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内脏急性疼痛

针灸治疗内脏急性疼痛

针灸治疗内脏急性疼痛
疼痛的概述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种主观的感觉。
疼痛的概述 疼痛包括以下含义:
疼痛是一种感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复杂感觉
疼痛是一种症状:为许多种疾病所共有
疼痛是一种生理反应:正常的生理反应
疼痛是一种病理反映:某些疾病表现在外的一种症状
针灸治疗痛经 病因病机
不通则痛---实证(气滞、寒凝)
不荣则痛---虚证(气血不足、肝肾不足)
中医治则
气滞血瘀:行气活血
寒湿凝滞:温经散寒 通调气血 气血不足:补益气血 肝肾不足:益肝养肾
针灸治疗痛经
辨证论治
主症: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 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
间歇性的腹部疼痛难忍,没有特殊异常的体征,可持续数
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时作时止。
针灸治疗急性肠胃痉挛
针刺治疗
主穴:梁丘(双)
配穴:中脘 内关
足三里(双)
天枢(双)
合谷(双)
操作:梁丘、足三里、合谷行强刺激法,内关、中脘、
天枢行平补平泻手法。
针灸治疗急性肠胃痉挛
一穴单刺治疗胃痉挛
刺穴与适应证:梁丘穴。 治疗急性胃脘疼痛,起病迅猛,剧痛
心绞痛(anhina pectoris)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地、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胸痛为突出表
现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典型的心绞痛是突然发作的胸骨下部后方或心前区压榨性、 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肢前内侧及无 名指和小指。疼痛一般持续5~15分钟,伴有面色苍白、表 情焦虑、出汗和恐惧感。多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
在胁肋、上腹、少腹或脐腹四周,表现为痉挛性疼痛,中医辨
证属于肝木横逆者。 针刺施术方法:用 2 寸毫针, 针尖斜向上方,快速捻转进针, 由行间向太冲透刺 1~1.5 寸,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一般持 续捻转 1min 即可,针感逐渐向上传导或直达病所,直到患者
疼痛减轻或消失时停止捻转,行针时配合患者深呼吸。留针
岁脑渐今,舌能言一字。”
这些认识,把记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皆归于脑。古人 的这些论述,由于历史的原因,虽未言明脑为人体的痛觉感受个枢, 但从以卜的论述中,也包括了这一含义,与现代医学痛觉由神经中枢 产生的认识是一致的。
中医有关疼痛的认识
髓为脑的物质基础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这二者皆属于肾中精气所化生。 脑既然是精髓和神明的高度汇聚之处,人的各种感觉都是由于脑 的作用产生的,那么髓就是脑的物质基础。而髓的生成,又靠肾中精 气化生,肾中精气充盈,脊髓才能有源,脑才能得到滋养,脑的发育 才能健全,大脑的各种功能才能正常,才能产生包括痛觉在内的各种 感觉。
肾、腹。 穴位注射:维K3、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皮肤针:下腹任脉、腰骶督脉、肾经、胃经、脾经、膀 胱经穴。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 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针灸治疗急性肠胃痉挛
胃部、腹部阵发性急剧疼痛称之为痉挛。
临床表现:
阵发性胃部、腹部痉挛而表现为患者突然发生阵发性、
于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多源于肾脏。
临床表现: 绞痛突然发生,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 髂窝、会阴、阴囊及大腿内侧放射,并出现血尿或脓尿, 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肾区可有叩击痛。
针灸治疗肾绞痛
针刺治疗
主穴: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配穴:血尿配血海、太冲;湿热重配委阳、合谷。
寒等因素诱发。
针灸治疗心绞痛
针刺治疗
主穴:内关
阴郄
膻中
配穴:气滞血瘀者,加血海、太冲。
操作:毫针泻法。
针灸治疗心绞痛
一穴单刺治疗
刺穴与适应证:内关穴。 治疗急性心绞痛,当发作一时无法找
到硝酸甘油时,可针刺内关穴以疏通心络、调理气机而止痛。
针刺施术方法:取双侧内关穴,垂直进针1 寸左右,小幅度缓慢 提插捻转,出现酸、麻、重感并激发向肘部、腋部和胸部传导 ,继续均匀行针,直到疼痛缓解,症状改善为止,常在 3~ 5min 内见效。
大的胆囊。
针灸治疗胆绞痛
临床表现: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
表现决定于结石的部位、动态和并发症,主要为胆绞痛,其疼 痛剧烈,恶心呕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和高热。胆绞痛发 作一般时间短暂,也有延及数小时的。胆囊炎、胆石症可同时 存在,相互影响。
针灸治疗胆绞痛
针刺治疗
30min,每隔 3min 捻转 1次,每次持续捻转 1min 左右,痉 挛性胁腹疼痛多在 1~10min 之内完全缓解。
针灸治疗急性肠胃痉挛
穴位注射:异丙嗪和阿托品各50mg,…
耳针:胃、大肠、交感、神门、耳背脾。 点按夹脊穴:胸椎 11-12及腰椎1-4夹脊穴,每穴操作 1 分钟左右。
针灸治疗心绞痛
肝肾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主穴:气海 三阴交 足三里
配穴:气血不足---脾俞、胃俞; 肝肾不足---肾俞、肝俞、太溪; 头晕耳鸣---悬钟
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针灸治疗痛经
一穴单刺治疗急性痛经
刺穴与适应证:血海穴。 治疗妇女急性痛经,表现为经行不畅
这种感传功能的表现,就是针刺中所说的“得气”与“行气”现象。
中医有关疼痛的认识
痛觉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痛觉感受器感受的。痛觉感受器 为孙络和浮络,其分布与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相似。 痛觉感受器的分布,现代医学认为在皮肤、粘膜、关节、骨 膜及内脏,与中医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关节和骨胳附近)相 似、有感应传导功能,这种感传功能的表现,就是针刺中所说的 “得气”与“行气”现象。
内脏疼痛的概述
针灸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其治疗范围不但广泛,
而且功效卓著,甚至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对
于人体内脏器官的急性痛证,如妇女痛经、急性心绞 痛、胆绞痛、肾绞痛、急性胃肠痉挛和各种急腹症疼 痛者,均可收良好的疗效。
针灸治疗痛经
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 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dysmenorrhea )。 子宫颈狭窄;子宫发育不良; 子宫位置异常;精神神经因素; 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
难忍,患者常抱腹翻转,疼痛拒按,冷汗淋漓, 四肢厥冷。
针刺施术方法:针尖略向上斜刺 1~2寸,施以强烈的捻转泻法, 以拇指向后捻针为主,得气后持续运针3~5min,要求针感强 烈而明显,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腹部,可使剧痛顿解。根据病情 可再留针30min 左右, 留针期间每隔 10min 用紧提慢按手法
,全身无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
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兼症:
时间:通过疼痛的不同时间定虚实 性质:通过疼痛和月经的不同性质定虚实
针灸治疗痛经
实证(行经前期或经期、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 气滞血瘀:有血块,排出痛减,伴乳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
寒湿凝滞:得热则舒,伴便溏、怕冷,腰脊痛,苔白腻,脉沉紧。
中医有关疼痛的认识 经络为痛觉传导的通路
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组成。络脉、由十五别络、孙络、浮络组成。经脉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而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络系统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 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经络系统是痛觉传导的通路。这是因为经络系统有感应传导功能,
针灸治疗心绞痛
耳针:心、小肠、交感、神门、内分泌。
点按夹脊穴:胸椎 1-5夹脊穴。每穴操作 1 分钟左右。
针灸治疗胆绞痛
胆绞痛(billary colic)常见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和胆
道蛔虫症。
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
剧,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区,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胆囊区 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高热,或摸到肿
疼痛是—种心理反应: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亦属于 心理反应。
疼痛的概述 疼痛的分类:
急性疼痛
疼痛持续时间
慢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
病理生理学角度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的概述 急慢性疼痛的差异:

