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书信写作教案

六年级书信写作教案

六年级书信写作教案【篇一:“书信体”作文写作教案】化腐朽为神奇——“书信体”作文写作教学目标:1、掌握“书信体作文”的文体特征2、了解并学习“书信体”作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书信体”写作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杨子的《十八岁及其他》采用书信体的行文方式,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语言朴素真挚,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这就是书信体文章的魅力。

这种文体不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文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变腐朽为神奇”的方法。

二、课堂导学(一)了解“书信体作文”的文体特征书信是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应用文,它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

但是,要运用它来写作文,那就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种交际工具,还必须把它当成“文章”。

师生共同:赏文章,说“书信体作文”的优点。

学生对于学案上的文章,可以选评某一篇,也可以整体评价。

(预习已要求)提问后师生共同明确:(1)、情真意切,便于表达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

(多采用第二人称)(2)、表达方式灵活。

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以叙事为主,也可以以议论为主,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却不会被判为“文体不明”。

书信体作文还可以用反讽手法,也就是在信中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这方法比正话正说、实话实说效果还要好。

它对收信人表面是赞扬,实际上是贬斥,表面是咒骂,实际上是褒奖。

这样用轻松活泼、幽默风趣、调侃诙谐的话语表现的却是庄重、深刻的内容。

(3)、内容不拘,结构自由,不需要复杂的过渡承接。

有的文章由一封信组成,有的文章则由几封信组成。

(4)、对象很广泛。

常见的是自己给别人写信,如给父母、老师等人写信。

但有时,因表达需要,可借助想象,给古今中外的名人写信,如给诸葛亮写信,探讨用人之道;给美国总统写信,表达和平愿望;地球人给外星人或外星人给地球人写信希望人类爱护地球等。

可以用比拟手法,写人给动植物或非生物写信,也可以动植物或非生物给人写信。

如有篇《致打开创新之门的猫》,是以一个“内疚的人”的口吻写给一只猫的一封信,信中叙述了人们对这只创新之猫的误解,肯定了它的一系列创举,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借创新之名捞个人之利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还可以用别人的口吻向另外的人写信,如以父亲的口吻给儿子写信,以猪八戒的口吻给孙悟空写信。

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倾诉心事,剖析灵魂。

还可以以别人的口吻给自己写信,间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例如《妈妈写给我的一封信》,信中以妈妈的口吻叙述了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出于什么用意,字里行间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

(5)、语言要求低。

当然,这并不是说语言可以干瘪无味,不需要有个性特点。

(6)、拟题简易。

(二)、“书信体作文”写作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要注意拟定新颖别致的标题2、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和要求书信的格式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五部分。

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后面加冒号,冒号后不要写字。

结尾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

正文写完之后,可空两格写“此致”,转一行顶格写“敬礼”;如不写“此致”,只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能直接缀写在正文的末尾。

3、书信体作文与平常书信的不同平常的书信可以随便写,可以没有题目,可以把想到的所有东西一股脑写在纸上告诉对方。

书信体作文则不同,书信体作文必须符合作文的基本要求,要有题目;要中心明确,主线清晰,不能面面俱到;结构必须完整,层次必须清晰。

(三)、课堂迁移(当堂检测)假如以“珍惜”为话题作文,运用书信体来表达,可以有哪些构思呢?参考:1、可以按书信体的常规形式来写,给自己的亲人写信,抒发对亲情的珍惜之情。

这类作文要以真情见长,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2、可以让时间或友情给人写信,诉说人们无情地抛弃了它,告诫人们要珍惜它。

这种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别样的效果。

3、可以分别以老师和父母的口吻给自己写信,从不同角度说明珍惜青春时光的重要性。

如果把写信人换成几位历史上的名人,效果也不错,信中适当引用他们关于惜时的名言,既显得知识面广,又有文采。

4、可以让一岁一枯荣的小草与常青树互相致信,讨论珍惜青春的问题,既显得富有情趣,又饱含人生哲理。

还有很多新颖的写法,就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去找一找吧。

三、写作实践请以“选择”为话题或以“长大”为题写一篇书信体作文。

附例文(见学案)点评(参考)【例文一】小作者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与父母直接进行感情交流,表达了渴望父母理解的心声。

