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一).doc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一).doc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木一土-*水一金-*火一木B.水-*火-*金-*木-*±-*水C. 金木-*水-* 土-*火i金D. 土-*金-*水f木-*火-* 土E.火-*金-*水-* 土-*木火2. 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A湘 B.津 C.液 D.阴液 E.血3. 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运化水液B.通调水道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E.贮尿、排尿4. 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疡气形成的社会因素:A.战乱不停B.气候反常C.社会动荡不安D.生活极度贫困E.工作环境恶劣5. 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E.详问发病经过6. 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牌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血脱7. 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A.动力B.原料C.动力和原料D.气能化津E.气能生精8. 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A.寒为阴邪B.寒邪易伤阳气C.寒主收引D.寒性凝滞E.湿性重浊9. 瘀血在舌质I:表现为:A.舌质紫暗B.舌质淡红C。

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10. 疫疡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看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11. “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A.实证B.虚证C.虚转为实D.实转为虚E.虚实错杂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A.面始焦,发始堕B.面皆焦,发始白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D. 天癸至,精气溢泻E.发堕齿槁13. 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

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A.病己痊愈B.原发与继发C.卒发与徐发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E. 复发与休止交替14. 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饼睡,左半身不遂,属于:A.徐发B.伏而后发C.并病D.继发E.复发15. 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A.胃气虚弱,饮食减少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D.误治,使病情迁延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阴阳二气的交感B.阴阳二气的制约C.阴阳二气的运动D. 阴阳二气的平衡E.阴阳二气的互根1. 力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2. 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心B.肾C.脾D.肺E.膀胱3. 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七4. 能“主二便”的脏腑是:5. 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A.肝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肺与脾E.肝与肾6. “水火相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7. “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8. “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汗出恶风B.皮肤干涩C.狂躁妄动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E. 下利粘液,小便浑浊9.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10. 湿邪致病可见: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A.阳偏盛B.阴阳偏衰C.实热证D.虚热证E.格阳证2. 过逸是指: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C.患病适当休息D.R时期脑力劳动E.长时期足不出户3. F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证C.阴盛格阳D.虚热证E.寒实证4. 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卜.列中哪两项:A.补气为主B.佐以养血C.活血化瘀。

.佐以活血化瘀 E.佐以补气5. 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A.泻而不藏B.满而不能实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E.以补为用6. 原有疾病“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如•角度言,其病理一般是:C.苦温燥湿D.降气宽胸E.甘寒生津A.邪气炽盛B.余邪未尽C.正气已虚D.正气已复E.邪正俱实7. 沛,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A.血燥B.血热C.血虚D.血瘀E.出血 8.卜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A.补气升提B.宣肺散邪9.《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A.神明之府B.五脏六腑之大主C.髓海D.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10. F 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A.心经B.肾经C.连目系D.抵小腹E.经乳头四、 X 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 2. 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 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卜列中的哪些特点:A.升己而降B.降已而升C.升中有降D.降中有升E.升降出入4. 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E. “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5. F 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A.风邪 D.寒邪C.燥邪D.火邪E.暑邪五、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 饮食偏嗜可分为、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

2.在《伤寒论》中,凡二经或三经的iiF .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凡一经病症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者称为 O3. 寒热病性之所以发生转化,主要是由于病邪 的缘故。

4. 滋阴以制阳,用于阴虚无以制阳表现阳亢的 证,采用 的方法以制约阳亢。

5. 根据 等不同特点,制订适宜的,这种原则称为“因人制宜”。

6. 肺升窍于,在志为,在体合,其华在,在液为 o7.十二经脉中,属腑络脏的经脉有, , ,. 和。

(要写出全称)六、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

()2. 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

()3.肺金的肃降,以制约肝气、肝火的上升,称为金克木。

()4.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5. 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

()6. 在五脏中,脾肾两脏与阳虚内寒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

()7. 气化即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8. 奇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

()9. 燥性干涩,最易伤津耗气。

()10.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著作是《丹溪心法》。

()七、名词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五行2.天癸3.虚中夹实4.上气不足5.正治八、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肺主治节的含义及具体体现。

2. 简述气的防御机能与疾病的关系。

九、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何谓“肝主疏泄”?具体有哪些生理作用?2. 试述瘀血的共同致病特点。

附:答案要点一、A型题l.D 2.B 3.C 4.B 5.C 6.A7.C8.D9.A I0.D11.B I2.E13.E I4.D15.E二、B型题l.A 2.C 3.A 4.B 5.C 6.B7.E8.C9.C I0.E三、D型题l.AC 2.AB 3.BC 4.AD 5.AD 6.BC 7.AD8.BD9.CD10. AC四、X型题l.ABDE 2.ABD 3.ABCD 4.AE 5.ABE五、填空题1. 饮食的五味偏嗜:饮食的偏寒偏热2. 合病;并病3. 从化4. 虚热;滋阴5. 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治法与方药6. 鼻;悲:皮;毛:涕7.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六、判断题l.X 2.X3. J 4. J 5.J 6.J 7.X 8. J 9.X 10. V七、名词术语解释1.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 指肾中精气逐渐充盛而产生的一种能促使人体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

3. 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i又兼夹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变化。

4. 指脾气虚损,升清无力,水谷精微不能上奉,头H失养的病理变化。

5. 是逆是疾病疾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此法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八、简答题1.指肺通过治理调节气血津液,辅助心共同完成对全身的治理调节作用,体现于四个方面:①调节呼吸运动:②调节气机:③调节血液运行:④调节津液输布。

肝主疏池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2)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要求展升论述。

(3)调畅情志。

>不论述者扣1/2分.④紫州: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

不论述者扣1/2分。

要求展升论述。

2.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关:①气的防御功能正常,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治愈。

②气的防御功能低F,易于染病,患病后难愈。

九、论述题1 .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⑴调畅气机。

(4)调节胆汁分泌排泄。

(5)调畅男子排精,女子月经。

J 2.①疼痛:刺痛,痛处固定,拒按。

②肿块:位置固定,质硕。

③出血:色紫暗或有块。

⑤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卜.静脉曲张。

⑥脉涩或结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