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该怎样护理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该怎样护理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该怎样护理
近些年来,乳腺癌的发病概率逐渐提升,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因为乳腺癌的最佳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所以医护人员应在治疗实践过程中重视
乳腺癌病人的术后上淋巴水肿护理工作落实效果,发挥自身工作价值保障治疗质量。

一般情况下,进行乳腺癌手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切除乳腺及胸肌筋
膜等组织。

由于在手术治疗完成之后,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功
能训练,比较容易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等问题。

因此,针对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问题
落实有效的护理操作势在必行。

一、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分析
如果患者的上臂右侧淋巴管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那么在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淋巴可能出现引流不畅问题,从而引发上肢淋巴
水肿。

由于乳腺癌的根治手术需要对腋窝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因此手术过程难免
会对患者腋下一直到手臂内侧的淋巴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从而提高术后
上肢淋巴水肿问题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患者的腋静脉在手术包扎过程中遭受压
迫也会使上肢的回流受阻,从而引起淋巴水肿。

具体来看,为了在手术完成后进
行伤口包扎时进一步促进腋窝部位的伤口愈合,需要通过在腋窝部位垫加敷料的
方式来提高压力,这样一来会使腋静脉受压。

另外,如果患者本身身体具有肥胖
问题,那么在术后也更加容易形成恢复难度较大的上肢淋巴水肿;术后护理过程
中未能进行及时的上臂活动,会使淋巴管的再生速度相对迟缓,导致水肿的发生
时间较长;腋窝长时间积液以及轻度感染问题,同样能够让上肢淋巴水肿问题迟
迟难以解决,甚至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水肿。

二、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相关危险因素
(一)乳腺癌治疗因素
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开展规模较大的切除清扫手术,在此过程中,患者的上肢淋巴系统比较容易受到损伤,由此患者的淋巴输送能力和滤过能力都
会在术后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淋巴系统整体的功能负荷大幅提升的前提下,
上肢淋巴的引流能力将会显著减弱,可见,上肢淋巴水肿问题容易在手术因素影
响下进一步加重。

(二)患者个人因素
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可知,患者的身体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肢淋巴
水肿的发生概率。

比如,高龄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具备的危险性程度相对较高,此外,因为高龄患者的淋巴引流代偿能力相对较低,所以出现术后水肿的可能性
自然也会相对更高;肥胖患者在术后可能由于脂肪液化坏死等原因而出现伤口感染,从而使伤口愈合时间被延长,发生感染的概率将会大幅提升,进而上肢淋巴
水肿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也会加大。

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
根据上文内容可知,在实际的术后包扎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腋窝伤口进行适
当施压以促进伤口愈合,但是为了避免上肢淋巴水肿及其他问题,在包扎伤口的
时候医疗人员应该注意实时对患者的皮肤颜色以及身体温度和脉搏等要素进行密
切观察,在实操中将腋静脉的受压情况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绷带包扎过于紧
迫而引发的回流问题。

例如,如果医护人员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到患者的皮肤出现
青紫变化并且身体温度偏低或是存在脉搏不清晰等现象,那么应该及时对患者进
行检查以查明原因,如果是由绷带包扎过于紧迫引发的血液淋巴回流问题,医护
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包扎调整,从而缓解淋巴水肿情况。

(二)术前宣传
在开展上肢淋巴水肿护理工作的时候,医护人员应该从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
开始对患者进行教育宣传。

在正式进行根治手术之前,推进健康宣传教育的落实,以术前宣传教育实践内容为例,医疗护理人员可以选取空闲时间段组织患者参加
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为患者讲解乳腺癌手术之后的康复锻炼注意要点。

借此帮助
患者树立良好的预防护理意识,使其能够在术后理智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

当然,
相关人员也应该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术前宣传教育时让患者明白及时有序推进康复
锻炼的积极意义,使患者能够详细清晰地了解上肢淋巴水肿的危害以及有序进行
功能训练的优点。

(三)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是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重要护理内容,在推进功能训练落实过程中,应该从术后早期训练开始,根据护理需求对训练实践内容进行规划。

在早期的训
练中可以鼓励患者进行伸指握拳以及梳头还有上肢抬举等简单的训练,同时适当
提高肩关节活动训练的强度。

当然,护理人员应该在训练期间定期对患者的伤口
恢复情况进行密切观测,在患者的伤口恢复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适当延缓上
述功能训练活动进度,避免由于功能训练不当造成损伤。

在完成初期功能训练任
务后,应该以术后一个月为分界线,在一个月内开始推进下一阶段的功能训练,
比如,利用合适的功能训练器械带领患者进行锻炼,在对肩关节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利用肩梯以及肩关节回旋训练器等器械,提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效率。

在手术一个月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循序渐进地带领患者进行各类运动训练,
其中伸臂运动和扩肩运动、展臂运动、摸高运动等运动训练对于患者的上肢淋巴
水肿缓解效果相对较好。

(四)康复锻炼
医护人员在进行乳腺癌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时应该尽早地在力所能及的
范围内有条不紊地开展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有效促进患者的上肢血液及淋巴回流
早日恢复,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水肿问题的恶化。

在康复训练护理措施落实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推进患侧上肢水肿预防工作的落实,鼓励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适
当锻炼,从手腕和肘关节的功能训练开始,通过进行伸指和握拳以及屈腕屈肘等
锻炼来进一步促进功能恢复。

总体而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阶段
设计康复锻炼内容,组织乳腺癌术后患者量力而行地进行康复锻炼,从而有效消
除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问题。

(五)健康教育
除了应该带领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后训练和康复锻炼之外,护理人员也应该在上肢淋巴水肿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完善的健康教育。

在日常的护理管理过程中为患者细致讲解康复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手术之后应该对自己的侧上肢进行保护,并且督促患者在养护过程中不要体力过重的物品,尽可能避免一些身体上的蚊虫咬伤和抓伤等损伤。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告诉患者在养护过程中应避免下垂患肢或过度使用患肢,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坐卧立姿势进行适当指导,避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姿势不当而引发上肢淋巴水肿问题。

(六)心理护理
除了生理角度的护理干预之外,在乳腺癌术后对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进行护理缓解的时候,医护人员也应该从心理护理角度入手,采取积极措施调整患者心态,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状态影响身体恢复。

在落实心理护理工作的时候。

医护人员可以适当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举一个例子,安排人员组织同病患者开展经验交流会或联欢会,借此营造出更加积极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为后续的各项康复训练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在注重医学方面的护理操作落实基础上,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将术中预防护理和心理护理融合起来,构建更加科学的术后护理工作体系。

根据上面内容可知,由于当前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结合乳腺癌手术的基本特点对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工作进行全面地分析和优化,对于保障病人健康水平、提高手术整体质量而言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引发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护理工作相关的风险因素,对实际的护理措施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落实术前观察和健康教育工作,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术后针对性地设置科学的功能训练、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内容,在有效推进护理管理落实的前提下,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