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旅游品牌宣传策划一:项目起源与策划背景:1:扬州简介: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
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
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历史上是一个戏曲之乡,著名的地方戏剧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音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
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近的繁盛于清代。
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
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
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
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
2:扬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有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
历史上的扬州数度繁华,自大禹治水后,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为古九州之一。
汉朝时吴王刘濞受封广陵,建立吴国,“即山铸钱”、“煮海为盐”,盐铁两大“官工业”迅速发展,扬州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发展高峰。
唐代,扬州作为万里长江的尾闾、浩瀚大海的门户,其地理位臵、经济地位相当于今日之上海。
江海交汇,城以水兴。
唐初,隋炀帝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已成为全国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南方诸郡的贡品、东南八道的物资都必经扬州转运至京都长安。
便利的交通,使扬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东方四大商港之一。
扬州的经济发展出现第二次高峰,并步入鼎盛时期。
是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史称“扬(州)一益(州)二”。
繁华起来的扬州,愈加光彩夺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便是当时其富甲天下的写照。
经济的繁盛带来文化的勃兴,扬州盐商、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曲艺为后人留下数不胜数的园林建筑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独树一臶的“扬派文化”。
千年的古运河孕育了扬州的文明,往日的辉煌造就了扬州独特的通史式的文化长廊。
从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出,如今的扬州更是春风十里,处处涌动着激情,处处展现着新姿。
二:项目综合环境分析:1:行业现状分析: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的成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旅游这一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正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以争夺游客第一目的地的竞争也如火如荼。
作为老牌的旅游大省,在新的竞争中能否胜出,并继续保持其品牌号召力,已成为扬州旅游发展的瓶颈扬州市的旅游整体形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相对较零散,人们对扬州的认识较笼统,普遍集中于扬州的小镇、山水园林、名胜古迹等,而对扬州较深层的风土人情、人文气息、文化底蕴了解的却少之甚少。
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加强品牌形象管理与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2:发展时机:第一国家面临着一个战略机遇期,这是中央领导多年以来始终强调的一个观点。
之所以叫做战略机遇,就是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我们有可能谋求大的发展。
现在提出和平崛起,当然国际环境未必容忍我们和平崛起,但是这样一个战略期,我们必须看到,而且现在发展的态势已经很猛。
第二是"长三角"地区现在已经进入了经济腾飞期,这就意味着,长江三角洲,江、浙、沪的发展态势越来越猛,而且不仅是制造业层面的发展,在金融业、服务业方面也需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
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如果不能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这个经济发达就立不住。
下一步就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
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旅游就是一个重头,这是第二个机遇。
第三个机遇是扬州的交通启动机遇,尤其是铁路枢纽的建成,五条黄金路线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扬州区位良好、交通不足的状况。
最突出的是铁路枢纽站,这样一个铁路枢纽站的形成和一般的过境站截然不同,这意味着很多主动权把握在扬州手里。
毫无疑问,五条铁路线对应五个大的市场,甚至迅速形成像北京一样的周末旅游市场。
这个态势已经显现,这是好事情,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来迎接这样一个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
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也是一个大的机遇。
3扬州的优势:“州界多水,水波扬也”,这是扬州之名的来由。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筑邗城,至今已有25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历经各朝变迁,孕育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扬州作为第一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确立了自己的旅游地位。
