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政治说课稿范文合集高中高二政治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就整本教材来说,《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一单元第三节第一个框题的内容,是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在第一节和第二节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的总的方法论,而本节的第二个框题“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又是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补充和深化。
因此,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框内容来说,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
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一个线索来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解正确与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的区别,要求学生能通过事例来理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理解“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的三条道理,体会思维逐步上升进行抽象的过程,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通过了解什么是“正确或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提高对比分析能力。
第三,情感价值观目标:提高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支持拥护党的政策。
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际情况,我归纳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1.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此概念是理解本节基本观点的基础,是学生能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前提。
2.用哲学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
要让同学们理解这三条道理是一个逐步上升,升华的结果。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地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生们能不能把从实际出发落实到他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这点困难是极大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列举实例,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重新思考和审视问题,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及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说教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四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同时,要把道德教育和情感熏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1.我将使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生动的感性材料、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2.坚持“材料—设疑—讨论—归纳”的探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通过设疑,让学生真正的去分析、判断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说学法:探究—发现—合作的学习模式。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驳斥他人看法,达到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下面就进入我们的说教学过程:首先,情境导入。
(3—4分钟)以学校附近远近驰名的洋人街的发展开始导课。
以前洋人街的所在地大多都属农业用地,周边的工业较少,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缓慢。
后来由美心集团根据该地临江的优势,抓住了人们对时尚、新奇、另类、前卫事物的期待,以及重庆缺少这样一座充满万国风情但又折射出平民经济的主题公园等实际情况,出资开发了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的洋人街,洋人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当然也为弹子石南CBD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时,就由老师发问了,那么洋人街乃至整个弹子石的发展得益于什么呢?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得出结论,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遵循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于客观的原理。
由此,引入本课的教学: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以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的情景设疑,让他们心里产生共鸣。
既达到了导入新课,又能够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当然也会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31分钟)在具体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意重难点的突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教学的重点:1.理解从实际出发的含义要理解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先要正确的理解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提出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
例如最近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去年颁布的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面对金融危机,政府为了抗危机保增长提出的“四万亿”计划等等,客观即是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
根据前两节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际上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也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最后就得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值得注意的是: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在讲解这一含义时,注重和前面知识的衔接,从实际出发是第一二节内容的方法论要求,通过复习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在过程中适当的提出最新的方针政策,增强政治学科的时效性。
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
即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支撑此观点的世界观依据,这一点是我需要补充讲解的内容,书上并未直接提及,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好处,即教材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值得一提的是三层内容是逐次递进、升华的过程。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依据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好处:(1)坚持进入了我教学的第一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本层内容较容易理解,人人都需要做到的起码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材料—设疑—讨论—归纳”的探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融入其中,以东汉名医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同样患了感冒,由于发病过程中症状不同,用药就要有所区别。
张仲景没有从两个人不同的实际出发,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对症下药,致使一个病人病情加重,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但是,张仲景到底不愧是名医,它没有止步就事论事,而是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看来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从实际出发。
设问讨论,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导学生思考从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
作为老师,也应该做一个反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防止马太效应,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与大家交朋友。
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同时也借此机会表达对今后自己教学教学过程中应改进的地方。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应从大的方面考虑,大政方针的制定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此点理论水平较高,离同学生活远,难理解,我会将史实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首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过左倾和右倾的机会主义,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用举例的方式讲解左倾右倾的概念及其区别,从中总结出,尽管他们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是主观认识脱离中国社会的实际,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
其次,用由一段其实强烈的排比句式,让学生们回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获得的成就及遭遇的困难。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从中得出结论:只有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团结和领导人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因为它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同时具体分析什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最后,再联系近年来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例如家电下乡政策、四万亿计划等等。
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一是“制定”路线,二是“执行”路线。
力图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思维和爱国主义情怀。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我会引导同学对前面所学进行总结升华,得出课本结论。
因为这是高二学生第一次在课本中接受方法论部分,所以我会培养学生爱哲学的品质,引领学生走入哲理的殿堂,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想问题”和“办事情”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那么,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推理,得出人们活动要处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所以人们活动的过程就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发生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一部分的内容,同学通过阅读将得到更深的理解。
接下来,进入我将节课的难点内容分析:如何真正的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部分我准备以讲授的形式为主,同时结合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趣的寓言故事。
分为三个层次:1.坚持从实际出发,是要求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个别的实际出发。
这个知识点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加以诠释。
再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加以讲解。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运动、变化的实际出发,而不是静止僵化的看问题。
以刻舟求剑的故事进行讲解。
3.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反对从主观出发,特别是要反对主观主义。
强调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举例区别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王明是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教条主义者。
他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犯的两次错误,都是因为不懂得中国国情,照抄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犯了教条主义。
用我自己为例,曾经听别人说黑木耳粉或者苦瓜粉有减肥的效果,于是通过各种途径买到,结果发现难以下咽,效果也几乎没有,来论证不要从经验主义是错误的。
高中高二政治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哲学的伟大变革》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是教材的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来讲,将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尚需正确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容。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及其发展的理论。
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一,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