亲情一直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但在小作者心目中,父母的自私、冷漠、严厉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无尽的创伤。

文中所折射出的一些社会现象的确令人深思。

文章构思精巧,语言质朴感人,读起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文二】这位考生选择了自由度较高的书信体,直接和人“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应该说,颇有几分胆识。

和珅是清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给他写信,看似荒诞,却又有几分“真实”。

作者指出,和糰之所以“身死人手,家财散尽,落得千载骂名”,其主要原因是:一、眼中“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只有“权杖杖头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而无其他;二、“既不审视自己,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使误入迷途。

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幻亦真,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以生动幽默的笔触,剖析了和珅肮脏的灵魂,使历史和现实巧妙地叠印在一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例文三这是一篇感情真挚、富有创新的美文。

考生运用书信体,将诗歌、推荐词融为一体、颇具匠心,语言生动、形象,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有些考生总是抱怨写作时无材料可写,不知道从何落笔。

该文的作者给了我们启示:素材可借鉴学过的范文,甚至内容也可从学过的范文中翻新。

文章作者用诗歌将内容串联在一起,每首诗既独立运用,又不可分割。

“诗贵言志”,诗歌的妙用,使作者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幽默、诙谐的语言,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不愧为一篇考场佳作。

【例文四】文章寓言于谐,用反讽的方法揭示了触目惊心的家庭教育问题,虚拟“一个未来的母亲”站在世俗的角度,对孟母教导的重重行为给予“反驳”,读来让人发笑,但这笑绝不是轻松的笑,而是“含泪的笑”,它启示着我们不能仅仅去为了一点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孩子的关爱。

家庭教育,从学习孟母开始。

【例文五】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构思巧妙,以五封信串联全文,实在是高,在考场上能使审美疲劳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很到位,从每封信的称呼到落款无不表现着母亲的态度及情绪。

感情真挚,事例真实,以情感人,没有过多的语言记叙,跃然纸上却分明是一位牵挂孩子的母亲和一位感受到母亲的爱的孩子。

【篇二: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而确定的主题。

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了,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毕业考试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去玩等等;也可以给即将告别的某位老师或某位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倾诉离别前最想说的话;也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毕业前的心里话,和父母进行真情交流。

本次习作在原有的要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宽了学生的写信范围,就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让他们在信中,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设计理念:1、“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致力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引导生学质疑、探究和交流,帮助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感受写作的快乐。

教学目标:1、给自己的亲人或老师或伙伴在毕业前写一封信,在信中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表达出真情实感。

3、通过本次习作训练,让学生巩固书信的格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如何把信的正文部分的内容写清楚,并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信时做到语言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情。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语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技巧,可以完成一篇较流畅的习作。

本次习作可以说是对六年的语文学习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汇报,展示学生在这六年的学习中所逐步积淀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心中想表达的内容写得有血有肉,用真情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在充分的交流中感受习作的乐趣。

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法。

即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以范文引路,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间对这封信的剖析,交流正文的写法4.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探究中总结写信的一些技巧。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教学过程(说明:这是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浓缩在一起的):一、音乐导入,揭示主题。

1、从课前开始播放李春波演唱的歌曲《一封家书》,开课启发谈话,课前反复播放的这首歌,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是什么?揭题:写一封信。

(设计意图:播放音乐激情,告诉孩子们信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提示本课主题)2、师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写过信吗?都给谁写过?二、小组交流,明确格式。

2、小组讨论。

3、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写信人、写信日期。

4、师生继续交流书信这六部分当中各自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明白正文是一封信中最重要的部分。

称呼要根据写信对象的身份年龄,要有礼貌。

问候语要简单明确:“你好!”或“您好!”或根据不同对象确定。

正文要真实真情,可写一个内容,也可以写多个内容,但要注意详略得当。

祝福语要根据对象的不同,写出真情实意。

写信日期和写信人不要遗忘或者将顺序写反了。

三、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一封儿子写给妈妈的一封信,教师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在这封信中儿子对妈妈的真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播放一封儿子写给妈妈的信用于第二次激情,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以及对这封信的剖析,都是师生间一种情感的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情感的震憾,让学生明白信的灵魂中没有情感就不能打动人心)2、赏析这封信,说说这封信的特点,教师板书:真情实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