市区的瘦西湖、大明寺、高旻寺、天宁寺、观音山、个园、何园、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史可法纪念馆、琼花观、汉陵苑墓、隋炀帝陵、普哈丁墓园、小盘谷、石塔、蜀岗风景区、凤凰岛、竹西公园等,郊县的高邮湖、文游台、龙虬庄遗址、盂城驿、邵伯湖、江都水利枢纽、花卉苗圃、宝应星如棋布的藕塘水乡、仪征绵延的丘岭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这些景点精致秀美、建筑风格别具、文化内涵丰富。
扬州旅游景点,资源丰富,但扬州景点同时也存在着结构相对单一、个体量偏小、层次不高、分散不一、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问题,在激烈的旅游市场客源和消费竞争中没有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4扬州旅游现在存在的问题:4-1: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开发不力,旅游业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时代。
整体效益不高,旅游商品缺乏。
由于缺乏有效引导,旅游企业遍地开花,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存在“小、乱、短”现象。
所谓“小”,即小打小闹,没有规模经营的实力;所谓“乱”,即恶性竞争,违规违法现象较为普遍;所谓“短”,即短期行为突出,缺乏诚实信用。
旅游资源开发(包括整合)不力,产品结构单一,总体来说缺乏大手笔,“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缺乏品牌和卖点。
旅游服务及配套跟不上,游客逗留时间短。
扬州旅游夜间项目,除了沐浴业和新近开发的“瘦西湖之夜”水上休闲游外,没有其他项目。
由于扬州城市的夜生活还很贫乏,不少游客来扬“一日游”之后,常常赶往南京等周边城市住宿。
4-2:规模初具,设施不足。
扬州旅游从统计数字来看,规模已经比较大了。
400多万总人口,一年接待700万人。
江苏省旅游局提出的目标叫"一接一",扬州几乎达到了"一接二".旅游总收入七、八十个亿。
但是现在的旅游设施不符合发展需要,不符合现状。
比如饭店设施,这么好的旅游城市,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扬州没有一家五星饭店,就意味着扬州吸引高端客人的设施现在还没有。
交通设施,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设施都不足。
4-3:历史形象突出,旅游形象不足。
扬州是第一批二十四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是当时"优中选优"选出来的。
现在大家一说扬州脑子的概念都是历史文化概念,可是作为旅游形象严重不足,有些人就问到扬州去看什么?想来想去知道一个瘦西湖,再想就不知道了。
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就要塑造成一流的旅游城市,旅游形象不足是严重的阻碍。
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项目的包装不足,二是营销不足。
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先天基础旅游形象必须突出,这不完全硬件建设的问题,这是一个软件建设的问题,软件方面涉及到领导的重视。
三:扬州旅游定位:1:发展定位:古人已经给扬州旅游定了位,有这么几句诗:第一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李白的诗。
"烟花三月下扬州"再往下延伸,下了扬州看什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箫".也就是说,古人描述扬州的定位,第一文人雅士,第二盐商大贾,第三达官贵人,没有老百姓的事。
反过来说,古人这三个定位都是高端定位,或者中端定位,现在扬州的定位是大众定位,这个大众定位和古人的定位是有差别的,而且差别非常大。
这个定位涉及总体思路。
比如,提出接待1000万人,收入100亿元,这个目标很好。
人数目标基本上达到极限,不能再多。
收入目标是一个增长目标,旅游发展必须综合来认识这些问题,100亿收入,1000万人次,平均一个人消费1000块钱,这是个大数。
也就意味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向深度发展。
2:扬州旅游市场定位:2-1:传承文明,以中、高端定位拉动旅游经济“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给扬州的春天作了绝佳描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的佳句又给扬州秋天绘制了一幅浪漫的画卷。
附雅风流的大贾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到了扬州“也是销金一锅子”。
2005年,政府提出接待1000万人,创收100亿的旅游经济目标,人均消费达1000元,这是中、低端旅游市场的分界点,意味着扬州旅游业计划跨入中端市场,向深度发展。
2-2: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业新平台扬州有独特的旅游市场竞争优势,单体优势组合成整体优势,就可以跳跃几个台阶。
扬州是鉴真的故乡;崔致远的告由祭;普哈丁的踪迹游;马可•波罗的游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的扬州行;王安石的泊船瓜州;苏轼任职及与秦少游的师生与翁婿佳话;皇象、李思训、李北海、石涛、八怪、邓石如、伊秉绶、包世臣、吴让之的书画作品及经历;欧阳修、吴敬梓、孔尚任、曹雪芹、王士祯、朱自清的文学;岳飞、韩世忠抗金;李庭芝、姜才抗元、史可法抗清、新四军抗日;盐商、河运、漕运、两江织造、水利建设等,这些都能交织成寻古游、宗教游、休闲游、美食游、古运河游、皇帝游、文化游、书画游、商务游,历史游,凭吊英雄游,抗战游等,形成相通相融的国际和国内旅游热线。
针对满足目标游客需求特征,把扬州旅游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区域性地联合起来,给予更充分地展现。
2-3: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附加产品。
文化本身是抽象的,可以加以利用开发成具体的纪念品等附加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比如印有古代诗文的纸扇,纸伞,配合古色古香的景色,加深扬州的文化特征。
还可以将这些古文学整理成册,加上精美的印刷作为赠品或纪念品,配合上面的一些活动的开展,使之形成一个系列,一个特色,增强吸引力。
总之:扬州旅游业要成为高效益的产业,就必须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自己、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机会,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自身潜力,快速推动扬州旅游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