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内容概要:20世纪20年代。

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是在设计艺术史的发展中形成的,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功能主义设计也应随映时代潮流作出相应的变化,达到与人们的生活要求的需求的平衡。

关键词:功能主义包豪斯发生发展一功能主义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时代的特征便是工具的完善与目标的混乱。

”20世纪世界设计艺术的发展史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新流派层出不穷,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于我们今天依然存在并起较大作用的只剩下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

它已经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设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模式。

二功能主义的发生与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样,功能主义的发生也有着其深远的历史。

由于功能主义是建立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工业革命必然的成为功能主义的前提。

19世纪,蒸汽机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大工业革命,这便是功能主义出现的最基础的物质前提。

由于机器的精确化使设计与生产相分离,设计与手工艺生产之间的区别迅速拉大。

机械化的生产使得“传统的由艺术家和工匠完成的任务面临着被各种机器和新材料取而代之的危险”。

1851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隆重登场,展览的场所是被称作“水晶宫”的由约瑟夫·帕格斯通(Joseph Paxton)设计的建筑,而帕格斯通本身是作为工程师而非建筑师。

在这次博览会上一系列由于工业革命带动的新的发明如蒸汽机、引擎、汽锤、车床甚至包括由预制的金属肋拱和薄片玻璃及建成的“水晶宫”都引起了人民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极大兴趣。

由于前面提到的大工业革命引发的“危险”,也由于大机械化的生产在一定的程度上剥夺了人的创造性,在如何“化解”这场“危险”的方法选择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以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和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为代表的与机器公然为敌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恢复传统手工作坊式的个人劳动才能将人从机器中解脱出来。

另一种是以高弗雷·散帕尔(Gottfried Semper)为代表的“结合论”的观点,他意识了技术的进步是无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他在提出手工艺与工业相分离的同时也认为“应该教育培养新型的工匠,让他们学会艺术而理性的方式,理解并且开发利用机器的潜力”。

同时,曾参与组织“世界工业博览会”的英国人亨利·科尔(Herry Cloe)也认为只有通过办教育才能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科尔先后担任了南肯星顿博物馆(现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馆长和博物馆附属的一所设计学校(现皇家艺术学院)校长。

这样,科尔所造成的影响不仅泽被不列颠,而且波及以德意志和奥地利为代表的欧洲大陆。

由于受到科尔思想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在德国形成了一种“青春风格”,在代表设计师里查德·雷迈斯克米德(Richard Riemerschmid)和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ann)的手中,新艺术蜿蜒的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制约,并逐步转变成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

而在奥地利出现的维也纳分离派的手中则进一步简化成了直线与方格,这也便预示着功能主义的标志--机器美学的出现。

我们也可以在其代表设计师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hintosh)的系列设计中看到对后来的包豪斯产生影响的简练、高直、清瘦和垂直的线条。

建筑师阿道夫·卢斯(Adolf Loos)的作品更是绝无装饰、个性特征极其奇缺。

卢斯在《装饰与罪恶》(Ornament and Crime)里论述到:“如果我买到一个素盒子的钱和买一个花盒子的钱一样多,那么,多出来的工作时间就能归那个人了。

”在他看来,“装饰不过是在浪费钱财”。

与此同时,在美国芝加哥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出现了大批的现代性经典形象--摩天大楼。

作为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还强调“哪里的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这一简明扼要的短语,几乎成为在美国所听到、看到的设计哲学的唯一陈述,也成为日后德国包豪斯所信赖的教义。

沙利文说:“自然界中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由一种形式,一种外观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和别的东西区分开来。

”他从这一思想出发,合理的使用材料,把最单纯的功能形态给予了他所设计的建筑物。

后来,继承了其恩师建筑思想的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ud Wright)把功能主义又进一步发展到了住宅建筑的领域。

他力图形成一个建筑学上的有机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环境融为一体,强调建筑的整体性,使建筑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协调。

他还对机械化及其美学持乐观态度,并对新揭示出的材料的美感持赞扬态度。

由此可见,芝加哥学派是一种“卓越的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因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工业设计的主流--功能主义的主要依据。

在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现代艺术运动都没有在实际上摆脱拉斯金等人否定机器生产的思想,因此不可能完全将设计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而工业设计真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业同盟”。

