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王凯旋系别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资源环境方向)年级09级学号902044102成绩评定教师内容提要从7月12日开始,为了调查清楚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富集情况,我在呼和浩特的凉城县、和林县、乌兰察布的集宁和包头市,对当地资源的储存量、开采量、利用能力作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了当地的资源富集情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这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主要从自然资源的分布、自然资源的储量、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走访与问卷调查。
本着客观、积极、主动地心态,问卷到不同地区,每个代表性地区都有部分问卷发放,比如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地方、贫穷落后的村子里和发达一点的商业区人群进行问卷和交谈,运用科学的调查方式尽量做到了范围广,有代表性,有科学性,相信这篇报告会对呼市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大多数呼市居民都有着较强的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意识,对再生资源的使用持积极赞成态度。
但由于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再生资源知识的缺乏,对于如何将其投入存在若干盲区。
此行的目的就是调查和了解呼和浩特市的自然资源,为本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名调查者者的建议与依据。
作为一个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这是我们应该实践的活动。
最后通过对国家政策了解和本次调查结果给出了循环利用资源的一些建议。
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此次调查宣传已经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呼市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现状,并且使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资源浪费、调查、合理建议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大青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20多种,矿产地85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15处,矿点矿化点63处。
矿产规模以矿点及矿化点居多。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处于内蒙古丰富资源的中心地带,正在大青山脚下。
南边有土默川大粮仓、北面有希拉穆仁牧场的大草原、东边有乌兰察布丰富的林业资源、西面是包头的稀土和煤铁资源。
近年来不仅是“呼包银”经济带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还是链接黄河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是中国北方沿边开放城市的前沿阵地。
可以说呼和浩特市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然而,在调查中我却发现很多重要的能源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给经济发展增加了许多压力与制约。
使得呼市一直走依托自然资源增长GDP不惜破坏环境的发展老路,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矛盾。
一、呼和浩特市丰富自然资源的分类(一)矿产资源: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北部、大青山区、和清水河县一带。
距呼市50公里的鄂尔多斯煤田已探明储量1500亿吨,年开采量l亿吨,煤田煤质优良,储量大,运距短,成本低廉。
除少数矿产地外,大多数矿产地开发利用较低,其品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墨、大理石、花岗岩、石棉,云母、沸石、珍珠岩、膨润土、水晶,紫沙陶土等,以建筑材料为主,仅有少量冶金辅料和特种金属矿。
贵金属、稀有金属和放射性矿产主要有金、绿柱石以及伟晶岩型铀、钍。
普通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
其中武川境内黄金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清水河境内的煤、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陶土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属全国之冠。
(二)风能资源:呼和浩特市风资源富集区主要集中在武川县、新城区、和林县以及清水河县,已初步规划15个风场,可开发风力发电规模为700万千瓦。
2009年,由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风力发电设备叶片生产项目落户金山开发区,总投资10亿元。
蒙牛生物质能沼气发电厂的发电机组为1.36兆瓦,是全球单机最大功率的沼气发电机组,目前在中国是第一个也是这一级别唯一应用的发电机组。
(三)光能资源:呼和浩特地区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是全国的一个次高值区.农作物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达35592828兆焦耳/千方米,是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3%,日照16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日照的55%,是相当优势的生产潜力(四)水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水资源总蓄量545.95亿立米,其中地表水为406.60亿立方米。
境内有大小河流近千条。
此外,全区还有不少含有多种治疗功能矿物质的矿泉水和温泉。
全区共有水面98.43万公顷。
其中可利用淡水水面65.5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淡水水面的10.68%。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立方米。
(五)土地资源:境内平原面积527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4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2千公顷,其中水浇地163千公顷。
大青山山地生物资源多样,以林牧为主,又是山前平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山前洪积扇缘地带,人口密集,交通便捷,市场广阔,是农产品、林果产品加工中心。
土默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是理想的粮、糖、油商品生产区,南部及阴山北麓丘陵区地广人少,农林牧交错,是发展杂粮、油料、薯类和畜牧业生产的理想区域,丘陵山区后备宜林和宜人工种草的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牧业生产优越的土地条件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六)旅游资源:呼和浩特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内保存有丰富的珍贵的名胜古迹,如: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白塔、公主府、将军衙署、玉泉井。
呼和浩特不仅拥有鉴证历史的文物古迹,还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乌素图旅游开发区、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大青山避暑山庄等景区(点)无不是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之处。
