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学》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第二章 田野考古


探孔的布置 普探:梅花式布孔、探孔密度大,更易发现大型建筑址或大型墓葬 重点钻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加大布孔的密度 钻探记录:文字、表格、图纸
编号;填写钻探记录表;绘制钻探图
1.梅花式布孔 2.井字形布孔 3.十字形布孔及墓 葬“卡边” 4.房址钻探的平剖 面图
二、物探方法 原理:利用了考古遗存能改变所在区域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使土 壤的物理性质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特点 程序:资料收集;工作设计;现场探查;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 电阻率法:通过探测遗迹、遗物与周围土壤的电阻差异,来确定目标 物的深度、范围和形状
三、化探方法:汞测试法,通过测试汞元素的化学异常来寻找地下遗迹 1981年对秦始皇陵封土的测试 四、勘探资料的整理:各种记录资料以及部分实物资料
再次或多次调查
考古实习调查,考古调查培训班等一般都采用常规的地面踏查
程序和方法: 准备工作: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工具;分组;拟订路线和重点;获取
文物部门支持
实地调查:口勤、眼勤、腿勤、手勤
沟渠、田埂、小路、梯田断面、河岸向阳高地、
河流二三级阶地、平地高起的冈地或台墩等
就分布范围、堆积状况、所在位置、地理环境、
一、常规勘探 考古钻探(或铲探) “洛阳铲”
辨别土质、土色和结构,判断地下遗迹和地层堆积的性质及分布状况 生土:纯净自然土层,堆积深厚,钻探时应尽量探到生土为止 灰土:有机物腐殖质和生活垃圾及灰烬,土质松软,往往包含各种遗物 夯土、路土和居住:土质比灰土坚硬,夯土和路土都会分层
夯土较厚,路土由硬而薄的土层构成
偃师二里头遗址两种分布范围对比图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 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 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 (一)实物资料的整理: 检查与核实:清污、拼对和修复
资料条理化和分析:编号、分类统计、登记信息卡、提炼结论
(二)记录资料的整理:
检查与核实,防止遗漏
分类,删减、合并和完善 应围绕课题的设计目标对资料做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三)编写调查报告:简报 正式报告
保存状况等项内容深入了解详细信息
采集遗物:

全面采集那些特征鲜明且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遗物标本
尽量选择能够反映其质地、颜色、纹饰、形制和时代的各类标本,尤
其要选择能够反映器物整体形态的口沿、足、底、流、纽等关键部位标本

对于可复原的标本或以往少见的标本(包括陶瓷器、石器、金属器
等),则应全部采集

第一节
考 古 调 查
考古调查是指在基本不破坏遗址现状的情况下,通过对遗址表面的 实地踏查或勘查,发现和获取古代遗存资料的科学行为 考古调查主要包括普通调查、重点调查两种工作方式,是中国长期 以来采用的田野调查方式 区域系统调查作为区域聚落形态研究的基础,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重 视并逐渐推广
一、普通调查:常规的地面踏查 普查:对一个地区所有古代遗存进行的普遍调查,不分时代、不分性 质的全面调查 复查:在过去调查或普查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
(二) 大遗址调查:洹北商城的勘察 (三) 环境考古调查:青海民和县官亭盆地和山东寿光市沿海 (四)遗址资源域调查:山东青岛丁字湾沿岸史前遗址
三、区域系统调查
为了系统获取一个地区古代聚落形态演变资料而进行的全覆盖
式考古调查,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区域系统调查已被正式规定为各地进行考
遇到暴露于地表、包含遗物丰富的遗迹,采集的标本要单独编号存放
记录环节:
贯穿于整个调查的全过程,发现的重要遗存和用手持GPS采集的数据
都要随时记录下来
记录主要有文字、绘图和影像三种形式,具体则为文字、表格、图
件、照片、录像等,这些都要求及时做成电子档案,以便于长期保
存和室内整理时使用
其中遗址调查登记表是对调查收获的描述性记录,具有直观、简洁、
居住面有人工迹象,烧面、抹泥面、白灰面等易辨识,
红烧土及草木灰:用火行为,泥土红色,产生黑灰色灰烬,
灶或陶窑、房址和灰坑
墓葬五花土:挖出和回填的混合过程,墓穴填土五颜六色,
五花土堆积往往是判断墓葬存在与否的重要线索
淤土:河底、沟底和井底等低洼处,以灰色、青灰色居多,质地细腻,
层状分布,含水分较多,包含的水生动植物遗骸较多
统一等优点,有助于调查资料的系统化和数字化
二、重点调查
又称专题调查,是指为了解决特定学术课题对一个地区的某类遗存
专门开展的地面勘查
(一) 文化谱系调查
1959年徐旭生主持的豫西“夏墟”调查,发现了登封王城岗、偃 师二里头等重要遗址,拉开了考古学探索夏文化的序幕,填补了中 原地区先秦考古文化谱系的空白
第二章
田 野 考 古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
采用科学方法,获取和记录实物资料,形成自成体系的野外调查、
勘探、发掘和室内整理、分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这一工作被 称为田野考古 科学的田野考古是现代考古学诞生的基本标志 田野考古可分为考古调查、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三种基本方式
古调查的必备项目
湖北天门县石家河 山东日照沿海
河南伊洛河地区二里头文化聚落分布图
程序和方法
准备工作:确定调查区域;准备调查需要的各种工具和设备
实地调查:呈“一”字形或“人”字形排开步行勘查
采集和记录:标本单独存放,在标签和标本袋外表写明代号、分区号、 姓名和日期
如何确定古代聚落的真实存在和实际范围 如何进一步改进调查技术也是比较迫切的问题
蚌埠双墩一号墓电阻法探测(左)和发掘结果(右)对比图
磁法探测:探测遗迹堆积与周围堆积的
磁异常,来确定目标物的深度、范围和形状
探地雷达法:通过探测地下介质的电性 (主要是介电常数、导电率)差异,
了解遗迹遗物的分布情况
1998年浙江绍兴印山大墓的发掘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磁法探测磁场分布和发掘的窖穴对比图
包括工作过程、调查资料和调查认识
第二节

考 古 勘 探
使用探铲及各种科技手段对遗址表面进行勘查,发现和了解地下埋藏
的古代遗存状况的科学行为,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地下遗存的概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技手段的大量运用促使考古勘探发展成为独立的田野考古工作方式 考古勘探主要有常规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和地球化学勘探( 简称化探)等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