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一.质量要求影响柔性版印刷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制版方面的,有操作工艺技术方面的,有设备材料方面的,等等。

就油墨方面而言也有多方面。

柔性版印刷用水墨较多。

水性油墨是属于牛顿流体,所以油墨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油墨颜料的沉淀。

在使用前要对油墨桶中的油墨均匀搅拌,在印刷使用时还要经常对油墨槽中的油墨进行搅拌,防止由于油墨颜料的沉淀,造成印刷品颜色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

一个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全封闭刮刀,使油墨在墨泵的运转下始终处于搅拌和流动状态。

2.在储存和使用中,由于油墨成分中的稳定剂挥发,造成pH值降低(趋向于弱碱性)。

在使用中水性油墨的稳定剂易挥发,以致油墨趋向于弱碱性,造成其表面张力增加,对印版表面的附着力反而下降,影响转移性能和干燥速度(油墨越趋向于碱性,干燥速度加快),这会造成印刷过程中印刷图文残缺不全,特别是印刷网线版时,由于油墨干燥过快,造成印刷网点丢失或者是网线版堵版。

3.油墨在使用中由于水分的挥发,造成油墨的黏度增加,流动性能减弱。

有些印刷设备的供墨方式是单刮刀系统,要求油墨具有一定的黏度和流动性,使其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内。

当油墨在使用中豁度和流动性超出印刷使用的要求时,就影响油墨的转移性能,出现印刷品大实地表面印刷有“色差”。

印刷材料方面影响柔印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印刷材料表面的平整度、材料的吸收性、材料的表面强度。

印刷材料的平整度对于大面积实地版面的印刷,这是一个很必要的前提。

由于有些材料表面粗糙,印刷中造成印品表面明显地印不实。

通过加大印刷压力的话,虽然从表面上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造成印刷版面的文字内容模糊或者印刷品“边缘效应”明显。

材料的吸收性对于印刷来说,材料的吸收性好是有利有弊的。

有利的方面,由于吸收性好,油墨对于材料的附着性强不易脱落;弊端是由于材料的吸收性强,造成油墨的使用量增加,如国产的防油纸特别突出。

材料的表面强度现在用于印刷餐盘纸的纸张,表面强度较差,纸粉掉落较多,造成印刷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擦版。

此外,以下内容也是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1.印版图文设计如有浅灰色平网地,在设计时尽量设计用一专色,避免用黄、红、蓝三原色叠印,因为这样很难控制灰平衡。

2.产品结构类型如大面积色块与空白部分,一段实地一段空白,其承受压力大小不一致,会导致版辊跳动,使得印刷部位受压不一致。

3.网纹辊的配置如印刷厂网纹辊配置600~700线,在生产150线产品时1%~2%的网点会嵌入网纹辊网穴,影响质量。

4.油墨含固量如果油墨含固量太低,印刷生产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色浓度,则必须降低网纹辊线数,这样会减慢油墨的干燥速度,如是网线版则容易堵版。

5.印版的平整度如果印版平整度较差,则在印刷时整个版面各处所受压力不一致,要保证整个版面都能印刷得出,则会有部分版面位置压力过大,网点扩大过大。

6.网点防黏网点防黏不彻底,会导致油墨转移不良。

7.版辊过大如版辊过大,则版辊印刷后所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太长,容易堵版。

8.版辊同心度差版辊同心度较差,则印刷压力不一致。

9.张力材料张力控制关系到套印问题,以及停机后再次开机的废品率。

10.原材料张力如果材料在复卷时张力过大,在印刷时则套印跑位严重。

11.双面胶的选择印刷一种产品,只可选用同一密度的双面胶。

如不使用同一密度双面胶,会因在贴版时压缩变形量不同而导致套印不准。

12.车间温湿度如温度高、湿度低,则容易堵版;温度低、湿度高,则影响干燥。

13.油墨流平性如油墨流平性差,则导致油墨转移不良,印品会发花。

14.烘箱烘干能力烘箱烘干能力影响到生产速度,如油墨干燥不良则产品往往会失去光泽。

15.原材料表面粉尘如果原材料表面粉尘较多,在印刷过程中会粘于印版上,使印品上出现白点,有一部分随着印版、网纹辊传人墨中,会将网穴堵塞,还会将刮墨刀拉伤。

影响柔性版印刷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水性油墨的干燥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碰到油墨快干与慢干的现象,需要我们进行调整。

柔性版水性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干燥速度要适中,如慢干,则烘干过程就要快,这造成一个很矛盾的印刷过程。