二、呼和浩特市在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矿山企业中存在矿产资源违法违规勘查、开采行为,容易产生社会问题。
有些企业在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会严重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侵犯群众利益,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还有部分矿山企业勘查、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占用农用地、林地、牧草地等情况严重,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没有合理的恢复治理措施容易产生民意纠纷。
2.资源利用存在不节约,随意浪费的现象。
调查中我发现:矿产资源没有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方法和措施,除少数矿产地外,大多数矿产地开发利用较低,某些稀有金属由于技术或者交通原因不能有效开发,没有充分开采利用使其闲置或损失。
(二)风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技术发展规划滞后,各项研究缺乏,认识不足拿金川开发区的风电厂来说,风能利用开发目前投入少,资金缺。
风能利用开发的科学研究和设备生产单位严重缺少科研经费,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规模小、品种较少、单位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2.缺乏切实可行的发展风能利用开发技术的激励措施。
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贴政策、合理的电价政策、投融资及优惠贷款政策。
因此,呼和浩特市虽然风能利用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及工程化的社会效益显著,但目前经济效益不高,新兴的企业缺乏积极性。
(三)光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对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缺少对发展太阳能的支持。
关于太阳能利用的调查问题调查中有很多人对利用光能生活抱着怀疑和讽刺的态度,对开发推广太阳能可以减少或替代常规能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造成太阳能项目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的固定资金渠道或已有的资金渠道不畅,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市政府能源部门缺少有利于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刺激广大居民应用光伏电源装置等新能源设备的激励政策。
2.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投入过少,分散,尤其是光伏电池等关键原器件,大部分依靠进口,造成太阳能成本高,群众购买力有限,太阳能的成熟技术很难尽快大规模推广应用到无电群众中去。
(四)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生活生产浪费严重。
尤其夏日用于洒水、居民建筑用水量特别大,对抽水马桶和水龙头的使用与维护不当,是主要浪费水的几个方面。
2.缺乏对饮用水利用的限制机制,养成不良用水习惯。
由于水价相对于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较低廉,很多人的用水习惯对水资源的珍稀程度很低。
3.公共节水意识比较差,没有硬性规定节约用水措施。
公共场合或各种单位及学校用水量巨大,单位缺乏管理,造成不涉及个人利益(五)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供地管理主体较分散,宏观调控乏力。
土地管理和利用关系没有完全协调,现有用地规划滞后,有关用地指标与现实用地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可是城市建设仍然要进行,从而出现民房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劳民伤财事件。
2.土地使用法律不健全。
依法打击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力度不够,由于建设规划滞后,用地总量失衡,非法用地(包括超标准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
3.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结构性短缺。
集约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存在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摞荒。
(六)旅游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开发深度不够,缺少特色旅游项目。
旅游产品开发整体水平不高,对草原文化内涵挖掘程度不够,旅游精品项目少。
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但是在开发中却不足。
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单一,缺少旅游龙头企业。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较散,旅游淡旺季明显2.旅游交通设施不齐全,环境污染程度太大。
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程度低,旅游和交通仍然是瓶颈。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三、对于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建议(一)矿产资源1.对自然资源利用要重新认识,虽然呼和浩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合理地利用,应该包括有效使用和保护两个方面的含义。
2.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实质不仅在利用过程还有利用方式。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包括持续利用原则、保持生态平衡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节约和增加投入原则(二)风能资源1.要在前期工作中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影响,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在风电场开发中要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2.要解决好风电并网的问题,并网发电是将风力发电系统并入大电网,使得电网上的用户都能享受到绿色能源。
这是将风力发电作为替代能源来发展,也是风电的发展方向。
加快风能专业技术人才和前期开发人员的培养,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没有一流的人才和优秀的团队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光能资源1.提高太阳能应用地位,西部地区要加强太阳能应用推广工作,把太阳能推广应用作为重要的一项能源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
加大投人,加快太阳能应用步伐,太阳能在西部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效应,建议政府和地方制定有关减免税收、价格补贴和奖励相结合的优惠政策,通过给用户以一定比例补贴的办法,逐步引导老百姓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加快解决无电户的步伐,最终促进产品进入市场,逐渐形成地方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