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指导课件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指导课件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 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 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 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 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 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 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 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 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 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 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 “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 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 “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 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 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 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 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 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 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 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 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 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 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 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 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 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 原文;“读”与“感”互相脱离。初学写 作者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后,就把 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 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住原作品,最后也应 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 【妙文赏析】——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读后感,体味一 下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昨天我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读后,我的内心有了很大 的感触,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列举事例和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观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耽于安逸享乐。 •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中,本文又重点写到了“生于忧患”——即逆境造就 人才!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从而有所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总 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积极面对磨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 难,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的洗礼。如张海迪,她五岁时患上了脊髓血 管瘤,终身只能和轮椅相伴。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但是她没有放弃,靠着自 己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全部课程。并精通多门外语,同时, 她不遗余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她出版了许多文学作品, 成为中国协会委员。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命运面 前永不低头的毅力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绚丽的篇章。 其实像张海迪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海伦.凯勒、桑兰、霍金等,他们都历经磨 难,最终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不也是告诉我们应经得起环境的磨 炼,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吗? •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挫折,到处都有困难,看似十分可怕,但只要我们不退缩, 不气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就一定能成功,这不 正是“生于忧患”这四个字要告诉我们的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被作者海伦· 凯勒的坚强、奋斗、乐观和勇气深深震惊 了。 • 这本书记述了美国盲聋女作家 、教育家海伦· 凯勒的一 生。海伦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这对一般人来说 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 服。在沙利文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 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她 以优等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 后,她把毕生精力投入为世界盲人、聋人服务的事业中, 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 •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 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 “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 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 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 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 式。视行文内容而定。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 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 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 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 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 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 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 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我们往往会产 生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成文章,便是我们常说的 读后感.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人还没有养成这个好习 惯,或者还不清楚该怎样写规范的读后感,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内容. 常见错误: 1、读后抄——大量摘录引用材料中的原话。 2、脱离材料——没有“读”的内容或者不能恰 当引用材料作为“感”的佐证。 3、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文章过于肤浅,感不 能深入。 4、不能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由现象到本质,由 个别到一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