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1.下列对动物体内酶、激素和ATP三类有机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三类有机物一定都含有C、H、OB.成年男性体内,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有酶、激素和ATP的参与C.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都能合成ATPD.酶和ATP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激素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2.具有特定生物催化功能DNA分子称为脱氧核酶或酶性DNA。
根据催化功能的不同,脱氧核酶具有包括切割RNA的脱氧核酶、切割DNA的脱氧核酶、具有DNA连接酶功能的脱氧核酶等几种类型。
1994年以来,人们合成了多种脱氧核酶,这是生命科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充分说明DNA并不只是性质不活泼的遗传信息的载体。
以下有关脱氧核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脱氧核酶有多种类型,但一种切割DNA的脱氧核酶只能特异性切割1种DNA分子B.研究脱氧核酶,有助于在抗病毒、治疗肿瘤及遗传性疾病方面获得突破C.脱氧核酶能催化两个不同的DNA分子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此过程不需要ATP 的参与D.由于DNA分子结构较稳定,脱氧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和pH的影响3.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分解时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有酶催化,甲表示时间,乙表示氧气的量,则N的pH应高于MB.若有酶催化,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N的酶量小于MC.若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N表示Fe3+催化,M表示酶催化D.若为等量的Fe3+催化,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M的温度可能低于N4.下列哪项不是酶高效性的体现( )A.细胞内酶的种类很多B.酶能极大降低某些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C.少量的酶能在短时间催化大量底物反应D.酶能大大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5.实验人员从热泉地带的细菌M中分离出一种耐高温的蛋白质酶M,并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酶M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
曲线①为酶M在各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为酶M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
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30℃和100℃时酶M空间结构改变不具催化作用B.80℃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pH和底物浓度C.酶M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都是80℃D.酶M催化反应时将温度控制在60~70℃效果最佳6.物质甲作为抑制剂能与蔗糖酶结合或分离,从而改变蔗糖酶的活性。
在适宜温度、pH 等条件下,某同学将蔗糖酶和物质甲的混合液均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等量蔗糖溶液中,检测发现,蔗糖的水解速率随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分析与该实验相符的是( )A.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增强B.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能改变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C.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物质甲与蔗糖酶的分离D.反应体系中没有甲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会改变酶活性7.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有多种,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但是具体用途有一定差异(如表)。
下列相关推论最合理的是( )高能磷酸化合物ATP GTP UTP CTP主要用途能量通货蛋白质合成糖原合成脂肪和磷脂的合成B.G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鸟苷C.UTP分子水解掉1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CTP在有脂肪和磷脂合成的场所含量很高8.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9.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所示(底物是葡萄糖)。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条件 a b c dCO2释放量10 8 6 7O2吸收量0 3 4 7A.a2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物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10.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B.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11.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条件甲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B.条件乙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C.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D.试剂X是重铬酸钾12.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装入A、B、C和D、E、F六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将其中A、B、C三支试管放置于有氧条件下,D、E、F三支试管放置于无氧条件下,均保温一段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的是B和EB.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橙色变为灰绿色的是D和FC.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C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变成黄色的有A、C、D、E13.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并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没有无水乙醇,可用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C.Ⅲ、Ⅳ色素条带间距小,说明两种色素的溶解度差异小D.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14.如图所示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A、B代表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①上产生的B物质移动到②参与C3的还原C.②中产生的NADP+移动到①上参与水的光解D.①上产生的A物质可用于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15.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实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当温度达到55℃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B.6h时,图2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18h时,图2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D.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4个16.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乙曲线表示CO2释放量B.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C.b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光照强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17.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变化途径,其中①~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③④不在生物膜上进行B.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C.过程③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H2O和CO2D.过程④产生的[H]并不全都来自C6H12O618.如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B.过程①产生NADH,过程③消耗NADPHC.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增加D.过程③中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19.如图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物质分别表示C3、丙酮酸和ATPB.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①②③④C.②⑤过程分别表示C3的还原和CO2的固定D.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④过程产生的部分CO2会释放到细胞外20.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加倍B.前期,两组中心粒和姐妹染色单体都发生分离C.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一个平面上D.末期,细胞板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部分21.下面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细胞板B.①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C.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甲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22.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a阶段可能在进行DNA聚合酶的合成B.b阶段可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C.c段末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不会发生差异D.d~e段二者比例的变化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导致2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进入前期时,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B.植物细胞在分裂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面上C.动物细胞在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D.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在两个新细胞间的赤道面上会出现许多囊泡2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细胞板B.b时期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c时期的细胞可能是新形成的子细胞D.三个时期一定不包含分裂间期的细胞25.如图表示一个二倍体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核DNA 数目的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B.在BC段和HI段都能发生染色体的复制C.在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Q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D.在DE段和LM段,发生含量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6.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Ⅱ所处阶段可发生基因自由组合B.Ⅲ所处阶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分别移向两极C.②代表染色单体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2∶127.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及其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之一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