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在安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大数据在安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大数据在安全应急管理
中的应用思路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大数据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个人用户的内存只需640K足矣”,托马斯·沃森的言论则更是惊人:“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就足够了”。

而这些话仅仅只过去了几十年,就已经沦为最大的笑话。

同时,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已经走过了3个重要的时代:
从上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具体的数据模式上,环境和需求驱动技术,没有绝对的先进和落后,就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之后,再回到原点。

个人计算和集中式计算
个人计算:在网络不发达环境,个人计算机迅猛发展;直到CPU主频难以提高,摩尔定律正走向终结。

集中式计算:在网络发达的环境,通过集中的云计算中心为客户端提供计算能力。

分布式数据管理和集中式数据管理
分布式管理:在网络不发达环境,采用分布式数据管理,数据同步和一致性问题导致业务系统非常复杂,业务互通困难,且数据非常分散。

集中式管理:在网络发达的环境,通过集中的数据中心提供统一存储,形成数据的全局视图,简化业务系统的实现。

云计算改变了IT,而大数据则改变了业务,支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底层原则是一样的,即规模化、自动化、资源配置、自愈性。

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大数据有云计算作为基础,才能高效运行。

通过大数据的业务需求,为云计算的落地找到了实际应用。

而现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在于:
数据量较大:各类应用系统繁多,数据量庞大。

类型少:数据类型单一,绝大部分为关系型数据。

价值密度低:累计上报的结构化数据大都是间接性数据、可利用价值低。

时效性差:数据主要依赖企业按月、按季度报送。

技术屏障:安监部门获取重点监控高危(行业)企业实时动态数据的接入还存在着机制、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无法快速处理:实时动态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缺少平台支撑。

数据源单一:互联网、社交网络中安全生产相关信息(数据)的抓取机制欠缺。

难以共享:整个“大安全”框架下,安监部门与气象、国土、地震、交通、公安、工商、质监、消防、城管等诸多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建立。

难以互联:各级安监部门的内部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未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最关键的词其实就是一个:“统一”。

而且要从基础、技术、业务全方位地进行统一。

实现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集约化整合利用已有资源。

构建统一的运维体系和标准,建立一支高效的运维队伍。

实现信息集成和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异构数据、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数据、空间数据等,构建公共的数据共享中心。

实现业务集成,集成已有应用系统、其它部委系统、第三方系统,形成跨系统的业务流、产品流、数据流,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通道,形成公共的服务中心。

构建系统研发平台,提供一体化系统技术框架,基于组件和服务可快速构建应用,加速研发过程。

构建系统支撑平台,提供应用系统运行所需的业务要素、基础代码、控制数据、流程、规则、权限控制等。

可在国家、省级和市级,形成多个集中云服务中心,实现多级信息集中和共享。

既减少了系统复杂性,也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多服务中心间基础数据同步由应用支撑平台处理,应用不需要关
心。

同时以集中的服务中心为基础,构建各级应用,应用通过服务中心实现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

基于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快速应用构建;支持业务集成;支持移动、Web、GIS等多种应用开发,并支持个性化定制。

如此,既保证了集中式的数据和计算的标准化,又提供了真正灵活的多方位应用,这才是适合未来的大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