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中药基础知识

中医中药基础知识


粘液质较多的
饮片在煎、煮 过程中易粘锅 底,宜包煎.如: 车前子、葶苈 子等。
以免脱落的花、辛夷。

花粉等微小饮片因总表 面积大,疏水性强,煎 煮时宜包煎,避免漂浮 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 如:蒲黄、海金沙、蛤 粉、六一散。
另 煎:
一些贵重中药,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
不同滋味。
辛:有发散、理气或润养等作用,
如解表的麻黄,理气的陈皮,补阳 的附子等。
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如
党参、甘草等。
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可用于
止汗、止泻、止遗等,如乌梅、诃 子等。
苦:有燥湿、泻火、通泄、下降等
作用,如大黄、黄莲等。
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
中医中药基础知识
一、中医基础知识
1、寒证:凡因寒邪引起或因机体的
机能代谢活动过程过度减退所产生 的证候,均属寒证。
基本表现为:怕冷,手脚不温,面
色苍白、口不渴或渴而喜热饮,大 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 迟。
风 寒
畏寒重、发热轻、头痛,一般无汗,
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咳嗽、吐 白痰。舌苔薄白,脉浮紧。
(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
芍药。
(2)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六、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四种 趋向的性能。凡升浮的药物,都主上行而 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作用;沉降的 药物都主下行向内,有降逆、渗湿、泻下 等作用。 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的气味有关,如辛 甘温热主升浮(如麻黄、桂枝);酸咸苦 寒药主沉降(如大黄、芒硝)。
七、归经,即每种药物进入机体后对脏
肾(阳)虚
腰脊酸痛、阳萎、治疗:补肾壮阳。
早泄、膝软、性 常用药物:鹿茸、 欲减退、五更泻、 鹿筋、鹿胎、巴 戟、杜仲、补骨 舌淡苔白、脉沉 脂、羊藿叶、肉 细或沉迟无力。 苁蓉等。
膀胱湿热
尿频、尿急、尿
治疗:清热利湿 常用清利膀胱湿热
痛或小便困难、 尿黄或赤、下腹 胀痛、舌红、苔 黄腻,、脉濡滑 而数。
治疗:补气养血
阳 虚
腰酸软、腰以下冷、
手足不温、四肢倦 常用药物:杜仲、 怠、自汗、阳萎、 巴戟、肉苁蓉、 遗精、早泄、小便 附子、肉桂、益 频数而量少,大便 溏薄、口淡无味。 智仁、吴茱萸、 舌苔薄白、脉大无 人参等。 力或沉迟。
治疗:温补元阳
脾 虚
面色萎黄、气短乏力、 治疗:健脾和胃
常见的注脚术语有 先煎、后下、包煎、 另煎、冲服、烊化、 打碎、炒制等。
① 先 煎:

矿石类、贝壳类、动物 角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 打碎先煎30分钟,再与 群药同煎。如生石膏、 磁石、生龙骨、生龙齿、 生石决明、生珍珠母、 龟甲、鳖甲、鹿甲等。

