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教研活动

主题教研活动

探究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成员:全镇英语老师
研讨的主题:《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活动过程:
一、研究背景及主题提出
因为农村小学生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学生普遍不爱说英语,不敢说英语,无处说英语。

但是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农村孩子以前那种“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已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求学之路”,且极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追求。

因此,今天我们在这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所发现学生在该方面的优势和所存在的不足,尽量提出来让大家探讨解决的办法,希望以后各位老师能够在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言语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应试教育”的狭小天地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普遍不为人所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相对薄弱。

我们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语言课程,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口语交际却很难落实。

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讲解过分囿于教材、强调死记硬背、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顾教学实效等,这些教学过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学生今后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而学生自身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东方人稳重含蓄性格特征的影响,养成了不太喜欢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习惯,且随着年级越高,越是“金
口难开”。

因此导致了学生不是在学习如何使用英语语言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而是在学习如何用英语来考试。

我们的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出现单词会写不会读,英语会考不会说的哑巴英语,更不会在相应的场合用英语进行交流,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英语教研组提出了“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研究。

二、研究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自主性原则
我们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要发挥其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尝试、交往、探索等自主活动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三)合作性原则
我们倡导民主、开放的合作氛围,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
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己。

(四)激励性原则
我们要求教师始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学生要充满信心,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过程
(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具,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兴趣。

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录音机、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英语说英语。

这样,借助丰富的物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模拟表演,创设语境。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教学中,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

(三)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四)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再提高。

我们要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本年级本学段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

(五)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实践。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发展与提高。

四、问题与思考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想说不敢说,但由于阅读量小,语言积累不够,表达较欠缺,怎样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也是我们应该探索的。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有幸和新课改一起成长,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小步,今后我们仍要做出深入细致的探索,为开创我们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万紫千红的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