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一,教育研究概述1)教育研究的类型:按照研究目的—基础研究(研究教育的事理,揭示教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法则和规律,也成“纯研究”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所揭示的法则或规律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以直接指导或改进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按照分析方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按照研究内容—价值研究(价值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因为什么,为谁,为什么目的,许诺什么,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等。
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而直接面对价值问题)和事实研究(事实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等等。
事实研究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和测量)2)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每一个时段的结点,方法特征和代表人物】●直观观察时期(古希腊—16BC)观察法为主,思维方式主要是归纳、演绎和类比;初步运用辩证法和朴素的系统观;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BC-19BC末20BC初)经验论(培根)、唯理论(笛卡尔)和经验论与唯理论相结合(康德)●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受社会科学影响较大;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心理学实验教育学兴起;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拉伊和梅伊曼;比较教育学出现●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20BC50年代至今):受自然科学影响较大;3)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问题:重思辨分析、轻实践和实验;重视定性研究、忽视定量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归纳和演绎仍然是主要方法;学科移植为主,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借鉴国外为主,本土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多学科和跨学科合作研究不足;4)教育研究主要发展趋势:方法日趋多样化和多学科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跨学科和多学科教育研究趋势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会不断出现;5)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6)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选题阶段(问题的提出与背景,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内容和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的选择,指标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搜集资料阶段--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总结与评价阶段(结论与优缺点分析)7)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和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1)选题来源与要求●选题来源: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新问题;教育学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和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者个人的实践经验●基本要求:问题要有研究意义和价值;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要有研究的可行性(客观、主观、时机)2)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论证●教育研究假设就是教育研究课题选定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答案或结论●假设的主要类型:按照形成逻辑: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照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假设设计的主要变量: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教育研究中的自变量通常为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一种结果变量;因变量通常与教育目的有关,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增进、品德及其他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等)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无关即与自变量无关,与研究目的无关,但由于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至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假设必须是陈述句,而不能是疑问句3)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A.选择研究对象(抽样)●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样组。
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察单位●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抽样:按照一定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抽样的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性质确定样本总体界限)--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避免取样偏差)--合理的样本容量(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少到最低程度。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研究结果更具有一般性和可信性)●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研究的不同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取样的方B.确定研究方法C.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题目,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突破的难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开展研究的基础和有关条件:包括参与人员情况、资料准备和研究手段,研究出国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经费预算和设备预计4)课题论证●课题的价值●相关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论证●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三,教育文献检索1)教育文献综述●教育文献的含义: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的作用:全面了解以往研究成果,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益2)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教育文献的三种等级(根据加工程度)●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资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与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论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专题研究报告等等。
具有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综合性、浓缩型和参考性3)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内容●确立合适的索引或材料来源●确定与研究有关的潜在的标题●有选择地将材料按内容或重要性程度排序或分类●对包含相关的信息摘要或总结,并写出文献评论;(文献评论包括: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与当前研究有关的思路和方法,该领域研究者已做的工作)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4)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要全面准确地检索●要对文献进行内部和外部评论--外部分析(类型、形式、作者和来源、文献的社会影响力等)--内部分析(内容结构和思想意义)--文献的可靠性分析(文献的真实性和文献内容的可靠性)●分析、概括和评述文献,撰写文献综述A.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与结构绪言—提出研究的问题历史发展—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现状分析—理清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确定研究方法—选择适合本研究选题的研究方法趋向预测和建议—在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参考文献—列出研究过程中所有阅读过的文献资料B.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报告1,尽可能多地占有或阅读与研究有关的权威文献,并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2,查阅的文献书目比文献综述的数目大得多3,要尽量综述最新信息4,文献综述要注重对前人相关研究的评论,指出其对于研究的启发、不足或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研究的问题和假设,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 5,注重长度要适宜,不要太冗长,突出主要观点四,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研究者的能动性;有翔实的观察记录●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或“是什么”;受观察时间和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多且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取样小,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
结论只有个案意义,不具有普遍意义,要小心推广;受控于研究者的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色彩,以及研究立场的影响,因而不能使研究保持中立,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一)(按照观察的情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二)(按照观察的方式)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前者凭借人的感官,后者依靠仪器和技术手段)(三)(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活动的关系)参与性观察(隐藏身份)和非参与性观察(旁观者)(四)(按照观察实施的方法)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结构式观察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资料,并能够对观察者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非结构式观察,弹性,灵活,但获取的资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观察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核对(检核)表五,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调查研究的特点:间接研究而不像观察法那样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自然的过程中收集材料;以教育现象而不是教育史实和文献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的分类(一)依据调查目的:现状调查(常模),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二)依据调查对象: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三)依据调查方法:调查表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研究的一半步骤: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三种常用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测量调查A.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2,问卷的构成:问卷包括结构式(封闭式)问卷,非结构式(非封闭式)问卷和综合型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