毒饮片可经过先煎1-2 小时,达到降低毒性 或消除毒性的目的。 如:含有毒成分的乌 头碱的制川乌和制草 乌,经过1-2小时的煎 服,可使乌头碱分解 为乌头减碱,进而分 解成乌头原碱,使毒 性大为降低。
消化不良、喛气吐酸、 常用药物:健脾药— 胃痛喜按、食后痛减、 —人参、党参、北芪、 腹胀、大便溏泻或有 白术、五指毛桃、淮 呕吐、水肿、舌淡、 山、茯苓。 和胃 苔白、脉细弱或濡弱。 药——陈皮、法夏、 砂仁、木香、豆蒄。
湿 热
黄疸、大便烂
治疗:清热利湿
而黄臭、小便 黄赤、四肢关 节红肿热痛、 舌苔黄腻、脉 濡数。
1、轻辛发散药:此类药物大多为 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 叶、全草等,其性轻扬发散,味芳 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 短,因此煎煮时间:头煎从沸后再 煎10分钟左右,二煎:煮沸后5分 钟左右。
实 热
发热、手足出汗、 治疗:清热泻火、
口渴、肚胀痛而 拒按、大便秘结、 舌苔黄燥或有焦 刺、脉沉实或滑 数。
解毒。
常用药物:黄芩、
黄连、大黄、蒲公 英、青天葵、紫花 地丁、野菊花、石 膏、栀子等。
风 热
发热重、畏寒
轻、咽痛、头痛、 辛凉解表。 口渴、鼻流黄涕、 咳吐黄痰、小便 常用药物:银花、 黄短、舌苔薄黄、 连翘、薄荷、菊 脉浮数。 花、芦根、桑叶、
药:车前子(草)、 金钱草、冬瓜皮、 木通、滑石、萹蓄、 瞿麦、冬葵子、川 太、海金砂等。
五、中药的性味,指的是药物的四气、
五味,包括了药物的药性和滋味。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
用,常用于阳症、热症,如黄莲、黄柏 等。温热药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 作用,常用于阴症、寒症,如附子、干 姜等。
常用药物:苍术、
生石膏、知母、 枝子、茵陈、茯 苓、茅根、滑石、 薏仁等。
寒 湿
全身疼痛,以四肢
关节较重、阴冷加 重、腰脊酸麻、胀 常用药物:桂枝、 麻黄、秦艽、苍 痛、沉重无力行动 不便、大便稀或四 术、附子、独活、 肢浮肿。舌苔白腻, 防已等。 脉濡迟。
治疗:温阳化湿
湿 困
口淡、饮食无味、 治疗:健脾化湿
2、服药禁忌 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等不
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热 症忌食辛辣、油腻;寒症忌食生冷; 头晕、失眠、烦燥易怒的病人不宜吃 胡椒、辣椒、大蒜,不饮酒,不喝浓 茶等;疮疡或皮肤病忌食鱼、虾等。
3、妊娠禁忌 乌头附子与天雄,牛黄巴豆并桃仁,
芒硝大黄牡丹桂,牛膝藜芦茅茜根, 槐角红花与皂角,三棱莪术薏苡仁, 干漆蕳茹瞿麦穗,半夏南星通草同, 干姜大蒜马刀豆,延胡常山麝莫间, 此系妇人胎前禁忌,常须记念在心胸。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
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 物为辅,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合茯 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 半夏、生南星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
除另一种药物相互作用的毒性作用, 如用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
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互而致原有功 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 莱菔子;生姜恶黄芩;天花粉恶干 姜。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
生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 畏”中某些药物。
九、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
娠禁忌和服药禁忌。
1、配伍禁忌:包括
“十八
反”“十九畏”。
八、中药配伍,配伍主就是按照一定
组合原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可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 情”。
1、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病。如“独参
汤”一味人参治疗脱症。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
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 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如芒硝、青盐等。
在五味之外,还有淡味、涩味。
淡:就是淡而无味,一般与甘味并列,
即“淡附于甘”,有渗湿、利尿作用, 如猪苓、茯苓等。
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
血等作用,与酸味的作用相似,即涩 为酸之变味。
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种
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又有一定有 味。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大 致相同,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 同的药物在功效上有共同之处和不 同之点。如黄莲苦寒,有清热燥湿 作用。浮萍辛寒,则有疏解风热作 用。
⑥ 烊 化:
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煎煮,
以免煎液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 及结底糊化,如阿胶、鹿角胶、龟鹿二 仙膏、馅糖、蜜蜂等。可将此类药置于 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熔化后一起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特殊处理的饮片, 即使处方中未加注脚也应按规定处理。
水 量: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煎药。不 宜使用热水浸泡饮片,以免药材组织 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 效成分的溶出。水量以浸泡后水面高 出饮片20-30厘米或煎出煎液100-200 毫升为宜,煎煮滋补药或解表药等应 酌情加减水量,用于小儿的汤剂可适 当减少加水量。
胸闷痞满、喛气、 常用药物:党参、 腹泻便溏、肢软 北芪、白术、淮 无力、身体沉重、 山、茯苓、猪苓、 头重痛、舌苔白 苍术、桂枝、川 厚而腻,脉濡缓。 朴等。

头痛而重,全
湿
治疗:疏风化湿
身困倦、关节 酸痛、窜走不 定、怕风、舌 苔薄白而腻、 脉缓。
常用药物:防风、
防已、姜活、独活、 秦艽、灵仙、木瓜、 苍术、薏仁、桑枝、 五加皮、地龙、全 蝎等。
出及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 损失,需在另器单独煎煮取汁,再将药 渣并其他群药合煎,然后将前后不同煎 煮的药液混匀后分服,如:人参、西洋 参、西红花。质地坚硬的贵重药,如羚 羊角、水牛角,应单独煎煮2-3小时取汁。
⑤ 冲 服:
一些用量少的贵重中药宜研成粉
末用药液冲服,避免有效成分被 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如: 三七、鹿茸、羚羊角、紫河车、 蕲蛇、金钱白花蛇、琥珀、雷丸、 沉香等。
腑或经络的病变起作用所具特殊性和选 择性的性能。如失眠与心有关,柏子仁、 酸枣仁能治失眠所以入心。具有相同气 味的药物亦可对不同脏腑的病变起作用, 如同样有苦寒药,黄莲入心,黄苓入肺、 黄柏入肾、大黄入胃、龙胆草入肝等互 有差异。
因此,根据归经的原则
来选用药物,称谓“按 经选药”,它的优点是 不公仅可以处理复杂的 病变,并可以执简驭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