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篇一: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作者:利洋水产陶吉鸿 一、情况简介透光塑料大棚,双层棚顶;水泥池,面积16~35平方;罗茨风机配气石或纳米管增氧;使用地下井盐水或大菱鲆养殖排出废水;一代苗,pⅢ~pⅥ下塘;盐度25‰~30‰左右;标粗20天,放养密度3000~4000尾/立方;标至2000~2500尾/斤,约三公分左右分塘;定塘时放养密度400尾/立方;养殖周期2~3个月,最长4个月;出售的南美白对虾规格30头/斤以内,具体情况图示如下。
城市边缘的养虾棚室配套设施—锅炉配套设施—罗茨风机配套设施—反冲式过滤罐虾池内部结构,可见加热管道、中央排污口双层顶棚,保温效果好室内虾池构造,杂乱的充气管排水设施,池水污染大,很浑浊标粗虾苗,貌似不健康,胃肠不饱满分塘—起捕分塘—称量分塘—标粗虾苗分塘—放苗水色—红褐色,硅藻为主的水色水色—黄褐色,水线上是什么?虾料。
明显管理不善,投饵量偏大泡沫,泡沫里含大量衣藻因偷死病而死的南美白对虾因偷死病而死的南美白对虾患有空肠空胃病的南美白对虾患有软壳病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萎缩,体质差的标志丝状菌附着,有机质污染的标志,育苗室常见二、日照棚虾养殖模式存在问题1、棚室、养虾池、配套设施上资金投入大,成本高。
2、斤虾成本高:13~14元/斤(人工费、棚室、设备折旧费等较高)。
3、增氧能力不足,3~5瓦/方水;增氧效率低,曝气效果差,部分棚室使用60目气石增氧。
4、换水条件好的,换水量过大(中后期每天换30~40公分),饵料系数高;换水条件不好的,成活率低,产量低。
5、养成虾规格大(二十多头/斤),养殖周期长(3~4个月),饵料系数高(>1.2)。
6、过度依赖资源,煤、水、电消耗量大。
三、解决方案1、加大增氧力度,>10瓦/方水。
2、减少换水量,尤其是标粗期二十天左右,完全可以做到少换水甚至不换水。
 3、补充碳源“活力碳”,补充复合型有益微生物“利菌多Ⅱ”,稳定水质,利用生物絮团养虾。
 4、长期内服营养保健套餐“ly—生命素+营养快线+利多精”,增强体质,增强抗应激能力,营养、保健、促长。
棚虾养殖方向:降低成本、减少能耗、降低风险、提高成活率、控制规格和产量、增加可控性! 【篇二: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从9月份开始,便进入捕捞上市的旺季。
由于集中上市,常出现严重的压级压价现象,淡季与旺季价格相差近一倍。
成倍的差价促使一些养殖户搞起温室大棚养殖,通过大棚保温,进行提早养殖,提前上市。
现将原池温室大棚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设施建设    主要有养殖池、日光温室大棚和压缩充气管道。
池塘一般选择南北走向,整齐排列,面积3~5亩,长宽2:1,池深1.8~2.0米,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
在池塘靠北一边,内修一小塘,小塘宽8米左右,长即为大塘的宽,池深保持在1米。
大塘的塘埂上方统一拉一钢绳,用木桩间隔顶住,作为小塘搭设塑料大棚的屋脊,屋脊与小塘堤埂之间,可根据需要在中间再拉一钢绳。
通过屋脊支撑拉一层网片,网片上盖一层白色塑料薄膜,薄膜上再加一层网片。
网片和薄膜挂到小塘两边的塘埂上,用木桩固定。
棚的两头用薄膜封好,保证大棚保温。
大棚搭设完毕后,在小塘塘底每隔1.5米,并排设置直径2厘米的pv管。
管子打孔,管道连接压缩泵,用于给虾塘增氧。
    二、虾苗放养    在浙北地区,3月中旬前应完成设施建设。
月底前清好塘,培育好水质。
清塘可用石灰或漂白粉,1周后进水,施有机肥和生物制剂,使池水呈稳定的黄绿色或茶褐色。
四月份,当外面气温升到20℃以上,棚内水温基本保持在20℃左右时,即可放苗。
需要注意的是,放苗时,大棚内的水温与育苗场的水温相差不得超过2℃,否则会严重影响苗的健康生长。
放养的虾苗要求规格整齐,虾体附肢齐全,体表干净,体节细长,触须并拢,尾扇舒展充分,胃肠道直而饱满,心脏收缩有力,逆水能力强,大小1厘米左右。
按照大塘面积亩放3.5万尾计,放足虾苗。
    三、大棚管理    1、大棚保温:4月份,白天气温通常在20℃~30℃之间,但由于昼夜温差大,晚上温度仍会比较低,自然水温一般只有15℃左右,而且一旦气温发生明显变化,水温变化也会很大,这时候南美白对虾通常无法在没有保温设施的情况下养殖。
大棚密封不通风,吸收热能后,棚内气温在1天之中的大部份时间可比棚外高出5℃左右,水温相对也能提高3℃~5℃。
因此,大棚作用不单是保温,还能起到提升水温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大棚应该密封,特别是连续阴天或气温偏低,棚内温度随之下降,但只要大棚密封好,仍可保证水温不低于20℃;而当外界最高气温连续几日接近甚至超过30℃时,棚内水温便会明显升高许多,这时为保持棚内温度相对稳定,中午前后应掀起大棚,让棚内通气,降低温度,保持水温在25℃以下。
密封的大棚,空气流通差,湿度高,所以正常时候每天中午应掀动一次大棚,让空气得到交换,改善棚内空气质量。
    2、投饲:主要投喂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根据对虾摄食量和生长情况确定日投饲量。
每天投喂四次,投喂时间分别为早上、中午、傍晚、晚上。
晚上一次投喂为日投饲量的2/5,其它每次投喂日投饲量的1/5。
一般在池内设置观察网,具体观察虾的摄食情况。
早期对虾脱壳时间短,脱壳前后要多投饲。
