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财务管理学(27092)考前必看小抄【自考小抄】“27092财务管理学”教材的重点章节应该是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而第二章财务管理价值观念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第六章、第九章、第十章有关贴现原理运用的自如性,而我们有些考生只是想通过死背公式解决计算题的解答、死背概念来做判断与改错题,没有能够梳理出书中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关键点,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特别是在计算题的解答上问题最严重,有的考生甚至是空白着交了卷,所以我在进行试卷分析时着重于既经常出现又易产生错误的计算题。
(一)计算题:因为以08年10月和09年1月增考两次考试卷为例,所以计算题每大题里会出现两小题的情况,故用A、B卷显示。
1.西京公司股票报酬率及其概率的资料如下市场情况西京公司股票报酬率() 概率()繁荣一般较差40%20%0%0.20 50 3若西京公司风险系数为5%,计划年度无风险报酬率为10%,要求计算(1)计算西京公司的期望报酬率;(2)计算西京公司的标准离差;(3)计算西京公司的标准离差率;(4)计算该公司预期的风险报酬率;(5)计算该公司预测的投资报酬率。
解答:(1)收益期望值=40%×0.2+20×0.5+O×O.3=18%(1分)(2)标准离差=14%(1分)(3)计算该项投资的标准离差率=14/18=77.78%(1分)(4)风险报酬率=5%×77.78%=3.89%(1分);(5)投资报酬率=10%+3.89%=13.89%(1分)这个题目主要问题出在:(1)因为书上例题中()给出的是某公司的预计年收益而不是预计报酬率(是绝对数而不是相对数),因为有考生死记书上的例题,就无法下手去解题。
其实绝对数和相对数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
(2)预测的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10%+3.89%=13.89%。
有些考生没弄清无风险报酬率就是第二章的时间价值的相对数表现形式(时间价值的实质就是不含通货膨胀和风险,即无风险报酬率),所以最后一步结论出错。
其实整个第二章就是讲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资价值,也即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2.(A.)某企业本年度只经营一种产品,息税前利润总额为9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40%,债务利息总额为4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00元,销售数量为10000台,试求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复合杠杆系数。
解答:设单位售价为P 100/P=40%P=250(元);固定成本=(250-100)×10000-900000=60(万元) 营业杠杆系数=1+60/90=1.67或=10000(250-100)/10000(250-100)-600000=1.67财务杠杆系数=1+40/90-40=1.8或=90/90-40=1.8;复合杠杆系数=1.67×1.8=3(B)某公司年销售额280万元,税息前收益为80万元,固定成本32万元,变动成本率60%,公司总资产300万元,负债比率40%,债务利率12%,分别计算该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
解答:经营杠杆系数=(280-280×60%)÷(280-280×60%-32)=1.4(2分)或1+32/80=1.4;财务杠杆系数=80/(80-300×40%×12%)=1.22(2分);复合杠杆系数=1.4×1.22=1.708(1分) 这两个题目主要问题出在:(1)变动成本率在两个题目中均出现,但有许多考生不清楚它的含义,因此第一步经营杠杆系数解不出来,从而导致复合杠杆系数及整个题目解答出问题。
变动成本率应该是单位变动成本与单位售价之比,或是变动成本总额与销售额之比,书上在十二章有此相关内容,考生未能在此灵活运用。
(2)经营杠杆系数=1+固定成本/税息前收益、财务杠杆系数=1+利息/税息前收益-利息因为这两个推导公式书上没有,所以当考生没搞清变动成本率含义时,他们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解答这两个题目。
(3)杠杆系数是用来考察筹资利益和筹资风险的,它和资金成本是决定资本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
考生对这个重点显然把握得较差。
3.(A)某公司预计全年货币资金需求量为400,000元,每次买卖证券的费用为60元,证券年利率为8%,求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
解答: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24494.90元(5分)(B)某企业面临两种货币资金持有方案,有关货币资金持有量、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资料见下表,试确定最佳持有方案。
设企业的资金收益率为10%。
方案项目甲乙货币资金持有量占用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30000060000400004000006000020000解答:甲方案总成本=300000×10%+60000+40000=130000元(2分)乙方案总成本=400000×10%+60000+20000=120000元(2分) 乙方案优(2分)这两个题目看上去虽然求解方法不一样,但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当所有方案都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时(即效益一定时),成本最低的方案就是最优的。
B小题做出来的考生很少,他们不知占用成本怎么求,其实这个题目与书上的例题比只是数字略有差异而已,他们之所以没能做出来,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成本——效益”原则。
