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荣惠康: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和全

荣惠康: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和全


5588.5
5829.6
5616. 1
5878.5
6065. 8
6422
6653.0 1
6921. 27
7025
6460
6507
3.28
3.55
4.17
5.54
7.33
7.9
8.43
10.43
12.64
14.52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8
8
5
4
4
4
3
3
3
1
5
3、中国汽车市场今后30年成长发展中的主要基础因素剖析
形成中国汽车市场成长发展的持续性是由下列主要因素决定的: 形成中国汽车市场成长发展的持续性是由下列主要因素决定的: •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是在不断学习、逐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是在不断学习、 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有不断提高购买力水平的13亿人口; 有不断提高购买力水平的13亿人口; •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由沿海地区逐步向中部、西部地区不断扩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由沿海地区逐步向中部、 展的漫长的市场成长潜力,这个汽车市场成长发展过程从1999年开 展的漫长的市场成长潜力,这个汽车市场成长发展过程从1999年开 始,它将有40年以上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日本和欧美汽车产业的发 将有40年以上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日本和欧美汽车产业的发 展经历也提供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例证。 展经历也提供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例证。
年 份 1999
183.2
2000
206.8
2001
234.2
2002
325.4
2003 2004
444.4 507.1
2005
560.7
2006
722
2007
888.2
2008
938
2009
1364.5
中国汽车年销量 万辆) (万辆) 世界汽车年销量 万辆) (万辆) 中国汽车年销量 占世界年销量的 份额( 份额(%) 中国汽车年销量 的世界排名
2500
2000
1500
1000
北美 西欧 亚洲
500
0 1900 1920 1935 1945 1955 1965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8
4、今后20年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突出表现
3
万 辆
万 辆
4
2、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地位逐年攀升
中国汽车在全球地位已跃入产量、销量均为第 中国汽车在全球地位已跃入产量、销量均为第一位,中国汽车市场地 位已由1999年世界产量排名第9 跃升为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 位已由1999年世界产量排名第9位跃升为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 年的第3位,市场销量连续三年全球第2位;2009年 年的第3位,市场销量连续三年全球第2位;2009年已成为全球产量和销 量都是第1 量都是第1位的局面。
成長期
發展期
成熟、新發展期
1967
1977
1987 7
• 总结美欧的汽车发展,美國從1920年開始進入成長期,到1965年達到成熟 总结美欧的汽车发展,美國從1920年開始進入成長期,到1965年達到成熟
期,共經歷了45年的成長和發展期; 期,共經歷了45年的成長和發展期;
北美、西歐、 北美、西歐、亞洲汽車産業發展歷程 單位:萬輛
6
• 总结日本汽車發展歷程看﹕日本從1964年開始進入成長期,到1990年 总结日本汽車發展歷程看﹕日本從1964年開始進入成長期,到1990年 達到成熟期,共經歷了26年的成長發展期; 達到成熟期,共經歷了26年的成長發展期;
日本汽車市場的成長期和發展歷程
生成期
零部件生産額(億元) 國內生産(千輛) 國內銷售(千輛) 出口(千輛) 海外生産(千輛)
·能源是全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条件之一; ·明显地看到石化传统能源储量枯竭期的逐渐临近,近年传统能源状况及 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全球的特别关注; ·人类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燃烧排放和地球温室效应等,必须解决好能 源问题;
10
·全球人口目前是60亿,21世纪末可能达到80-100亿,能源供需矛盾将长 期存在; ·中国重视节能减排,2007年5月国务院公布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各 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采取“一票否决制”,对政府及 企业业绩评估中未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其考核业绩为零; ·2007年10月27日中共17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经济结构的战略 调整、环境及资源能源节约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现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支 柱”;2008年4月开始实施的人大通过的“节能法修正案”; ·2007年8月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的G8+G5会上讨论了“全球能源安全”、 “控制CO2排放的温室效应”、由于粮食做乙醇原料引起的“全球粮食危 机”等三大问题,会议强调全球关注能源问题。

