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含两年制)文秘类专业。
1 前言
本标准根据我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秘书国家职业岗位技术(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制定《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本标准在广泛进行企业、社区秘书岗位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规定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为课程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随着文秘专业的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文秘》专业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最后审定报教育部通过,自2010 年9 月起实施。
本标准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分院负责解释。
1.1 课程的性质
文秘(含秘书方向)专业是高校开设的一个热门专业,秘书作为现代社会中兴旺的专业,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在迅速发展变化。
《秘书理论与实务》是高等学校文秘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秘书理论、秘书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秘书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
按照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要求,结合秘书工作岗位特点,新时期秘书实际工作需要,传授与培养专业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对秘书职业及秘书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1.2 设计思路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以职业岗位为主线,讲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的形式出现,进行模块式教学。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文秘专业学生的企业和社区等单位就业为导向,根据广泛调查以及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相应的秘书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高级秘书(三级)要求中的“秘书实务”项目,确定本课程以办文、办会、办事秘书工作内容为模块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学、做一体化。
按照秘书工作职业活动的技能要求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各项目的技能操作要领。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
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境,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秘书活动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模拟训练、真实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72学时。
各课程模块的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 课程目标
《秘书理论与实务》是高等职业院校文秘专业学生主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讲授有关秘书理论与实际工作操作方法的课程。
它运用秘书学的原理和方法,密切结合新时期秘书实际工作,传授专业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对秘书职业及秘书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2.1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秘书岗位要求,处理操作秘书各项日常工作事务,包括接听与拨打电话、办公室环境的维护、日程安排与计划、接待、约会安排、值班工作、邮件处理等。
(2)能够运用所学的文书知识完成文书撰拟与处理工作。
(3)能熟悉先进的秘书办公设备基本操作与维护。
(4)能够拟定大型会议预案、能够组织大型会议工作、能够组织协调大型商务活动、能够做好商务谈判的辅助工作。
(5)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辅助决策、能够科学地管理信息资源、能够高效地整合信息资源。
(6)能够掌握沟通和协调的艺术和技巧,并在工作中恰当运用。
协调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和组织内外的各种矛盾。
2.2课程知识目标
(1)秘书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现状和发展趋势;
(2)秘书职业的工作内容及素质和能力要求。
(3)秘书各项日常工作事务包括接听与拨打电话、办公室环境的维护、日程安排与计划、接待、约会安排、值班工作、邮件处理等内容的操作规范及要点。
(4)文书撰拟及处理的规范、要求与程序。
(5)会务与商务活动等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规范。
(6)明晰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和传递的知识。
沟通和协调的艺术和技巧。
3.1课程内容与要求
3
4
4 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编写
(1)本课程使用教材
《秘书理论与实务教程》,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杨群欢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也是国家精品课程对应教材。
(2)实训参考教材
《秘书综合实训》,2009年浙江省重点教材,楼淑君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其他重点参考教材
《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编写,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三级秘书》,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编写,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
以秘书的活动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模拟情境教学,课堂教学设置若干个模拟秘书情境的活动的工作场景,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认识秘书工作的理论与掌握操作技能。
(2)理论教学
以案例教学为主体,主要采取课堂讨论、实地参观、专家讲座、信息调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3)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平台,应用教学录像片、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秘书活动的过程。
4.3作业设计
主要结合秘书办公室事务工作项目,开展项目化任务设计。
同时注重课外与自主学习项目安排。
每次作业均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一项任务。
完成作业后,展开课堂讨论分析,趋势提高教学与训练效果。
平时作业以训练项目终结性成果为主。
项目设计方案、报告等大型作业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主要依据。
4.4课程考核
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综合实践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具体考核内容组成与所占比例:
平时形成性考核。
主要以阶段性训练项目考核成绩为主,占总成绩40%。
其中实训表现占50%,实训结果材料(报告和作业)占50%
期末终结性考核。
占总成绩60%。
分为两块,其中:
职业基础知识测试:占总成绩20%;
专业综合技能考核:占总成绩40%。
结合综合训练项目进行文档运用与处理、方案策划、礼仪与形象(言谈举止综合)、交际与沟通、信息处理、办公设备运用等相关内容考核。
具体可根据国家秘书资格职业能力要求,采取抽测、统测等多种形式考核。
说明:目前我国秘书职业资格证考试已采取了较大的改革,职业资格证很大部分内容是实践操作训练,与《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密切相关。
获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三级及以上),可以申请该课程免考。
4.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注重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典型秘书工作案例库和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
并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互动,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3)丰富和完善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