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库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C)2.XXX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A)。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教育的民主化。
(C)4.XXX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兼爱、非攻”(A)。
5.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XXX(A)。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小学教育目的标(B)。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XXX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XXX(A)。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D)。
10.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A)。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普通受教育者(C)。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B)。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教育关系(D)。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C)。
神文明的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实行_____教育。
14.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身体、智力、美育、劳动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
这种观点被称为_____教育。
15.在关于知识和智力发展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条件,而发展智力的方法是_____。
1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_____原则。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_____法。
1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道德_____。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_____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和操行评定。
其中建立学生档案属于班主任的_____工作。
填空题:1.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综合、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2.反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3.哲学家。
4.学生是思想感情的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的个体。
5.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受高等教育权和公正评价权。
6.教材。
7.XXX。
8.课程。
9.分为单元课和综合课。
10.自我教育实现。
11.学校。
12.《理想国》。
13.九年义务。
14.全人。
15.发展智力的方法是掌握知识。
16.因材施教。
17.讲授法。
18.道德意志。
19.导向。
2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制定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推进神圣文明建设。
教育的智育方面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涉及个体反映。
同时,技能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它有助于发展学生与研究相关的非认知能力。
在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动态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的有意识的反应。
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知识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小学德育主要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活动形式构成。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一种活动形式的榜样教育。
填空题:1.职业化是指教育专业化的一种表现。
2.民主化是指教育管理体制的一种改革。
3.XXX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能动的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5.研究是指个体通过认知和实践活动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的过程。
6.教科是指教育学科的简称。
7.宫廷是指古代中国皇帝的居所和政治中心。
8.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9.单一是指教育中某个方面的单一性,例如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
10.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在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11.理想是指个体追求的美好目标和价值观。
12.榜样是指对个体有积极影响的典型人物或事物。
1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14.智力是指个体在认知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15.心理是指个体内部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活动。
16.基础是指教育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17.效度是指测验或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8.思想是指个体内部的思维和意识活动。
19.榜样教育是一种通过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20.群众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
单项选择题: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3岁。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答案为5岁。
3.XXX的掌握研究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70%—80%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研究。
4.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刺激泛化。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欲望内驱力。
7.在儿童早期,认知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C.重组性迁移9.下列哪种迁移属于具体迁移?(D)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哪一种案例?(B)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抽象思维。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4.根据研究,初二三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B)1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社会强化。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研究迁移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研究属于总结研究。
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5-9组块。
(B)19.研究者为了提高研究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研究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研究策略。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发展阶段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关注发展阶段的特征。
(A)二、填空题:2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应遵循阶段性原则。
2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三种成分。
23.人的研究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经验为基础,通过认知和体验的经验过程。
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以情境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行为条件作用。
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研究行为或研究行为倾向,称为社会强化。
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边界的信息。
2)从主观条件来看,研究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能够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有意义的整体。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具备积极的研究态度和意愿,愿意去探索、思考和理解研究材料。
35.【要点】高效利用最佳时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研究目标和计划,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2)注意时间分配的平衡,避免长时间连续研究或休息,应该适当交替;3)利用碎片时间,如在公交车或地铁上,可以阅读或听录音;4)避免分心,专注于研究任务,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分心做其他事情;5)注意休息和调整,适当休息可以提高研究效率。
36.【要点】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似性原则,即研究和应用环境的相似性越高,迁移效果越好;2)研究材料的特点,如材料的难度、抽象程度、结构等,都会影响迁移效果;3)研究者的特点,如研究者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研究态度等,都会影响迁移效果;4)教学策略的设计,如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策略,可以提高迁移效果;5)教学评价的设计,如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可以促进学生的迁移能力。
37.【要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究问题;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5)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经验。
38.【要点】班级规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规模较大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会受到影响,教师需要采取更多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2)班级规模较大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更加明显,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3)班级规模较大时,教师的教学压力会增大,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4)班级规模较大时,学生的纪律管理会更加困难,教师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策略来维护课堂纪律。
39.【要点】复述策略是指将研究材料进行再现或重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研究材料。
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口头复述:学生通过口头复述来加深对研究材料的理解和记忆;2)笔记复述:学生通过笔记来整理和概括研究材料,以帮助记忆和理解;3)图表复述:学生通过图表等方式来整理和概括研究材料,以帮助记忆和理解;4)教师引导复述: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来帮助学生对研究材料进行复述,以帮助理解和记忆;5)小组合作复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对研究材料进行复述和讨论,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2)研究者必须具备适当的认知结构,能够吸收新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联系新知识与旧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改善和新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才能构成有意义的研究。
35.研究活动的安排应该考虑个人的生物钟、一周内研究效率的变化、一天内研究效率的变化和工作曲线。
这样的安排可以提高研究效果。
36.研究的成功取决于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研究的心向与定势。
37.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数量和质量,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惯。
3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它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和交往模式,班级越大,非正式小群体越容易形成,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39.复述策略是通过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研究材料或刺激来保持信息和注意力的方法。
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画线、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以及复形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