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班级:08体12
指导老师:房冬梅
姓名:李吴越
学号:08351104
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
三大供能系统的代谢特点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已不断提高,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人体运动时的变化规律是当前体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之一。

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要求运动员在生物极限范围左右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2)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对于中场跑项目我们大概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起跑阶段,途中跑阶
段和冲刺阶段。

不同的阶段供能系统也不同。

(1)起跑阶段
一般是靠ATP-CP系统供能,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都是储备在细胞中的功能磷酸化合物。

肌肉在运动时ATP分解供能约为1~3s,然后是由CP供能,cp在肌酸激酶(CK)的催化下,可以使得ADP再次合成ATP,维持6~8S,他是功能最快速的供能系统。

如果想要运动员在起跑就占据一定的优势,那就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CP 的浓度,这样就可以延长功能的时间。

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得CK酶活性提高,从而有利于爆发力的增强。

(2)即将进入途中跑阶段
身体运动是由糖酵解系统供能的。

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的特点: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生成乳酸(乳酸增多使得肌肉酸疼,运动能力下降)。

(3)途中跑阶段
在中长跑项目中, 途中跑主要是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糖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不会产生乳酸。

所以其供能时间较长,可以更好的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

乳酸是酸性产物,如果在体内堆积过多,就不可抗拒地使体内酸碱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代谢水平下降,而难以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

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来解决运动中乳酸堆积的问题。

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要靠有氧代谢来清除,否则,机体就会由于乳酸的堆积,而引起酸中毒,这样就难以维持高强度的运动,也就是说速度耐力难以体现出来。

同时,有氧代谢能力越强,运动员的机体恢复得越快,这种恢复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后的恢复,而且还应该包括运动过程中的恢复,机体得到了恢复,运动员才能承受更大的运动量刺激,而建立新的新陈代谢
平衡,从而取得好成绩。

(3)冲刺阶段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有,呼吸加深加大,有氧呼吸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腿部肌肉进行无氧呼吸来补充能量的不足。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通过对以上的三大供能系统的了解,才能不断的提高中长跑的运动成绩。

有了运动化学作为基础,我们对能量供应进行研究,对供能系统不断的提高,从而提高我们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冯炜权-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李诚志- 教练员训练指南[.]-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速度耐力型项目供能特点及训练[.]- 武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第36卷,第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