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36例脑血管患者的护理,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结果36例患者,其中25例好转,9例无变化,2例死亡。

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的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标签:脑出血;康复;护理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亦称脑溢血或中风、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急性脑出血是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仍以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50%~90%)及外科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死亡率3%~51%)为主,死亡率的悬殊与病历选择有主要关系[1-2]。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4年9~12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6~88岁。

均经CT检查,出血量20~80ml;入院时嗜睡、浅昏迷21例,中度昏迷10例,深昏迷5例;血压210/120mmHg3例,(210~180)/(120~100)mmHg22例,血压170/100mmHg11例。

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其中2例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和出血,2例患者出现高热,8例患者出现便秘。

经过积极的治疗,系统的护理,有25例好转,9例无变化,2例死亡。

2 护理
2.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安静,保持床单整洁、舒适。

急性期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疝前驱症状;如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形成;如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

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h 可遵医嘱予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

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压增高。

2.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帮助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叩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内容物,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2.2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2~4h放尿1次,每日更换1次性尿袋,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

7~14d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2.2.3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ml的饮水量,每天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必要时灌肠。

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2.2.4褥疮的预防及护理①协助患者每2~4h变换体位1次,病情稳定后可增加翻身次数。

翻身时动作要轻,避免拖、搠、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对骨突出部位要放置气圈、海棉垫或棉垫,使受压部位悬空,以防继续受压。

对出现瘫痪或偏瘫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肢体位置,并协助选择合适的体位。

②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嘱患者家属每天用温水擦洗受压部位1~2次。

对昏迷、瘫痪、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呕吐的患者,衣服、被褥污湿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换;保持臀部背部、会阴部清洁干燥,用温水擦洗浸渍部位,洗净后局部可用六一散(滑石、甘草)或凡士林涂擦。

③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摩2~4次/d,对骨骼隆起部位,每次至少需按摩3~5min,以活血通经。

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

红外线照射2次/d[3]。

如皮肤干燥,可涂5%硼酸软膏,以免干裂出血。

2.2.5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给予物理降温,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6口腔炎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对病情轻微者可嘱其饭后睡前刷牙;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给予口腔护理2次/d;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2.2.7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消除紧张心理,保持安静。

保持床单整洁和患者皮肤清洁,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h可留置鼻饲流管,鼻饲流质饮食。

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失血性休克。

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

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2.3康复护理
2.3.1急性期的康复训练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48~72h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采用按摩、推拿、翻身、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等,20~30min/次[4]。

四肢向心按摩,以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勿使肢体关节扭转弯曲,防止挛缩,同时运用针灸及穴位按摩,活血化瘀,效果更佳。

2.3.2痉挛期的康复训练除急性期的各项锻炼外,应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如坐位和站立平衡训练、徒手站立、上肢上举、肘关节伸直、下肢伸直等简单的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调节健侧肢体能动性,辅助瘫侧进行运动,并逐渐增高活动时间和次数。

2.3.3痉挛减轻阶段的康复训练协助患者开始进行走路,练习手的精细动作,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2.4针灸请康复科医生予针灸治疗: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和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行穴位封闭,1次/d,14d为一疗程,一般需要二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间隔1w再行第二疗程,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足三里等。

2.5心理护理
2.5.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表现出焦虑、无能为力等心理问题,患者由健康变为瘫痪,这一变故使患者感到悲痛欲绝,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部分患者由脑出血所致性格怪异,使家人难以接受。

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可采用交谈笔记、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求,告诉患者功能障碍经过积极锻炼是可以恢复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5.2康复期的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后,其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容貌形态改变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会使患者产生苦闷、抑郁、悲观心理。

表现出烦躁,羞于见人等行为特征[5]。

我们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6出院指导门诊随访,每天监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出现异常情况如头晕、头痛、肢体不遂、言语不利、意识障碍等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全面、精心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本组36例患者,其中25例好转,9例无变化,2例死亡。

从治疗护理的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有效、成功的。

目前脑出血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护理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恢复的程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只有全面掌握了疾病的特点,灵活运用临床护理经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减轻脑出血的后遗症,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脑出血的护理工作细致而繁重的,关系到患者的生存。

护理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练掌握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要点,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 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好转,9例无变化,2例死亡。

5 结论
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的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徐瑞琴.浅谈康复护理与伦理道德[J].护理学杂志,2010,15(6):63.
[2]张玉玲,苏讯,陈尊霞.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意义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1,28(5):34.
[3]方定华.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与流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16(3):1-2.
[4]王为国,徐英.脑出血44例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8(8):147-148.
[5]张凡.脑出血内科治疗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10,29(18):88-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