对急性疼痛来说,疼痛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具有
生物学价值,是一种信号,使得机体避免遭受损伤
和有害刺激;

慢性疼痛,其疼痛本身就是疾病,对患者没有任何 价值。
主穴:胆囊穴
阳陵泉
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
配穴:呕吐配内关、足三里;黄疸配至阳;
发热配曲池、大椎
操作:毫针泻法。
针灸治疗胆绞痛
一穴单刺治疗
刺穴与适应证:阳陵泉穴。各种胆源性急腹痛,常见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胆道蛔虫等引起的胆囊区急性绞痛发作,表现为右上
腹疼痛剧烈,且放射至右侧肩背,呻吟不止,伴恶心呕吐、口 苦、黄疸,多属胆腑实证。 针刺施术方法:右侧阳陵泉穴快速进针深刺2~3 寸, 行大幅度捻 转泻法, 连续提插捻转泻法行针2~3min,得气后加大旋转幅
内脏疼痛的概述
内脏疼痛是临床上极为普
遍的症状,而且常伴有情绪反应 和防御反应,如果疼痛达到一定
程度,还可以引起心率减慢、外
周血管舒张等效应,导致血压下 降,这种现象称为内脏-减压反 应,甚至会引起严重后果。
内脏疼痛的概述
内脏疼痛的特点:
感觉模糊,定位不明确; 常伴有牵涉痛; 常伴有运动和(或)自主性运动反射; 持续性内脏痛可以引起皮肤及深部组织的痛觉过敏。
中医有关疼痛的认识
脑为疼痛的感受中枢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 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与精神有关,谓之“脑为元神之府”。 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提出“人之记性,皆在恼中”。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 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胸;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