争力的产业

一、中国汽车产业今后20年将“由大变强”,成为全球最具竞 一、中国汽车产业今后20年将“由大变强”,成为全球最具竞
1、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成长发展期的跃升阶段; 2、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地位逐年攀升; 3、中国汽车市场今后30年成长发展中的主要基础因素剖析; 4、今后20年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突出表现。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和全球能源总形势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和全球能源总形势 及 汽车替代能源发展目标 汽车替代能源发展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委会---技术委副主任 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委会---技术委副主任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资源与代用专委会---高级专家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资源与代用专委会---高级专家 荣惠康 2010年 2010年6月
11
1、全球传统能源现状
2009年7月17日,BP世界能源统计在北京发布的全球能源公告:
(1)、石油: )、石油: 石油 ·2008年底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为12580亿桶,1708亿吨,按2008年 ·2008年底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为12580亿桶,1708亿吨,按2008年 开采量计,可开采42年; 开采量计,可开采42年; ·预计将在21世纪中期石油产量达到顶峰,包括非常规液体燃料(包 预计将在21世纪中期石油产量达到顶峰,包括非常规液体燃料(包 括油砂、超重油、气变液技术、煤气化技术、生物油和油母页岩) 等在内本世纪后期将进入高油价期。
18
图5、2008年底煤炭已探明储量 2008年底煤炭已探明储量
19
3、全球各主要耗能国家及时调整能源政策 、全球各
· 2005 年美国修改通过《 能源政策法 》 ; 2008 年中国开始实施国家 2005年美国修改通过《 能源政策法》 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国家 《 能源法修正案》 ; 200 6 年欧盟公布了《 能源战略绿皮书》 ; 能源法修正案 》 2006 年欧盟公布了 《 能源战略绿皮书 》 2006 年日本颁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 2006 年日本颁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各国都在强调能源供应 稳定和多样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发展天然气、 稳定和多样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发展天然气、 核能、甲醇、乙醇、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燃料电池、 核能、甲醇、乙醇、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燃料电池、氢 燃料等清洁能源, 燃料等清洁能源,减少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 ·巴西、法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国强调乙醇和生物质 巴西、法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 资源的能源; ·全球电力消费将在今后20年中成倍增加,核电、水电将增加较快; 全球电力消费将在今后20年中成倍增加,核电、
16
图4、2008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以%表示) 2008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
中东
(3)、煤炭: )、煤炭: 煤炭 ·全球2008年底已探明可采储量为8260.01亿吨,可开采122年; 全球2008年底已探明可采储量为8260.01亿吨,可开采122年; ·预计世界可采储量在今后的100年中将随着探明技术发展,可采储 预计世界可采储量在今后的100年中将随着探明技术发展,可采储 量将增加到能有200年以上的开采年限。 量将增加到能有200年以上的开采年限。
• 中国汽车产量2009年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这一势头将继续保持下去; 中国汽车产量2009年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这一势头将继续保持下去; • 美国汽车市场最高年销量接近1800万辆⁄年,预计几年后美国经济恢复后 国汽车市场最高年销量接近1800万辆⁄ 再次达到接近1800万辆∕年时,中国汽车市场可能会超过1800万辆∕ 再次达到接近1800万辆∕年时,中国汽车市场可能会超过1800万辆∕年, 仍然保持市场第一的位置; • 中国汽车保有量由目前的约7000万辆,到2030年代初期将接近或超过美国 中国汽车保有量由目前的约7000万辆,到2030年代初 汽车保有量,美国目前汽车保有量2.5 汽车保有量,美国目前汽车保有量2.52亿辆; • 今后20年,中国自主企业将得到充分发展,在不断掌握各类汽车核心技术 今后20年,中国自主企业将得到充分发展,在不断掌握各类汽车核心技术 基础上,自主品牌的各类汽车在国内、国外二个市场上和跨国汽车公司进 行平等的竞争,将不断取得优势; •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产业在今后20年中将不断强化进入参与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产业在今后20年中将不断强化进入参与 全球市场竞争的势头,把自主品牌在全球做强做响;
2
3、对中国汽车节能减排、可替代能源发展实施的综合评价。
一、中国汽车产业今后20年将“由大变强”,成为 一、中国汽车产业今后20年将“由大变强”,成为 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