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程标准】
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课程标准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后才以实验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课的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容的学习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兴趣。
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容,较为深奥,选择用微课课下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实验设计技能。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难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使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实验。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上一节课已经介绍了类比推理法和萨顿的假说,通过微课和课堂反馈,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观点。
本节是基于萨顿的假说之后的实验证据,运用之前的假说演绎法进行完整阐述。
(3)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微课教学容及设计目的】
本节容中的微课设计包括2个部分:
1.关于摩尔根设计的果蝇实验,通过微课展示,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过程和测交验证实验,找出其中的不足或不严谨进行讨论;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将其与细胞遗传学结合,从染色体的角度解释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这一模块的容需要较为复杂的图解,使用微课可以更好地模拟各阶段和过程,使得学生学习之后思路更加清晰,也更加直观。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学习任务设计
(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通过微课学习,复习摩尔根设计的实验,了解假说演绎法的完整过程。
(3)学习之后,完成简单的课堂反馈练习,并且,认真观察假说演绎的各个过程,找出实验中的不严谨之处,并尝试给出解释。
(二)对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
对于上述任务(1)(2),学生均能够较好地完成,在认真复习之后预习本节容,具备初步的认知雏形,从而在课堂上更能挖掘学生对于未知的探索,发散思维,而不是禁锢在老师的照本宣科当中。
对于任务(3),学生的完成通常是参差不齐,课堂反馈联系会很好地完成,但是对于从课本中或者微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也就是缺乏“发现科学”的眼睛,需要加强训练。
(三)课上任务设计
(1)通过微课学习,提出疑惑,自己尝试给出初步解释或是共同讨论,头脑风暴。
(2)将不能理解或者概念混淆的知识点提出,有针对地解答,提高课堂效率。
(3)运用所学解答问题,学会应用知识点。
着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规定用w表示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红眼W,
白眼
w.
上。
1)假说1:基因位于X染色体
特有区段(X W , Y)
2)假说2:基因位于X和Y染
色体同源区段(X W,Y W)
3)假说3:基因位于Y染色体
特有区段(X , Y W)
2.让学生重演
摩尔根当年的
思维过程,培
养探究问题的
能力。
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3.筛选假说判断假说是否正确首先要能解释
原有实验的结果。
若白眼基因仅
位于Y染色体上,则F1和F2的
雄果蝇都应该是白眼的。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说分
别画遗传图解解释摩尔根的
实验。
据此排除假说3
练习画遗传图
解来解决遗传
问题。
4.验证假说(假说演绎法) 假说是否正确还要用测交进行检
验
1.摩尔根的哪个实验是类似孟
德尔的测交实验?
2.学生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用F
1
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的
杂交。
给出两组图解分析。
1.学生分两组分别依据假说
1和假说2画遗传图解演绎实
验结果。
2.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结果
1)P:X W X w× X w Y w
红雌白雄
子代:
X W X w X W Y w X w X w X w Y w
1.引导学生发
现学习过程中
的矛盾冲突,
激发进一步探
究的欲望,突
破难点。
2.训练学生思
维的逻辑性和
四:课堂小
结
以概念图的形式课件展示完成知识梳理。
使学生对本节
容有一个整体
把握。
【板书设计】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二、实验证据
1.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2.假说演绎法
3.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反思】
1.整个推理过程中,教师说的太多,不能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维整理和推导,所以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上效果不够好。
2.课程时间相对不够,使得第三部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讲解不够深入,不过有微课的辅助,可以让学生课下反复观看加以巩固。
附件1
《基因在染色体上》进阶练习
1.在人的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可能有()A.22对常染色体+XY B.22对同源染色体
C.44条常染色体+XY D.44条常染色体+XX
2、一个基因平均由1×103个核苷酸对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DNA合计约有7×109个核苷酸对,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有基因的个数是(不考虑基
因间区)()
A.3.5×106
B.3.5×105
C.7×105
D.1.4×106
3、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4.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5.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A、
. - - B、
C、
D、
. 可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