了。本课创设了现实生活的一个情景,从情景中引出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家庭的电脑连网进行设计,教师抽取学生方案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渗透新知识,结合图片和实物分析学生的方案是否可行。在解决方案之后再对网络概念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家庭几台电脑的联网就形成一个小网络。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利用这种方式上课,注重课堂的生成性。有些班级的学生比较注意生活中的事件,很多能够画出星型的连接方式,并指出通过路由器连接。而个别班级这种可取的成功方案比较少。但是就算学生没有这种生活的经验,同样可以发挥想象,按照自己的想法先设计方案,经教师讲解后,学生可以从中分析失败的原因,同样可以获得新知。由于教材对局域网的连网没有做太多要求。只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拓扑结构。如果只由教师展示结构图,简单讲解,恐怕学生对这个拓扑结构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而经过思考和动手设计环节,最后归纳出几种拓扑结构,学生印象会比较深刻。由此完成教学目标二。
2.网络拓扑结构
掌握
能画出常见的3种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总线型、环型、星型
3.网络的诞生和发展
了解
了解网络诞生时间地点,了解TCP/IP网络协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网络的概念和分类、因特网的概念
观看课件,展示图片和实物
教学难点
网络的拓扑结构
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拓扑结构,直观了解网络分布图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多数学生都有上网的经验,他们所熟悉的是因特网,而对网络的认识却是模糊的,没有对网络形成系统的了解。学生对因特网的兴趣在于其娱乐功能,而对网络的概念等理论性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要结合生活的例子。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具体描述语句
1.网络概念和分类
掌握
区别局域网和广域网,IP分类,域名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