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解决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而且是更加强调改善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公共环境总是给我们脏、乱、差的印象,改善农村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多年以前,农村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总是新鲜的空气,美好的田园风光,而现在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却在经历着另外一种令人担忧的变化:垃圾乱倒,污水乱排,道路泥泞,河水水质恶化等。

由于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就此问题,我对.......周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做了个简单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环卫管理工作任务重困难大。

随着村区框架、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加,现有的环卫保洁力量和能力,极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来几个企业后,环境卫生的管理压力更加突出。

环卫人员得不到社会的尊重,歧视甚至谩骂殴打环卫人员的事时有发生。

另外,环卫设施落后,清运工具破旧,自身难以解决,环卫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 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没有达到家喻户晓,没有形成全民自觉参与,全村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很少组织开展爱国卫生等各类活动。

村民环卫意识淡漠,乱扔杂物、乱倒垃圾、乱泼脏
水、随地吐痰、故意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随时可见。

3 对环境卫生特别是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时紧时松,脏乱差问题时有反弹,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倒垃圾、乱排污水有所抬头。

4 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未能经常性开展检查评比和实行考核奖惩。

沿街经营门店、居户门前人行道边经常堆放垃圾,尤其是占道经营的摊位前卫生堪忧,严重影响村级形象。

二、农民对公共环境卫生的认识和态度
大多农民意识不到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在农村,一直以来生活垃圾都是自家处理,或者有个废弃池进行填埋。

由于环境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部分生活垃圾能被环境吸收消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种有色垃圾及塑料用品,环境本身很难清理。

即使农民认识到焚烧垃圾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各家各户都如此做,他们也都一一效仿。

尽管有些村民会自发组织集资凑钱修建下水道、沼气池等,但仅凭借他们本身无法建立有效的垃圾回收站及污水处理池等。

三、农村公共环境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问题严重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些地方基层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尤其对一些经济实力薄弱的乡镇,本身财力不足,配套资金无法到位,环境问题的治理就难上加难;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很落后,这本身也造成农村生态环境较差,造成农民生产生活诸多基本需求难以改善;近年来根据农村的现状,上级批准下达较
多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一些项目都由县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直接确定施工单位,直接支付工程款,乡镇对项目建设跟踪管理消极应付,造成项目建设不切实际,质量不高,影响农村实事工程的顺利开展;一些工程项目质量不高,俗称豆腐渣工程,根本达不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无法实现卫生、环保的良好效果。

四、现有的公共环境卫生的管理体制及其解决方案
当前农村公共环境卫生虽没有得到重视,但进行某些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状况。

现有的公共环境卫生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

1.推动沼气化建设。

此种方式可以将人畜生活垃圾进行循环再利用,综合解决了农村的多项问题,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受捧。

但是沼气化的前提条件较高,在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持续,在其他地区就相对困难了。

2.改造路况。

修路不仅能够使交通更加方便,而且路况改变之后,路边绿化也有效地改善了污染状况,路边环境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以上措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很多措施并不是专门针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问题,这样其所产生的正面外部效应影响范围狭窄,效果亦不能令人满意。

另外在实施中,经常出现在设计上没有将环境卫生考虑进去而招致更加恶劣的后果,造成多次重复建设,如修路同时没有考虑下水道或排水管的铺设。

第二,在资金来源上多依赖“村民自治”。

国家税收中有专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市建设提供
充足的资金,但在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上,农村环卫建设因不受重视而无专项支持,现仍停留在村民完全自负阶段。

第三因为客观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和主观上的无意志、低素质,农村现下的环卫措施对长远利益考虑极少,甚至于有的村仅是在“整理村容村貌”的号召下象征性地做点工作,把村里环卫当成“面子工程”来对待,极为不负责任。

五、对规范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系统管理的建议
美化、亮化、绿化,是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是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需要,也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村级突破发展的需要。

这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全民动员、全民行动,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构建美丽、和谐村庄。

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村两委,要充分认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管理,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建管并重,把建设、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狠抓落实,常抓不懈。

2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环境卫生管理好的一条特效经验就是实行严管重罚,常抓不懈,规范村民从不自觉到自觉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一是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实施方案,修订完善环保、卫生管理办法,高标准、严要求、重处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实行乡镇领导包抓,村领导具体抓,落实包抓区域和路段。

三是建立检查考核奖惩机制。

由乡镇创卫办村两委会,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每月组织一次检查评比,达到促进的作用。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

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人性化教育管理,建立学校、家庭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教育机制。

制作一批村容环境卫生公益性广告牌,开辟广播宣传栏目。

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等行之有效的活动。

加强对广大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共道德和健康卫生知识教育。

提高村民对优化人居环境的认识,提升市民素质,自己管理自己,自觉保护公共设施,爱护一草一木,增强环卫意识。

在全村形成全民皆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齐心协力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浓厚氛围。

4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垃圾能够分类堆放,便于村民投放生活垃圾。

二是村活动场所设置科普宣传栏充分发挥公共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三是增加投入,改善环卫设施。

加快改善以污水统一排放和垃圾处理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广应用秸秆制汽,优化人居环境,净化环境卫生。

全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好、维护好自己美好的家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