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环境保护属于选修内容,虽然是选修内容,但是环境保护是我国现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所以,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际价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
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防治措施。
(3)、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这几年大气污染现象频发,所以学生对大气污染是有所了解的。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有大量感性的认识基础上,形成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对大气污染的认知。
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不同于初中生的过于活跃,他们相对保守甚至有些女生比较羞涩,优点是他们学习的注意深度和持久性都有大幅提升,对感兴趣的话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要有实用性,同时要更直观,更贴近生活,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在必修二和必修三中都已经学到一部分环境保护基本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知识深度很浅,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加深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知识的了解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动口、动手、动脑,才能活跃思维,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从整体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新课导入部分,首先用山东电视台新闻导入,引导学生感知大气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探求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欲望。
二、然后从大气污染的概念入手,展开教学。
本节课重点内容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及酸雨两大环境问题,依托这两个环境问题本节课重点设计两组典型贴近生活案例,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分析材料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效果较好。
三、用一段山东电视台社论进行升华,强调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落实到力所能及的行动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最后通过训练题对学生本节所学情况进行检验与提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读图能力。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环境保护属于选修内容,虽然是选修内容,但是环境保护是我国现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所以,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际价值。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时作业】读“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1~3题。
1.①冬季燃煤取暖②汽车尾气排放③北京春季干旱④冷锋活动频繁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为降低以上首要污染物,北京采取的措施是( )A.限制使用私人汽车B.控制城市发展速度C.减少城市人口数D.大力开展绿化工程3.北京市春季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增多的动力原因是( )A.大气的热力环流B.冷气团的快速移动C.土地荒漠化速度的加快D.气旋的频繁活动4.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缺”。
这主要是因为( )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5~7题。
材料一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多个省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 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二全国酸雨分布图5.材料一中所列省市中,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①上海②河南③柳州④山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从长远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会( )①造成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②鼓励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③使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④促使环境质量趋向好转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的原因有(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②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雨水丰沛且降水量大④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A.①②③ B.②③C.①③ D.②④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TSP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每年约有2 000万吨煤燃烧,200万辆机动车排气,5 000多处建筑工地的扬尘,大大加剧了北京的污染。
贵阳曾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贵州省酸雨污染的中心,也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20世纪90年代,贵阳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的频率占全年降水的21%。
8.北京与贵阳主要大气污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北京大气污染物中的汽车尾气含量小于贵阳B.北京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于贵阳C.贵阳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低D.贵阳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大于北京9.贵阳的酸雨除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外,可能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贵阳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贵阳大风天气多,比较干燥③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加剧了酸雨危害④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含有碱性尘沙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②③④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0~11题。
10.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1.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①发展沼气②开采小煤窑③利用太阳能④种植薪柴林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2.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13.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__。
(2)三地区中,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的措施15.下图示意我国某省降水中各项离子所占的比重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该省最主要的和比重逐年提升的酸性污染物,说明酸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2)简述该省酸雨的防治措施。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时作业】1.B2.D3.B解析第1题,从表格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段时间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值最大,再结合表格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可吸入颗粒物多的原因:春季我国的北方地区干旱且多大风,粉尘物质容易被风吹起。
第2题,加强绿化,减少裸地,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粉尘。
第3题,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多冷空气活动,风力大,是导致可吸入颗粒物多的动力原因。
4.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危害。
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雨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容易和碳酸钙反应,腐蚀大理石雕像。
5.C6.D7.A解析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上海和柳州都位于重酸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