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温州市三县(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卷答案解析全卷书写5分。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给满分;字迹潦草,随意涂改酌情扣分。
一、积累(19分)1.(4分)(1)悄(2)寂(3)汹(4)泻(评分标准:每字1分)2.(12分)(1)悠然见南山(2)明月来相照(3)满川风雨看潮生(4)菜花黄(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6)回首向来萧瑟处(7)事父母几谏(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该空均不得分)3.(3分)D二、阅读(66)(一)名著阅读(12分)4.(3分)C5.(1)(3分)A.①⑥B.②④⑤ C.③(评分标准:每空1分)(2)(2分)在老家温州府,他孝顺、勤学;到了杭城、京师后追名逐利,忘恩负义,渐渐迷失了自我(评分标准:一点1分)。
(3)(4分)匡超人性格的转变,一方面是受社会上追求功名的氛围以及假名士虚伪生活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对“功名富贵”追求的内在因素。
作者塑造匡超人从淳朴孝子到利欲熏心之徒的转变过程,是为了讽刺了八股取士制度对儒生的毒害,揭露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评分标准:联系匡超人性格转变的原因分析2分,答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2分)(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9分)6.(3分)(1)种无不佳,培溉在人。
(2)马子才自命清高,不以为然。
(或认为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3)马生拔起菊花,致其枯萎。
(评分标准:意近即可)7.(3分)(1)这两句话连用5个“不”字,反复强调,突出陶生不赞成马生的观点,而追求自食其力的生活。
(评分标准:答出反复或对比等角度给1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
答到坚守自己的人生原则也对,意近即可。
)(2)先用问号,表现了马生嫉妒(羡慕)陶生贩卖菊花获大利;其次运用感叹号,表现对马生这一行为的否定;最后用句号,表现出马生恨陶生不传授秘诀的不满心理。
层次分明的表现出马生的心理变化。
(评分标准:只要答到两个标点的作用,即可得满分)8.(5分)示例1:我赞同。
我认为其一:马子才虽爱菊如命,勤奋种菊,但挑剔得很严,残枝劣种尽皆抛弃,这并不是爱菊人应该有的行为。
其二:陶生贩菊致富,马子才又愤愤不已,恨陶生赚了钱、却没把秘诀告诉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其三:陶生邀马生和曾生喝酒,马生却故意灌醉陶生,并从土里拔起陶生所化之菊花,致使陶生死亡。
这更是彻底暴露出马生的虚伪面目,没有真正爱惜菊花,作者对这个人物充满了嘲讽。
(评分标准:答出1点给3分,答出任意2点给满分。
)示例2:雅俗各阐述一点,即可得4分。
(评分标准:最高得4分,答出1点给2分,答出任意2点给4分。
)示例3:我不赞同。
我认为马子才并非“俗不可耐”之人。
其一:他爱菊花,远赴金陵购买菊花名种。
其二:路遇陶生,素昧平生,只因爱菊花,就邀请他到自己家借住;其三:又勤于打理菊花地;其四:后虽因好奇心致陶生枯死,但也是无心之过,所以他并非“俗不可耐”。
(评分标准:最高得3分,答出1点给2分,答出任意2点给3分。
)9.(8分)【说明】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酌情扣1分。
第一层(8—7分):深入理解小说,联系画波浪线的句子,从“菊花”的意象和美的性情品质是永恒的两个角度深入探究,并由此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
示例1:马子才爱花,却是附庸风雅,骨子里是俗的;陶生爱花,懂花,却仍旧有一点瑕疵,贪酒误事。
小说中只有黄英是完美的,是至美的理想化身。
取名黄英意思是黄色菊花中的精灵,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作者叙述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意在塑造出既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守志不阿的高风清韵,又有勤劳经营、自食其力的美德的完美形象。
人花合一,这些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就是花。
小说结尾余韵悠长:强调黄英永远像二十来岁,永远不老,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说明美的性情和品质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衰老。
这种至美的人生境界,是决不会也决不能被世俗所玷污的。
我们只有向它靠近,而不是它向我们低就。
汪曾祺想把这种美的性情、美的品质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使人们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作者这样改编赋予了历史故事以现代意义,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解读历史故事的范例,也启发我们对当下的思索。
第二层(6—5分):正确理解小说,联系画波浪线的句子,从“菊花”的意象或美的性情品质是永恒的一个角度探究,并由此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
示例2: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作者叙述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意在塑造出既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守志不阿的高风清韵,又有勤劳经营、自食其力的美德的完美形象。
人花合一,这些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就是花。
汪曾祺想把这种美的性情、美的品质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使人们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示例3:作者叙述的故事带有魔幻色彩,强调黄英永远像二十来岁,永远不老,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说明黄英身上具有的美的性情和品质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衰老。