第八章中求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存货的最佳采购批量、最佳生产批量运用的都是“成本——效益”原则。
4.(A)实业机械制造厂要进行一项投资,投资期为3年,每年年初均投入200万元资金,该项目第三年年末竣工,第四年初开始投产,项目寿命期为5年,5年中每年使企业增加现金流入175万元。
要求:在年利率为6%的情况下,计算:(1)原始投资额在第三年年末的终值;(2)项目投产后的现金流量在第四年初的现值;(3)分析该项目投资是否可行。
(P/F,6%,3)=0.840;(F/A,6%,3)=3.184;(P/A,6%.3)=2.673;(P/A,6%,5)=4.212;(F/A,6%,8)=6.210解答:(1)原始投资额在第三年年末的终值=200×(1+6%)×(F/A,6%,3)=675(2分)(2)项目投产后的现金流量在第四年初的现值=175×(P/A,6%,5)=737.1(2分)(3)737.1>675 项目可行(1分)(B)某项固定资产投资12万元,使用5年,期末无残值,以后每年年末能等额提供净利润和折旧4万元,假设资金成本为10%,试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判定该方案是否可行。
(P/A 10% 5)=3.791 解答:该方案的净现值为:40000×3.791-120000=151640-120000=31640(元)>0 (2分)该方案的现值指数为:151640/120000=1.26>1 (2分) 所以该方案可行。
(1分)这两个题目做错的考生挺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1)用净现值法判断方案是否可行,关键看净现值是否大于零,即现金流入的现值是否大于现金流出的现值。
净现值大于零方案可行,净现值小于零方案不可行。
A题目有好多考生不知把比较点放在第三年年末(第四年年初)看现金流人的现值是否大于现金流出的现值,即看项目投产后的现金流量在第四年初的现值是否大于原始投资额在第三年年末的终值,若项目投产后的现金流量在第四年初的现值大于原始投资额在第三年年末的终值,那就是净现值大于零(737.1-675>0)方案可行。
考生在这出问题的根源是第二章中等值比较原理没有把握好,并不会灵活运用。
(2)这两个题目的现金流量是每年等额的,即是年金。
A题目既有预付年金又有后付年金,B题目只有后付年金,有许多考生弄不清年金和复利的联系与区别,看到给的一组系数就乱点鸳鸯谱,结果可想而知。
考生应把握第二章与第九章相关内容的关键点,并能灵活运用。
(3)A题目中的年利率为6%和B题目中的资金成本为10%,其实质是一样的。
资金成本应该是企业投资任何项目的最低报酬率,也就是项目的贴现率。
有些考生一看到题目中的贴现率表述与书中例题有些差别,就不知所措,这是他们没搞清资金成本和报酬率之间的关系。
考生应把握第四章与第九章的相关内容,并能灵活运用。
5.(A)某公司按面值发行普通股2250万元,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5%,以后每年增长5%,股票发行费用为101.25万元,求发行普通股的资本成本。
解答:普通股资金成本=2250×15%÷(2250-101.25)+5%=20.71% (5分)(B)某股份有限公司普通殷现行市价为每股25元,现准备增发5000万股,预计筹资费率为5%,第一年的股利为每股2.5元,股利以后每年增长5%,试计算该公司本次增发普通股的资金成本。
解答:增发普通股的资金成本=2.5/25×(1-5%)+5%=15.53%资金成本作为决定资本结构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在筹资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负债筹资具有避税功能,而股权融资却不具备避税功能,因而有许多考生解答有关资金成本题目时,没把握这个关键点,竟然在求普通股资金成本的分子上减掉了含所得税部分,导致解题失败。
(二)判断题1.存货的储存费用随着存货批量的增加而减少。
(×)改正:存货的储存费用随着存货批量的增加而增加2.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延长信用期限,也就等于延长了应收账款的平均收账期。
(√)3.公司发行债券筹资会分散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 改正:公司发行债券筹资不会分散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4.如果企业的负债筹资为零,则财务杠杆系数为1。
(√)5.责任成本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与不可控成本(×)改正:责任成本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做好判断改错题的前提是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而不是死记硬背。
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是文、理兼通的,想通过死记硬背学好它,可能性不大。
财务管理重点(江苏版)第一篇财务管理基础1、工商企业理财组成的理财活动,我们称之为财务。
2、企业财务关系(简答)(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2)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3)企业与债权人的财务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的财务关系。
(5)企业与国家、企业内部、劳动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3、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4、财务管理体制是指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制度、各种组织机构、各种运行方式的集合。
5、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以满足各个企业生产经营的自身特点及其内部管理的需要。
(判)6、财务管理最基本的问题应是财务管理主体(谁理财?)和财务管理目标(理财主体实现什么目的?)、财务管理内容(管理什么?)、财务管理方法(怎样管理?)7、财务目标对理财主体起着制约、激励、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