所以油墨性能以及印刷机上烘干设备的能力决定着印刷机的生产速度。

反过来,较高的印刷速度又能缩短油墨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印后慢干。

水性油墨干燥太慢,会造成印刷品干燥不良,油墨粘到导纸辊上,印刷品失去光泽,还会影响叠印效果,造成印刷品质量问题。

水性油墨干燥太快则会转移不良,易造成堵版,印迹边缘出现锯齿状,油墨干结到印版表面。

如果水性油墨干燥太快,在印刷网线版时,还会造成印刷品表面擦伤,原因是在印刷过程中油墨还没有在承印材料表面渗透就已经干,造成油墨悬浮在承印材料表面,一擦就掉。

对于柔印水性油墨的使用,有以下几点建议:1.适当提高水墨的pH值以降低印刷过程的干燥速度,而又不影响烘干速度。

pH值一般控制在8.5~9.5。

干燥过快,通过加稳定剂使pH值控制在9以上,但不能超过9.5,否则油墨性质会发生变化。

水墨的表面张力较低,网线版更容易堵版,干燥会变得更加缓慢。

2.在不影响印刷速度的情况下,尽量让水墨在印刷过程中干燥速度慢一点。

这可以加慢干剂进行调节。

不同厂家的油墨所需加入的慢干剂用量不同,一般不超过5%。

加入慢干剂后油墨会增稠,pH值会降低。

因此,在加入慢干剂的同时要加入水与稳定剂来控制油墨粘度与pH值。

3.印刷薄纸类产品时,降低水墨的干燥速度可以减小纸张的翘曲程度。

这通常需加入慢干剂或阻滞剂进行调节。

其理由是,由于水性油墨在印刷后油墨中的水以及醇类挥发,使纸张中间紧两边松而产生翘曲。

加慢干剂的作用是,让油墨不能瞬间干透,减小翘曲。

4.增强烘箱空气的对流速度,可以明显地加快印刷品干燥速度。

因水性油墨内含有大量的水以及醇类,增强对流可以降低烘箱内的相对湿度,加快溶剂的挥发。

5.加入慢干剂可以解决印刷品擦伤以及光油版表面粘脏。

油墨干燥太快会造成油墨未进入渗透阶段就干固在承印材料表面,致使附着力不够,墨层容易脱落,在叠印或上光时,后一色印版会将前一色的油墨粘掉,对此也可以更改色序或降低油墨粘度进行调整。

6.加入慢干剂和提速,可以减轻堵版现象。

印刷速度太慢会使油墨在印版上扩散,造成网点粘连,然而油墨干燥太快又会使得油墨不能充分转移,造成网点四周积墨,产生堵版现象。

7.导纸辊发热,亦可加快印刷品干燥速度。

当我们在印刷产品时用的墨量较大,如果印刷机的干燥能力有限,每次刚开机时速度开不快,过一段时间后速度就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这就是导纸辊发热的缘故。

导纸辊发热后油墨就不容易粘到其表面,开机前,独立的烘干装置提前打开,刚开机器可以先将吸风装置关掉,这样可以使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聚最大热量,车速可快速提升。

8.我们在印刷产品用的墨量较大的话,尽量选用高色浓度的油墨、较高线数的网纹辊,这样有利于印刷品的干燥,也可以减轻水纹现象。

9.较高的印刷速度所需的油墨粘度要低些,这有利于油墨的转移。

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外观要求主要有:①印刷成品整洁,无明显脏迹、残缺。

②文字印刷清晰完整,无缺笔掉划现象,小于5号字不误字意。

③无糊版,不允许出现明显的条杠。

④画面色泽鲜艳;版面均匀、整洁;网点清晰完整,与原稿无明显差别。

(2)阶调层次彩色层次版印刷的实地密度值如下。

①对于精细印刷品,(纸张、塑料、包装箱)黄色:1~1.2,品红:1.2~1.5,青色:l.3~1.6,黑色:l.4~1.8,叠印色:l.5。

②对于一般印刷品,(纸张、塑料、包装箱) 黄色:o.8~l.l,品红:l.l~1.4,青色:l.2~l.5,黑色:1.2~1.6,叠印色:1.3。

(3)套印精度图像轮廓清楚,套印允差如下。

①对于精细印刷品,(纸张、塑料)主体部位:<0.2mm,次要部位:<0.3rnm;(包装箱)主体部位:<0.8rnm,次要部位:<1.5mm。

③对于一般印刷品(纸张、塑料),主体部位:(4)网点扩大值网点清晰,角度正确,不出重影。

(5)印刷墨层结合牢度纸张、塑料、包装箱印刷品的印刷墨层结合牢度是指印刷墨层在纸张、塑料、包装箱基材上的结合牢度。

塑料印品的印刷墨层结合牢度应大于95%;印刷墨层在纸张、包装箱基材上的耐磨性应大于70%。

二.检测方法与凹印、胶印以及传统的凸印相比较,柔性版印刷方式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1、设备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与相同色组的凹版印刷机及相应有胶印机相比,柔版印刷机的价格要低许多。

此外,柔版印刷机集印刷、模切、上光等多种工序于一身,多道工序能够一次完成,不必再另行购置相应的后加工设备,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性。

2、设备结构比较简单,因此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方便。

3、生产效率高。

柔性版印刷采用的是卷筒材料,不仅能够实现承印材料的双面印刷,同时还能够完成联线上光(或者覆膜)、烫金、模切、排废、收卷等工作。

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承印材料范围比较广泛,例如纸张、塑料薄膜、铝箔、不干胶纸等等。

5、印刷品质量好,印刷精度可达到150线/英寸,并且印刷品层次丰富、色彩鲜明,视觉效果好,特别适合包装印刷的要求。

6、采用新型的水性油墨和溶剂型油墨,无毒、无污染,完全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也能满足食品包装的要求所以,它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合要求的黑色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

2 计算法:用专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

3 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

4 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

5 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

如果柔性版CIP进一步得到改进,处于开发途中的无缝印版出台,与其他版式在品质方面出入不大时,不仅是小批量,连大批量的印活都能应付下来,到那时,会在!#世纪的早期内,迎来符合环境保护,又具有高品质和高生产力的柔性版印刷,它无疑将成为包装印刷的主流。

参考文献:《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0/4《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0/5《CY/T5—1999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