这种至美的人生境界,是决不会也决不能被世俗所玷污的。
我们只有向它靠近,而不是它向我们低就。
作者这样改编赋予了历史故事以现代意义,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解读历史故事的范例,也启发我们对当下的思索。
第三层(4—3分):简单理解小说,联系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菊花”的意象和美的性情品质是永恒的。
示例4:马子才爱花,却是附庸风雅,骨子里是俗的;陶生爱花,懂花,却仍旧有一点瑕疵,贪酒误事。
小说中的只有黄英是完美的,是至美的理想化身。
黄英意思是黄色菊花中的精灵,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作者叙述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意在塑造出既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守志不阿的高风清韵,又有勤劳经营、自食其力的美德的完美形象。
人花合一,这些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就是花。
小说结尾余韵悠长:强调黄英永远像二十来岁,永远不老,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说明美的性情和品质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衰老。
这种至美的人生境界,是决不会也决不能被世俗所玷污的。
第四层(2—1分):简单理解小说,联系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菊花”的意象或美的性情品质是永恒的。
示例5: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作者塑造了一个既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守志不阿的高风清韵,又有勤劳经营、自食其力的美德的完美形象。
示例6:作者叙述的故事带有魔幻色彩,强调黄英永远像二十来岁,永远不老,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说明黄英身上具有的美的性情和品质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衰老。
(三)非文学类作品阅读(19分)10.(3分)D11.(3分)成功。
因为张大春和莫言的对话让我们知道每一个汉字都是传承有序,源远流长。
每个汉字在流传演变的过程中都有一段有趣的历程,如“字”的演变或繁体字“医”的丰富内涵。
张大春的回答既体现出他的渊博学识,又能讲解得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所以我认为成功地推广了这本书。
(评分标准:其他答案来自文本,言之有理即可)12.(3分)祈是由“示”与“斤”两个部分组成,“示”字底部左右两边各有一点,表示向上天求福,作为偏旁,就简写成“礻”,不能写成“衤”,“衤”跟衣服有关。
“暮”是由两组。
“丛林”和“太阳”组成,表示太阳落山了,不是眼睛落到丛林,不能把底部的“日”错写成“目”(评分标准:选择任何一个字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3.(10分)微写作示例:《见字如来》新书首发1 月 13 日下午,《见字如来》在北京举办了新书首发式,作者张大春和作家莫言在活动中围绕这本新书进行了对谈。
发布会上,张大春和莫言畅谈了自己对“字”、“医”等字的理解,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字博大精深,每个字背后演变的故事不仅记录了历史,还涵盖了中国人的独特智慧。
评分标准:分两个方面评分评分一:表达4分字形:1分,三个错别字扣1分,未满三个不扣分,重现者不计,扣完1分为止。
标点:1分,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满三处扣1分,未满三处不扣分,扣完1分为止。
语句:2分,常用词语使用错误,毎两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评分二:内容6分符合消息的格式。
标题1分,有导语与主体之分2分,主体体现重点性递减原则2分,表达清晰1分。
(四)古诗文阅读(16分)14.(2分)(1)这样(2)……的样子(评分标准:每词1分)15.(3分)B16.(3分)例1:以声写楼,列举了六种声音,有自然之声,也有因文人雅集而响的声音,形象再现了在竹楼中可以领略到,而在别处无法领略的的种种清韵雅趣。
例2:连用六“宜”,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描写了竹楼上可听急雨、赏密雪、鼓琴、咏诗、下棋、投壶,极写竹楼的生活之乐。
(评分标准:找出欣赏角度得1分,结合内容得2分)17.(3分)例1: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伴着焚香默坐于楼中,不亦乐乎。
例2:每天晨起,于竹楼上远眺,总能见到江上白帆点点,沙鸥飞翔,远处烟雾缭绕,似梦似幻。
例3:和好友畅饮后的午后,阑珊醒来,环顾院子,煮茶的烟火已灭,弥散着淡淡轻烟。
院子里,依稀看见朗月,流泻下的月光轻轻将淡淡轻烟搂在里面。
看不出哪是月光,哪是轻烟,此情此景,此乐何极。
(评分标准:翻译最多得2分,意近即可)18.(5分)第一首诗歌,作者在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由写景转入抒情。
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第二篇古文,作者记叙了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
(评分标准:结合语境分析,答出思乡2分,答出乐观1分,感慨1分,语句通顺1 分)三、写作(60分)19.大作文说明:1.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
2.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
3.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0分为止。
4.未写题目扣2分。
5.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扣2分。
6.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
7.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