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经艳;王伦旺;唐仕云;谭芳;李翔;杨荣仲;黄海荣;邓宇驰;李杨瑞【摘要】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 结果表明,桂糖44号植株高大,中至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强,有效茎多,抗黑穗病,抗旱性强,抗倒能力强,宿根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早熟、高产、高糖. 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0.56-104.37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5.8%-8.7%;平均糖产量为14.92-16.85 t·hm-2,比CK增产16.77%-17.94%. 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9.77 t·hm-2、产糖量17.05 t·hm-2、蔗糖分15.50%,分别比CK增加6.86%、13.44%和0.87个百分点.%A new variety Guitang 44 ( GT44) , a progeny of the cross ROC1 × GT92-66, was bred and evaluated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breeding program of a five-nursery-system protocol and both regional and production trial. In several years test, GT44 showed high-stalk, medium and large stems, easy stripping, good-germination, high-tillering ability, more population of millable stalk, resistance to smut, high resistance to drought, good ratooning ability, suitable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early maturity, high yield and high sucrose content. During five-nursery-system procedure, the average of cane and sugar yield was 90.56-104.37 t·hm-2and 14.92-16.85 t·hm-2, higher than that of CK 5.8%-8.7% and 16.77%-17.94%, respectively. In 2012 and 2013 regional trial, cane yield, sugar yield and sucrose content ofGT44 were 109.77 t·hm-2 , 17.05 t·hm-2 , and 15.50% respectively, which increased than that of CK by 6.86%, 13.44% and 0.87%, respectively.【期刊名称】《亚热带农业研究》【年(卷),期】2015(011)004【总页数】6页(P230-235)【关键词】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选育;栽培技术【作者】经艳;王伦旺;唐仕云;谭芳;李翔;杨荣仲;黄海荣;邓宇驰;李杨瑞【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1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全球最主要的糖料经济作物之一,是制糖工业最重要的原料。

我国90%以上的食糖由甘蔗提供[1],但近年来在国际低价糖和国内糖料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打压下,我国甘蔗糖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连续多年出现行业性亏损。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甘蔗产业品种结构单一和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优势主产区,新台糖22号的种植面积占其甘蔗总面积的70%左右,个别县(市)达95%以上[2],但近年来新台糖22号种性退化严重,宿根性差,抗寒抗病能力低,导致甘蔗单产不断下降[2];且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人工收获已成为国内甘蔗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3]。

甘蔗生产机械化特别是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可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3]。

因此,选育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新品种[4],对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研究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种途径,开展系统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

1.1 杂交亲本选配母本为新台糖1号[5](台糖146×CP58-48),特早熟,高糖,高产,中大茎,易剥叶,分蘖性和宿根性一般;父本为常用亲本桂糖92-66(粤糖83-257×崖城71-374),特高糖、抗旱性好。

1.2 五圃制选育过程2003年12月广西甘蔗研究所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自育品系桂糖92-6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委托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进行杂交制种,获得杂交花穗1个。

2004年该组合共定植实生苗566株,形成杂种圃,2005年1月从杂种圃选出46个优良单株进入选种圃。

2006年1月从选种圃中筛选9个株系进入鉴定圃新植试验,入选率为19.6%,其中包含桂糖04-1545。

桂糖04-1545于2006-2007年参加鉴定圃新植和宿根试验,于2007-2008年参加预备品种比较圃试验,于2009-2011年参加品种比较圃试验。

2014年6月该品种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桂糖44号。

杂交组合新台糖1号×桂糖92-66的五圃制历年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04年新台糖1号×桂糖92-66的定植数为566株,经过8年的系统选择,2011年底获得1个优良无性系,即桂糖04-1545。

2012-2013年桂糖04-1545进入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最终入选率为0.18%。

桂糖04-1545在选种圃和鉴定圃的田间锤度分别比CK高0.95和1.70个百分点;预备品种比较圃和品种比较圃蔗糖分分别比CK高1.30和1.60个百分点;各圃平均蔗茎产量为90.56-104.37 t·hm-2,比CK增产5.8%-8.7%;平均糖产量为14.92-16.85 t·hm-2,比CK增产16.77%-17.94%。

2.1 植物学形态特征桂糖44号高度中等,株型直立均匀;芽圆形,芽翼大小中等,芽基不离叶痕,芽沟不明显,芽尖未到达生长带;叶片宽度中等,长度中等,颜色绿色,叶片厚且光滑,叶鞘长度中等,叶鞘浅紫红色;茎圆筒形,节间颜色曝光后紫色,曝光前黄绿色,茎表皮蜡粉多,蔗茎实心,中至中大茎;57号毛群少,内叶耳三角形,外叶耳退化;易剥叶。

2.2 农艺性状与田间抗性表现桂糖44号于2012-2013年参加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参试品系11个,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分别在南宁、百色、北海、崇左、柳州、河池设立区试点,2年新植、1年宿根;生产试验参试品系8个,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1年新植,试点6个。

由表2可见,桂糖44号发芽率为54.18%,与CK相当;宿根发株率为169.98%,比CK增加47.52个百分点;新植宿根平均分蘖率为154.97%,比CK高88个百分点;前期生长速度中等,7月底株高120 cm,最后株高为282 cm,分别比CK减少24和35 cm;平均茎径2.62 cm,比CK小0.08 cm,属于中至中大茎品种;新植宿根平均有效茎数比CK多16 800条·hm-2,其中宿根有效茎数多出20 625条·hm-2;梢腐病和黑穗病田间发病率均低于CK,但苗期螟害枯心率则高于CK;抗风抗倒能力明显强于CK。

2.3 蔗茎产量2012-2013年广西区域试验桂糖44号2年新植平均蔗茎产量为104.04 t·hm-2,比CK增产1.86%,宿根平均蔗茎产量为115.50 t·hm-2,比CK增产11.80%;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为109.77 t·hm-2,比CK增产6.86%;2013年生产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96.06 t·hm-2,比CK减产1.69%(表3)。

2.4 蔗糖分与产糖量桂糖44号在2年新植1年宿根的广西区域试验中,各月份的平均蔗糖分均高于CK(表4)。

由表4可知,2年新植1年宿根11月到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为15.50%,比CK增加0.87个百分点;平均产糖量为17.05 t·hm-2,比CK增产13.44%,其中宿根平均产糖量18.44 t·hm-2,比CK增产达18.95%。

2.5 宿根能力2011-201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甘蔗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分别在柳州、河池、贵港3个综合试验站进行,参试品种(系)13个,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1年新植3年宿根。

从表5可以看出,桂糖44号的3年宿根平均发株率达133.6%、分蘖率148.9%、有效茎84 853条·hm-2、产蔗量120.1 t·hm-2,均明显超过CK,且随着宿根年限的增加桂糖44号的增产效果越明显,说明桂糖44号宿根能力很强,可以留3年以上的宿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