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具体的六大健身作用功效
简述太极拳具体的健身作用
一、改善神经系统
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
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
二、提高呼吸质量
太极拳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逐步做到匀、深、柔、缓的腹式呼吸,使肺
部和横膈膜做纵向的舒张、伸缩、提高了肺泡通气换气功能。
谚云:“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足见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脏腑功能
由于“腹式呼吸”的舒张、伸缩形成自主的内脏按摩,有效地促进了全身各组织器官
的供血,协调了脏腑之间的功能。
因为太极拳非常重视腰胯脊柱锻炼,腰背虚实运动能够强壮肾脏。
《医贯》说:“肾
阴为上行夹背至脑中为髓海”,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壮而百病不侵”。
四、增强肢体活动
太极拳要求“势走弧圆、劲走螺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全身心运动。
使全身各大小关节,骨骼、肌肉都参与这种轻柔、舒展、连绵不断的运动。
使肌肉富有弹性,各关节、骨骼间的血液供给、新陈代谢得到改善。
五、疏通经络隧道
太极拳要求向上要“虚领顶颈”,向下要“松到脚底”,“意落涌泉”。
中部要求
“气沉丹田”,“主宰于腰”。
这是锻炼任督二脉以及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
四肢在轻柔、连绵、缠绕运动中要意劲贯达到肢体四梢。
从而疏通了人体十二正经。
经常练习太极的六大健身功效
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
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
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些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
逐渐减轻或消失了。
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
力得到提高,使之感觉灵敏。
有助心血管系统健康
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
而减轻心脏负担。
从整体上改善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增强呼吸机能
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所以长期练习者,
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从而增强呼吸机能。
促进物质代谢
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
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加强肌肉骨骼系统系统运动
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弧线动作时全身个肌肉群和肌肉纤维运动加强,使之柔
韧而有弹性。
时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在肌肉的牵拉运动中得到良好锻炼,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
性和灵活性。
特别对老年人来说,对防止老化和保健起到积极作用。
按照中医的角度来说,太极拳的理论和练习对畅通经络、刺激穴位都十分有益。
太极拳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太极拳如果现在只局限于二人搏斗,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适应面。
它随着时代
的发展需要由单纯的武术发展为多功能的活动项目。
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老少皆宜,不分性别,不分老幼,不分脑体劳动,它的适应性强。
现在很多体力劳动者也参加这项活动,因为它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一般的劳动是局部劳动,精神系统没有得到调节。
通过太极拳活动,不论体力劳动还
是脑力劳动都能达到体内平衡。
“平衡”是中国太极拳的精髓,它能使身体内部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
杨氏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平稳缓和,式式均匀。
比如心脏病患者,其心脏很脆弱,还有肝炎,都需要新鲜血液,凡是运动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激烈的运动对他们不适宜,接受不了。
比如有心脏病的人,不能练武术中的长拳,它的动作比较激烈,劲形于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
而练太极拳可以,它的动作缓慢、柔和、均匀。
他们都能接受。
只要坚持活动锻炼效果就明显。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有很多人都有失眠的状态,失眠是因为平时大脑太过兴奋导致的。
在医学上叫植物神经紊乱,失调不平衡。
练太极拳能使紊乱的神经协调、平衡。
因为太极拳要求“静”,思想集中,精神贯注,排除杂念,只想练拳,思想处于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活动增加了体力疲劳,逐渐睡眠就正常了。
如果在睡前练上一趟,信号来的更快。
很多同志的神经衰弱就是通过规律性的活动好了的。
练太极拳不仅神经衰弱能痊愈,对高血压也起作用。
一般高血压都伴随着心脏病,属于循环系统。
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
因为精神、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心情愉快时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
新陈代谢等都处于平衡、协调状态。
反之,情绪不好,生点气,马上血压就增高。
如果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血压就会正常。
这种“精神因素”从药物中难于索取。
但在练拳活动中能够获得。
这种病要求“心静”,环境“安静”,同样练拳也要求“心静”、“体松”,环境“清静”,二者统一在“静”中,在“静”中进行活动。
思想集中,气沉丹田,气沉下去大脑感到清新,一般说静着顺,气血畅,感觉舒服,反之,气血上涌,就感到头昏、心烦,血压就起变化了。
如果气沉丹田,气血比较舒畅,大脑就很清楚。
特别是头正颈直,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练拳后就感到很轻松愉快、血压也就稳定了。
要练功德,即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要心胸开阔,豁达乐观。
美国哲学家斯奥塞有句名言:“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痛苦而降”。
练太极拳,贵在坚持。
“坚持”,说着容易,做着难。
比如,国家规定的工间操,都知道是好事,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身心健康,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虽是法定的时间,但坚持的单位并不多,慢慢就自流了。
现在开展的全民健身计划,所有的人都要参加体育运动,选择哪项活动,要有正确地认识。
根据大部分人的家好,是不习惯那种激烈有刺激的活动项目,如足球,它能牵动亿万人的心弦。
但参与活动的仅有几十个人。
所以有些活动观赏可以,亲自参与不容易,这就需要考虑,哪项运动适合自己。
我认为太极拳就很好,老幼皆宜,场地简单,器材简便,受益较快,易于推广,初练时有些艰苦,但能把你的生活练甜,把你的体格练美,即使年老了举首投足也是很美的。
有的项目到了一定年龄作不了。
比如武术长拳,有的全国或世界武术冠军,年轻时体力好的时候拿冠军,但一过鼎盛时期,到一定年龄,弹跳力等体力一差就不行了,很多人身体上还留下伤病,就难以象以前那样练习了。
太极拳平平稳稳,年龄大了更适合,比较容易接受。
有人说太极拳太难,不好学。
其实并不难,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总得动动脑子,思索考虑,尤其上了年纪,事情不多,动动脑子也她,练拳动脑筋和工作岗位动脑筋不一样,练拳动脑筋相对的来说就是休息。
休息对神经衰弱才有好处,气沉丹田,相对来说就是大脑得到休息。
稍微动动脑筋还是有好处的,现在科学家有新说法:“生命在于脑运动”,是有道理的。
年龄大了,拿出一点时间来练拳,今天练一两式,明天练一两式,总能学会。
动作开始不好看,慢慢就好看了,熟能生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