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说课稿模板一×××说课稿×××中学×××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单元第 .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2—3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略)5、布置作业。
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结束语:(如果是面试或者公开课、研讨课)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示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
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
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说教法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
”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
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五、说学法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一)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
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
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冲突,激活思维。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
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荆人的失败在于,没有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始终发展的过程,未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是的,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
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观察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以及预测它的未来。
我们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以实诱思:读图评价老师的做法,理解来龙。
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去脉”)(3)以境诱思: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
站起来——富起来——走进新时代,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板书)(1)以诗引入,知识迁移:冰心的《繁星》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确定我们的态度。
(2)以议诱思: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阶段?(3)以境诱思: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时代——全面建设小康时代。
3.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成新事物的成长(板书)(1)以智引入,知识迁移:考考你:有十个人,要求他们站成五排,每排四人。
应该怎样站?(2)以议诱思:研究一个课题:去和尚庙推销梳子(3)以境诱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论创新。
我的中国心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没有一颗中国芯。
科技创新。
小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
两个推销员。
刻舟求剑。
反面说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总而言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我们要正确的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七、板书设计八、巩固练习(5分钟)九、作业布置:故事“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结束: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指导——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