这一组织是在建筑师赫尔曼·穆特修斯(Hermann Muthesius)对德国工业的劝说和对优秀设计的鼓励下成功地团结十二位艺术家和十二位工业家成立的。

穆特修斯曾在他出版的反映英国功能主义居住建筑的专著《英国住宅》(Das englishche Hans)中写到:“我们想在机械产品上看到的,是平滑的形式,简化到只剩下了最基本的功能”,“机械样式”必将成为20世纪设计运动的目标。

1914年,德意志制造业同盟在科隆举行年会,穆特修斯提出确立一种“标准”,并以形成一种统一的审美“趣味”,主张“德意志制造业同盟”应该鼓励标准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而该同盟的另一干将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为代表的设计师则认为设计应以审美性、性感性为存在的目的,应鼓励独立设计中的自由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

这场论辩的结果以威尔德的出走而告终。

德意志制造业同盟的另一个代表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贝伦斯的设计也注重功能、崇尚简洁,产品设计朴素而实用。

由于“标准化”的提出,德意志制造业同盟更加注重产品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功能主义作为正式的设计理念由此真正诞生了。

三功能主义的发展作为德意志制造业同盟三大家之一的贝伦斯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最大的贡献便是为功能主义的发展--包豪斯的功能主义设计培养了最为优秀的领导者。

早在1903年的杜塞尔多夫,他就接受穆特修斯的任命担任了当地工艺美术学校的校长。

在这四年内,后来成为沃尔特·格罗彼乌斯(Walter Gropius)主要搭档的阿道夫·梅耶(Aclolf Meyer)就在这里求学。

贝伦斯于1907年到了柏林,在加盟通用电气公司的同时还创办了私人建筑事物所,在这期间又培养了三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格罗彼乌斯、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而前两人后来先后成为包豪斯的校长。

因此,贝伦斯的想法与设计实践都对包豪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实际因素的角度来讲,包豪斯还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威尔德了。

1902年,威尔德被召到魏玛,举办了一个“私人工艺美术讲习班”。

这个讲习班“通过进行设计、制作模型、样本之类的手段,想工匠和工业家们提供艺术灵感”,“让艺术家、工匠与工业家进行合作的梦想……比德意志制造业同盟早六年,比包豪斯则早了十几年”。

1907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学校,而包豪斯最初的校舍便是这位比利时人设计的房子,格罗彼乌斯的受任也是受了威尔德的引荐,包豪斯的许多课程设置都保持了威尔德最初的设想。

1919年4月1日,对现代设计产生了其他学派无可比拟的作用的包豪斯正式成立了,定名为“Des Stoatliches Bauhaus”(魏玛国立包豪斯建筑学院)。

包豪斯的成立解决了穆特修斯关于如何把工学精神融入到美术中去的“我们究竟在向什么方向前进呢?就像在云里雾中一样”的混沌状态的疑问,并给予了实际性的答复,包豪斯的目标是“为了对抗现代的手工主义和专业化,把所有的形式都综合起来,建立一种适合于新时代的崭新的民众文化”。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作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来进行”的基本观点,并在以功能至上为特点的功能主义设计领域进行了最为广泛的尝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包豪斯师生的尝试下,包豪斯设计和制造了宜于机器生产的家具、灯具、陶器、纺织品、金属餐具、厨房器皿等工业日用品,大多达到“式样美观、高效能与经济的统一”的要求,如密斯·凡·德·罗的钢管椅、M·布鲁尔的椅子以及包豪斯学生的台灯等。

在建筑方面还设计了多处讲求功能、采用新技术和形式简洁的建筑。

如德绍的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住宅、学校教师住宅和萨默菲尔德别墅等。

也正是在信奉“方盒子就是上帝”、“功能至上”、“有用即美”的包豪斯,功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全意义的现代主义设计。

四功能主义的新趋势尽管包豪斯的功能主义在现代设计艺术史是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打破“方盒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因为“在魏玛呆上三天,你就再也看不得正方形了。

”包豪斯的功能主义是建立字“方盒子就是上帝”的理念上的,这就造成了包豪斯的设计在长时间视觉内的过于理性化的弊病:忽视了产品的审美性,也就忽视了人在使用产品是的精神愉悦性;过于单调的设计给人以冷清、灰色的感觉,使人的情绪得不到释放,这又与现代紧张生活之余人们的“放肆”心理相背离……种种这些无不表明对包豪斯功能主义进行改良成为趋势。

斯堪的那维亚设计是二战后开始走向设计舞台台前的一种设计风格。

由于地域的特殊性,斯堪的那维亚设计将自身的简洁和实用的设计思想与工业的效率和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传统与理性并行不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