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解析

7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解析

1.经济增长因素及变化特点
麦多斯把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 污染和资源耗竭看作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 他认为这五种影响因素都呈指数增长,人口增长引起 粮食需要的增长,经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耗 竭速度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麦多斯用下式 来表述这一观点: 指数增长 M=g(1+r)n
3. 政府还应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政策
(1)大力发展经济,消灭贫困。这是解决环境 问题的根本出路。 (2)控制人口增长。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环 境污染与人口密度是成正比的。 (3)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4)改进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这样可以 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生产对环境造 成的损害。 沼气
环境污染问题:
二氧化碳问题;
核污染问题;
城市化与“热岛效应”; 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的分析是独立进 行的,而在实际生活中,人口、资本、食物、不可 再生资源和污染是相互影响的。 人口增长拉动粮食生产增长,农业和工业发展 需要更多的资本形成,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经济发展 必然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同时形成更多的污染。 为了揭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麦多斯等 建立了“世界体系模型”,通常称为“世界模型”。 在该模型中,利用连锁着的反馈回路,揭示“世界 体系中增长的原因和极限”。
2.资源问题:
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按13亿 人口平均计算,我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了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的 地区分布还很不平衡。 我国不仅资源相对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存在着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合理 的问题,资源的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
3.生态环境问题
经过反复调整,世界模型得出的结论表明, 现在的世界体系在2100年以前必然崩溃。
因此,西方经济学家称这个模型为“世界 末日模型”。
回避“世界末日”的具体措施:
首先,在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增加一 个回路,使新生人口等于该年预计的死亡人口, 实现人口的零增长。 其次,在投资和折旧之间增加一个回路,使 投资率等于折旧率,实现资本存量的零增长。
(三)关于不可再生资源 反对“经济增长极限论”的学者认为,已探 明的矿产资源并不是地球上拥有资源的全部,仅 仅是陆地地表资源贮藏而已,在地壳的更深处还 拥有目前开采技术尚不能开发的大量资源,在广 阔的海洋里和海床中还蕴藏更多的矿产资源。 而且,随开采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过去不能 开采和加工的低品位矿藏资源也会逐步得到利用; 科技发展还会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来说就是资源 配置的最优化。
新古典经济学的最优化的状态有以下标志:
(1) 资源的边际替代率处处相等,或者说资 源的“机会成本”处处相等。 (2) 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处处相等。 (3) 任何一种资源在任何两种产品的生产中所 达到的边际产量的比等于这两种产品在任何一 个消费者那里的边际替代率。
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上,有三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一. 工业发展要协调相关产业发展
二.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还与劳动、资本等其他 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由技术水平相匹配 三. 就是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环境是指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要素和信息要 素的总合。环境的形成可区分为自然环境和人 造环境。 (一)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经济发展中对于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环 境污染是水污染. 大气污染和土地污染。
(二)关于食物供给
列昂惕夫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 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和通过部分进口来解决食物 供给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耕地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率 方面依然有很大潜力。
一些发展中国家“绿色革命”的成就,也 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空间还十分广大。 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后,满足世界人口增长 对粮食的需求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对食物因素的分析:
决定人口增长的正反馈回路也直接产生对粮 食的指数增长的需求。未来粮食的供给,既取决 于土地和淡水资源总量,还取决于农业资本,而 后者又决定于资本投资回路,不可再生资源决定 了资本存量增长的空间。因此,将来粮食生产的 扩大也必然决定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利用性。 麦多斯认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总有耗尽的时候。
2.反馈回路原理
“反馈回路”是联接一个活动和它对周围状 态所发生的效果之间的封闭线路。一个活动的结 果成为影响下一个活动的依据,是不断循环调节 的过程。
在正的反馈回路中,增加回路中的任何一 个因素,都将引起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最初变 化的因素增加得更快。
当正的反馈产生急剧的增长时,负的反 馈回路趋向于控制增长和保持一个体系处于 某种稳定状态。
2. 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 理机制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一.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一.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 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 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2.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1.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据测算,新增国民收入 的1/4被新增人口所消费。虽然中国政府把实行 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并严格地执行,但是, 在未来半个世纪中,还将增加4~5亿人口。人口 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消费水平的 硬约束。 除了数量以外,人口结构不合理和人口素质 低下,也是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水污染 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江河、湖泊、海洋 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水污染极大地减少了人类的饮用水资源, 由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将是今后制约经济发展和 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气污染
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气和颗粒物质,
机动车排出的废气大量地进入大气层
温室效应日趋增强,
气候异常……
土地污染 水污染必然导致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所形成 的酸雨也直接造成土壤污染。 森林和植被的消失加快了水土流失,降低了 耕地质量,减少了耕地面积,气候异常加快了草 原的沙漠化,牧地日益减少。(石漠化)
资源租根据其产生的条件可区分为不同类型:
(1)稀缺租金,它指供给没有弹性的自然资源 相对于需求不足而获取的收益。 (2)差异资源租金,指由于资源品位差异或开 采难易程度差别而产生的收益。 (3)垄断租金,这种资源租与自然资源储量无关, 它是由自然资源的垄断性开采活动产生的。
(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 态失衡,环境污染。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当前环境问题已 经不是能否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而已经是当 代人是否能安然度过的现实问题。
因此,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 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21世纪议程》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带来经济 价值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才构成自 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相对于人类的 要求来说总是稀缺的。
分类:
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部分不可再生、部分可再生资源) 流动资源(利用效率)
(二)自然资源租
“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 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 在不同的经济学文献中,它常被冠以其他名称, 如“资源净价格”,“边际利润”,“资源使用者 成本”等等。
二. 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
(一)关于人口增长 现在一般认为,人口并不是始终都具有指数 增长的性质。 由于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生 育观念的改变以及节育技术的普及,促使出生率 下降。在一些发达国家实现了人口零增长,有时 甚至出现负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Leontief,W.)否定 了人口总是按照一定的增长率呈指数增长的结论。
人口增长的反馈回路 正的反馈回路:出生率和两代人间隔时间
负的反馈回路:死亡率
经济增长的反馈回路:
正:投资可以增加工业资本存量。资本越多, 产量越多,产量中的一部分将转变为投资。投资 增长越快意味着资本越多,从而可以生产更多的 产品,在这里资本存量是工业生产增长的约束因 素,它的增长取决于投资率水平以及投资——资 本——产出之间的循环促进,这个回路是工业资 本形成的正反馈回路。 负:资本平均使用年限和每年磨损数量直接 影响下一期的资本存量,这是负的反馈回路。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 竞争性。 环境问题根源在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即经济活 动会产生外部效应。“负外部性”
解决负的外部性的办法: 1.政府通过公共治理使外部效应内在化。 课征惩罚性的纠偏税,通过惩罚性课税使产生外 部负效应的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该行为的社会边 际成本。这时该厂商面临着几种选择: (1)投资进行排污处理,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达到 政府规定的排污标准,从而免交排放税; (2)继续污染,按规定纳税,政府用这些税收治理 污染或以某种方式赔偿污染受害各方的损失; (3)迁厂或退出该行业。 2.政府通过制定某些规定来限制负外部效应的产生。 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政府可以对污染水平实行 管制,制定有关标准,禁止厂商造成的污染超过规定 的标准;政府也可以直接管制生产过程。
(四)关于环境污染
“增长极限论”把经济增长与污染对立 起来,看作不可调和的矛盾。 批评者承认污染与增长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他们试图协调二者的关系,寻求既不影响经 济增长又可以把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的途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发达国家的前 车之鉴,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 该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