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英语语感,提高英语素质——“草根”课题“校园英语环境与英语素质教育探索”之研究论文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英语科组蔡海珍[摘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它既涉及语言直接的外在方面,包括语音、字形;又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也是对语言的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的感受等,它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
而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学习英语更不能缺少语感,因为英语语感的培养对提高英语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注重朗读与背诵以及创设听说环境等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从而达到提高英语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语感英语素质朗读背诵听说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多数一线英语教师都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开创了新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务型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五花八门的教学理念也随之而生。
学生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信心增加了,情感态度、健康个性、创造精神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但学生表现欲增强,学习却不扎实,跳跃性大,学生中两级分化也日趋严重,某些课堂存在教- 1 -学形式化的倾向。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大多数学生不敢也不习惯用英语交流,即便开口也往往支离破碎,不知所云,是谓“哑巴英语”,“结巴英语”;下笔更是生硬滞涩,空洞无物,是谓“汉式英语”。
似乎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和教学创新犹如杯水车薪不济事,要么远水解不了近渴,它与学生整体英语素质水平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而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更新是一种外在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忽视一股润物细无声且潜移默化的力量,那就是学生主体对英语的感悟,即英语语感的培养。
因为语感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
语感既是语言练习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是一种内在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
它对英语实践教学和英语的实际运用起着重要作用。
而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生的英语语感越强,其英语素质就提高得越快,他们就越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准确快捷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所以重视培养初中生英语语感是提高英语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下面谈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一、语感培养对提高英语素质的重要性我国大多数中学生学习英语处于起始阶段,是初学者,他们对语言的感知极为有限,语感能力普遍不强,几乎还未生成。
他们的学习以课堂为主,很少有自然、地道输入语言信息的机会,- 2 -缺乏英语习得的环境,这给他们学习英语带来很大困难。
他们要发展自然、地道、准确的英语表达,尤其要采取有效手段,集中强化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积累大量可供模仿的英语语料,培养必要的语感。
所以,正确使用教学策略对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有益的。
它“有利于形成正确、熟练的语音语调,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语感的发展和口语及书面语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记忆力的锻炼和增强,更有利于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语感的基础——语音和语调。
语言首先是声音,声音领先永远是对的。
语音和语调教学本应是初中阶段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这一阶段解决学生的语音和语调问题,是高中、大学阶段培养及进一步提高听说交流能力的重要保证。
但有些教师忽视对学生语音和语调的培养和训练,急于求成,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到了大学阶段本应着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素质的,但是许多学生却不能开口说英语,没有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不会正确记忆和拼写单词,甚至朗读英语也不过关。
再如朗读,它是一种传统而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对话或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对连读、失去爆破、重读、弱读、同化等朗读技巧的培养,不仅训练听力,还可以让学生不断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其自身良好的语音习惯;如果强调以背带- 3 -读,其目的就是在以听带读的基础上,能够脱离文本,熟练掌握一定的词汇、句型、语音、语调,是顺利进行口语交流的前奏。
二、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习外语同样也有道理。
朗读与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
朗读与背诵由于其口耳相传、口心互动的特点使学生得以浸润沉潜在语言中,外语习得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母语的习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获得了语言的直感,即语感。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英语教育家丁言仁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背诵英语课文》以现代语言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有力支持了在非母语国家朗读背诵范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感知作品内容,让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真正从情境上去领悟它,用感情去感受它,从而有效地增强对语言感受、领悟的能力。
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和运用,摆脱对语言的架空分析,把寓意深刻的词语在特定语句中的含义、负载的思想内容和渗透的情感领悟出来,就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而在朗读形式上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或者教师本人范读,让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有欲望主动去模仿,去表达。
语言有自身- 4 -的神韵和精髓,而传达这种神韵和精髓的是音调,语感就能从音调中体会出来。
同时也可以利用英语学习辅导报或英语学习周刊等教给学生一些小诗、谚语、绕口令、小韵文等等,既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同时也有助于语音语调的把握。
对于教材中的对话和文章基本都要求学生背出,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并把看音标学单词、朗读、背诵作为每天的课后作业,以多种形式,如朗诵或背书比赛等来检查学生朗读与背诵的效果,这样既提高学生英语背诵的兴趣,语感也得到了提高。
三、创设听说环境,增强语感(一)、教师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是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模式。
英语在中国被单列为一门自给自足的语言课程,是十几门课中的一门。
在中国,既没有自然习得环境,也没有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校教育的半自然习得环境,因而学习英语是相当困难的。
中国学生都是以在汉语为母语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汉语时常干扰着英语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并借助一定的体语以及教学媒体,加强英语的信息输入量,以尽量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思维习惯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形成。
而在全英的课堂中,首先是教师要做到坚持全英教学。
很多老师发现自己教学的时间越长,口语就越比不上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学教师- 5 -只有小学的口语水平,中学教师只有中学的口语水平,而高中则是高中水平。
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走入一个误区,学生总是埋怨老师课堂上说太多的英语,导致他们听不懂,上英语课的兴趣大减。
为了迎合学生的胃口,教师唯有降低了课堂的难度,使用母语的时间越增越多,表面上似乎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的知识,但从长远来看,教师剥夺了学生的英语习得环境,增加了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
所以教师既要从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发展出发,也要从学生英语语感培养和英语习得环境的角度出发,坚持使用英语和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而在坚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英语专业术语,不能似是而非,错误引导。
所以教师本身也要抽出时间复习或学习英语专业术语,例如:表语predicative、定语attribute、从属句subordinate clause并列句coordinate clause等。
课堂中尽量采用英语释义,而不用母语作为中介的翻译,即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并尽量在大量呈现后再鼓励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
因为用一种语言去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且完全准确,反而易产生语义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歧义。
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让学生从“中文→英文”的翻译过程中获取信息或语言知识,这样,会妨碍良好英语语感的生成,而要鼓励学生从英文→英文的直接英语思维中提取语言信息,并在一定语境中通过强化、运用形成良好的语感。
例如:couple→two or several;personal question s→some questions about you rself or- 6 -your life;feel l ike sth→want sth等等。
在释义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来解释并理解新知识,一来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学以致用;二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比较和联想等学习思维习惯。
在长期的坚持和重复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因为师生都在一个全英的环境中互相交流促进,互相巩固并形成习惯。
其次是学生方面,教师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母语的干扰,激发他们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兴趣,培养交际信心和胆量,形成良好的不怕挫折、敢于尝试、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
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饱满的热情和高度民主的宽容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发挥心理优势,克服心理障碍,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对内向、腼腆、上课不敢发言、讨论不敢参与的学生,鼓励及引导他们动口、动脑、积极参与,锻炼胆量。
另外,在学习语言的复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应变能力都能得以培养和提高,从而奠定了他们日后走向社会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提高英语素质当中的人文素养。
(二)、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活动1、巧用听力素材,指导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欲望例如《英语》(新标准)每个模块的Unit 1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并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学习等活动。
- 7 -而listening是这一单元主要的教学活动,内容是有语境的、介绍新语言项目的对话课文,突出就某一特定话题的某些功能进行交流。
在Unit 1当中有相当丰富的听力资源,它是学生语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语料资源,只有当学生愿意听,想听,认真听的时候,语料的输入才是有效的,语境的感悟才是深刻的,语感的形成才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要根据话题的具体内容以及难易程度,设计成不同类型的听力训练,改变听力的形式,提高学生听力的欲望,加强听力技巧的训练,从而达到语感的培养和提高英语文化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