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3、加大中药废弃物的二次开发利用
目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有些 中药资源显得尤为紧缺。一方面应该加强道地药材的GAP种植、药材 基因以及细胞培养等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化药材的合理利用----合 理使用药材,组方更科学实用,同时药材首次利用后药渣的二次
应当成为发展的重点。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2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竹黄菌的深层发酵提取物抗菌实验。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 活性物质,且杭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其发酵液对慢性支 气管炎的疗效。结果发现,单纯灵芝发酵液就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6、发酵产物综合研究——分离、纯化等条件的优化
首先,应该对微生物的发酵和培养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成分的 分离、鉴定和相关药理实验的证明,更加明确微生物的性质以及变化 过程。 其次,对中药也应该进行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全面研究,深入研究中药 多靶点作用的机理,并用相应模型进行科学的阐述,进而建立中药多 靶点作用的模式。
开发,微生物在这方面具有很好优势。 药渣废弃物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同时也包括没有
提取完全的一些有效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等;一些微生物具有降
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功能,将微生物作由于中药药渣,既可以 起到降低中药生产后处理的成本,同时也可以节约原料,扩大中
药适应症。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神曲由面粉、赤小豆、苦杏仁、鲜
青蒿、鲜苍耳、鲜辣蓼按一定比例混匀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由牛黄、三七、蛇胆、麝香等制成的 锭剂,气微香,味苦、微甘。具有消 炎、清凉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对 急性肝炎、眼炎、耳炎、痈疽疔疮、 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一切炎症引起 的疼痛、发热等症均有疗效;并能抑 制消化系统癌细胞的生长。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1 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 发酵虫草与天然虫草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利用虫草菌丝体来代替虫草是 可行的。 雷丸菌发酵方法所获得的雷丸蛋白酶与天然雷丸蛋白酶之间没有明显差
别。
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蛹虫草与培植蛹虫草清除· OH自由基的作用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植蛹虫草完全可以取代野生蛹虫草在抗衰老领域发挥作用,更
[1]何晨 , 金 钊, 冯志华, 等. 芽孢杆菌发酵炮制中药红花增强溶血栓药效研究[J]. 中国中药 杂志, 2005, 30(5): 340-343. [2]冯志华 , 孙启玲, 米坤, 等. 微生物发酵炮制对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中草药, 2004, 35(6): 630-633. [3]冯志华 , 孙启玲, 米坤, 等. 中药红花与产纤溶酶菌株相互影响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1(2): 395-398.
6、利用微生物进行中药提取研究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 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这 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有 的可水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使 细胞破裂,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特别是采用一些酶作用于 药用植物材料,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 素等物质降解,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减小细胞壁、 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 传质阻力,可促进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
几点展望:
4、加大培养基对发酵中药影响的研究,中药的植物学基础研究也须跟上
由于不同中药材的物理结构以及化学结构均不同,结果导致微生 物发酵行为以及结果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不同中药含有不同量的木
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这些不同的含量导致降解情况不一样,引
起这些变化不同的原因在哪里,不同结构和含量与降解以及成分变化 的相关性有哪些,从而让菌种最大限度的利用以中药材为主要组成部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9、中药废弃物的二次利用
由于中药按照传统的煎煮和现代的提取方法后,剩下的主要是
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的药渣,同时也包括没有提取完全的一些 有效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等。由于一些微生物具有降解纤维素、半 纤维素的功能,因此采用微生物作由于中药药渣,或扩大该中药的 适应症,或产生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10、微生物发酵中药复合体系的建立
将具有一定功效的微生物发酵中药,获得一个具有一定功效的发酵
物,也是以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由于微生物中很多药用真菌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借鉴中医药组方
思想,将一些具有类似或协同作用的中药进行发酵,从而产生具有
两者功效或者降低单一药物不良作用的复合体系。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A、优点——保护中药活性成分免遭破坏;提高中药药性,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为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供新途
径;开发新药,产生新药效物质;节省药源,保护环境。 B、问题——如中药自身体系的模糊,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 样性等。
19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1、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机理还需更深入研究 目前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机理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基础和推断: ① 微生物以中药中的有效物质或一些非有效物质为前体,经微生物的 代谢形成新的化合物; ②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产生丰富的初生或次生代谢产物,有些代 谢产物自身就是功能良好的药物; ③ 微生物的初生、次生代谢产物和中药中的有些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 的化合物; ④ 由于中药的某些物质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活性成分的产生有 促进或抑制作用,微生物在中药的特殊环境中也有可能改变自身的 代谢途径,从而形成新的活性成分或改变各活性成分的相互关系; ⑤ 因为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作用,故其有可能多中药中的有毒物质进行 分解,降低毒副作用。
的有效成分在进入肠道之后不可避免地与肠道菌群发生关联,某些 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作用发生代谢转化后被吸收,较小部分的成分则
以原形物直接被吸收。在肝脏解毒后经胆汁排泄,与肠道菌群接触
发生结合、裂解等代谢转化再次被吸收。体内环境中肠道菌群是完 成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与肝脏差不多:肠 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处置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反应为主。 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被肠道菌群代谢后,发生转化, 产生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8、微生物充分利用中药为组成部分的培养基的营养,对药性
基质进行了相应的提取与药效及制剂研究
冯志华等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C2-13发酵炮制对红花抗氧化活性 的影响。结果红花经C2-13的发酵炮制其抗氧化功效显著提高。 HPLC分析还观察到红花中一些成分发生了改变。结论红花中一些有 效成分可能是经C2-13的生物转化提高了其抗氧化功效。 【参考文献】
然产物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获得一些结构更合理或活性更好的
先导化合物。另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 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 这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7、利用微生物用于中药的炮制,特别是有毒中药的炮制
微生物由于自身存在丰富的酶系而有着在温和条件下分解转化物质
的能力。 利用药用真菌对于这些毒性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作用,最终可以达到
降低毒性、增强功效的目的。
王和英根据临床酶学的有关理论,采用含有根霉菌和L-赖氨酸等物 质的酵曲发酵五倍子。由于根霉菌能促进L-赖氨酸的生成,能促进 胃肠道粘膜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有效地避免五倍子所含鞣酸在胃 肠道内的竞争性消耗,降低了五倍子鞣酸与肠道内食物中的结合, 从而提高了五倍子的收敛作用。【王和英:五倍子的发酵炮制】
B、液体发酵:三株口服液(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经水、大豆胚芽、
白砂糖、玉米芽、燕麦芽、低聚木糖、两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 乳杆菌联合发酵制成)等。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2、利用微生物转化中药活性成分
微生物转化的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对
特定底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相比,它具有区 域和立体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公害 少等优点,同时能完成一些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反应。同时由于 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快等特点,所以微生物转化常被用来对天
早在东汉年间《神龙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
等药用真菌分别列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用不衰。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2、微生物发酵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
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而且很多发酵之后的药物
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微生物发酵中药在中医药应用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如片仔癀的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4、中药提取液对微生物特别是药用真菌生长的影响
目前研究了一些中药对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影响。
主要指标是:(生物量)及代谢产物(胞外多糖)的影响
2016/8/28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5、肠道菌群对中药的影响
传统中草药的使用,绝大多数以口服吸收而发挥作用,药物中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3 、某些传统的微生物制剂一直使用至今,其中以不同中药 作为辅料,采用微生物处理后自身成为发酵物组成的一部 分,如半夏炮制,神曲制备等。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微 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也在不断变化。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 八豆;守田;水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 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 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 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 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 但其具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 呕吐,咳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