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何年何月何日?它的成立有何伟大意义?
答:⑴1949年10月1日。
⑵、国内意义: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新时期。
国际意义:它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何地召开?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伟大意义?这次会议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
答:⑴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
⑵主要内容: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⑶意义: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④变化[略]
3、请回答下列关于建国后党的历届会议上的有关问题: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怎样的总方针?
B、党的“十三大”何时召开?它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①1987年在北京召开;②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新,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C、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各是何时召开?各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①党的“十四大”1992年召开;决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党的“十五大”1997年召开,决定:把邓小
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答:(1)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请回答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
⑴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展开?答:农村。
⑵安徽凤阳县率先坚持的包产到户后来完善成为什么经济体制?
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什么时候全面展开?它的重点是什么?
答:1985年,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是重点。
⑷在对外开放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我国在什么时候建立了那些经济特区?答: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8,建立海南省,决定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⑸1984年,我国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请列出6个来。
⑹1985,我国开放了哪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
)
6、三大改造指什么样的改造?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伟大意义?
答:三大改造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开始,1956年结束。
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
请回答:
①、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文革”开始的标志是《五一六通知〉的发表。
结束的标志是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②、我们为什么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答:因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动乱。
③、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被粉碎,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制造动乱,趁机夺权,丧失民心,同时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群众同他们斗争的结果。
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政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也说明,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阴谋家、野心家最终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2)材料二制定后,党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3)针对材料二,谈谈当时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这条社会主义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所以犯了一系列错误。
8、以下是两位同学对“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的评价。
同学甲:“了不起,这五年中工业
建设成就远远超过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同学乙:“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是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答:我同意甲同学的观点。
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时,国家很贫穷,能在一五期间短短几年就取得这么多成就,同旧中国比,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来说是很大的成就。
而乙同学是站在现在的立场上,没有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
10、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1)、歌曲中歌颂了党和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改革开放)(2)、结合你的衣、食、住、行、用(或家乡在交通设施,文化事业,商业服务)等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这种政策的感受。
(变化:略。
感受: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继续坚持,深化改革。
)
11、诗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叫。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回答:(1)、以上诗歌出现在什么运动中?(四五运动)(2)、诗歌中“我哭”的是哪位伟人的逝世?诗歌中的“鬼”和“豺狼”指什么人?(周恩来总理。
四人帮。
)
12、材料:1982年,党中央根据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统一祖国的历史任务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这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两个联盟团结三部分力量,在祖国统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答:(1)、材料中的“三部分力量”指哪三部分人?(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我国近代史上还有何种统一战线?请举一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