    3、水质调节:早期对虾对水体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求水体能为其提供一个清新、稳定的环境,还要求能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所以,虾苗下塘前,要用有机肥肥水,同时,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
虾塘一旦长期投喂饲料,有时水质会出现过肥,所以,一般每隔7天要用一次光合细菌,中间穿插使用芽孢杆菌等。
要求做到少用药或不用药。
同时,要坚持24小时不间断充气增氧,这样做,既可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还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四、成虾养殖    进入5月,中午气温已上升至25℃以上,自然水温也接近或超过20℃,经过一个月的棚内养殖,大棚内的对虾一般可长至6厘米左右,当气象预报气温持续稳定不变时,应及时将大棚内的苗放散至大塘中养殖。
放散前,大塘要采取同样的措施消毒、肥水,与此同时,大棚要提前通气通风,使棚内的水温逐渐接近大塘中的水温。
当所有这些条件都成熟时,拆除大棚,扒开小塘的堤埂,让虾苗自动游散到大塘中。
大棚保温养殖工作结束,转入正常的池塘成虾养殖阶段。
成虾养殖的过程和技术要求与一般养殖南美白对虾一样。
再经过近两个月的养殖,到7月份,南美白对虾可长至100尾/千克左右,这时,便可陆续上市。
其养成时间比自然养殖可提前一个月以上。
(本文已被浏览 9934 次)【篇三: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谈到养虾,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的场景?大部分人想到的应该是,广阔无垠的土地上,虾塘密密麻麻,阳光照下来,塘面波光粼粼,塘下虾影浮动。
然而,如果你来到山东的对虾养殖基地,一定会大吃一惊、大开眼界的。
在这里,虾也能像蔬菜一样,在大棚里养殖。
虾池是用水泥砌成的,虾池上面架着钢构大棚。
远远看去,整个虾塘就像一个游泳池。
而正是这些看上去匪夷所思的“游泳池”,让山东对虾养殖迎难逆袭,成为国内对虾养殖的成功模式之一。
如果时间倒退七年,山东烟台海阳市的包振善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和养虾扯上关系,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六个对虾大棚的“塘主”,坐拥近百万年收入。
■从酒店到虾棚的转型2008年,包振善还是一家酒店的老板,酒店经营多年,管理井然有序,收入也稳定增长。
“说来有趣,那年夏天,我正抽着烟,坐在酒店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发呆,对虾养殖这个主意就突然跑进了我脑子”,包振善说道,“与南方靠水养虾的传统不同,我们北方人对养虾并没有一种先天意识。
那时候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大棚工厂化养虾是什么,整个海阳市总共也只有十多个大棚在从事对虾养殖。
但是,由于养虾整体成活率不高,国内对虾消费供不应求,对虾售价一直很高,具有比较可观的利润。
相比较开酒店,这种养殖模式收益来的也快,说不定是个好机会。
”下定决心后,包振善毅然决定关掉经营了许久的酒店生意。
在当地渔技站的帮助下,包振善先后投入了25万建起了一个大棚,开始了他的对虾养殖之路。
但让包振善没想到的是,对虾养殖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开头几年他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直到2012年情况才有所好转。
“刚开始自己啥也不懂,种苗不会选择,用料也不精准,经验太少,毕竟之前没有从事过这行,隔行如隔山。
”包振善说,2012年他前往海南学习考察大棚养虾技术,听了几堂课,自己也在不断寻找原因,尝试改进。
“学习之后我才发现,我主要的问题是换水量的问题,回来之后我就立即着手改进,当年我一个棚的产量就达到了6000多斤,虾苗的成活率也提高了。
”■六个大棚利润近百万“大棚工厂化养虾是典型的高成本、高能源消耗的养殖模式,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单斤虾的养殖成本约20-25元。
对虾出塘售价在30元/斤以上时有一定优势,在外塘养殖期间无成本优势,于是有的棚会选择暂停养殖短期休整。
万幸的是,这几年我们这边的对虾行情还是比较稳定,养虾的基本上都是赚的多赔的少,虾价最贵的时候一斤可以卖到45元左右。
”尤其是近两年,在虾价低迷的大背景下,海阳乃至山东当地的对虾养殖却几乎没受到太大的影响,在包振善眼中,“对虾养殖仍然是个暴利行业,一年差不多有近百万的利润”。
■好水+好苗+好=好收益进入7月,包振善的第二茬虾开始陆续出虾,“今年第一、二茬虾的情况都还不错,如果没有太大意外,第三茬虾的情况应该也不错。
”今年是包振善从事大棚工厂化养虾的第7个年头,他也从一个对对虾养殖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专业人士,对于此番养虾热潮,包振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对虾养殖建议:第一,对虾成功的养殖模式是基于眼下的对虾低成活率和市场高需求率,养殖户要随时注意观察市场动态,不能盲目跟风扩张养殖规模。
第二,苗种与是养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的苗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的选择是不同的,养殖户要选择与既有优质种苗供应、又有优质配套供应的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