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了生命的珍贵与独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喝彩,用心
的呵护生命,并且努力地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精彩
的光芒。
有人说,生命如此宝贵,守住生命,我们
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
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那么,作为中学生,珍爱生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呢回忆旧知
联想生活经验
承接上课
唤起学生记忆
讲授新课
第一目爱护身体运用你的经验P99
◎图中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
◎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小结:活着
身体健康地活着
运用生活经验
分享交流生活
体验
逐步思考生命
从生活中来
【教学重点】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具体方法【教学难点】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故事分享,感受交流
【教学资源】图片及相关资源故事
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地活着
有尊严地活着……
生命对于我们来讲,意味着太多太多的东西。
健康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健康是1,事业、财富、婚姻、名利等等都是后面的0,由1和0可以组成10、100等N种不同大小的值,成就人类与社会的和谐旋律。
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健康这个1,其他条件再多也只是0。
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所有的0都是健康1的外延和扩展。
只有拥有这个简简单单的1,后面的一连串的0才有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这个形象的比喻充分说明了“健康”的重要性。
守护生命,我们首先要“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健康。
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多同学都会选择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小伟也不例外。
他是一个喜欢运动的男孩,足球是他的最爱。
我们来看看小伟的故事。
问:小伟对足球的喜爱,能否表现出他对身体健康的爱护请用细节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结合自己的的意义与珍贵
体会健康的重
要意义
探讨、交流
联想自己的生
活经验,反思
自己的生活方
式是否健康
让学生直观感知
“健康”的重要
意义
经验,说说你是如何爱护身体的)
讲授新课
第二目
养护精神
(思路:喜欢运动,锻炼身体,是关爱身体健康的
表现,但应该注意把握好分寸与程度;更要掌握必
要的科学的方法等。
)
仔细看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
你在哪些方面坚持得最好和同伴交流一下你的经
验;你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可以向同学学习一
下经验哦!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
抗拒的自然灾害,或者一些突发的人为灾难。
我们
需要增项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
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等等。
(播放安全自护短片,或者带领学生自由讨论,归
纳小结)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
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有的
人经不住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
伤害自己的身体。
这些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从他人到自
己,思考自己
的生活方式是
否健康是否努
力过健康的生
活
懂得理智面对
生活中的挫
折,交流方法
从认知到行为,
点滴的转变与落
实
板书
拓展空间
附件:
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
1939年,一个叫做特莱津的捷克小镇被德国纳粹改为集中营,有9万多名犹太人被关押在此,其中有一万多名还未成年的孩子。
他们被单独关押起来,不能和父母和大人们在一起。
一位叫弗利德的艺术家,放弃了可以出逃机会,决定和集中营的孩子们在一起,他们一起画画,自己办杂志。
在浩劫中,一万多个孩子最终只留下了一百多人,但他们留下了4500张画和一本叫《先锋》的杂志,这些记录历史,让人感动的画作,收藏在捷克的“捷克犹太人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杂志得以出版,书名叫《我们也是一样的平常孩子》。
1941年12月4日,哈娜从布拉格被遣送到特莱津。
那时她刚满十岁。
1944年,她被转送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里她被纳粹杀死,还没到她13岁的生日。
年龄小的孩子很难在集中营幸存下来,因为纳粹觉得他们还不能干活儿,活着对纳粹“没有
用”。
这张画是哈娜用水彩颜料画在一张比较光滑的纸上的。
她不可能用水
彩纸,因为在集中营没有水彩纸。
可是,她还是画出了水彩的感觉。
她是
一个有艺术感觉的孩子。
她画着特莱津的房子,忘记了现实的丑陋。
她虚
化了眼前的世界,把视野和心
灵都推向远方,远方——有家
的远方。
埃丽卡是个小女孩,7岁的时候被遣送到特莱津。
在她留下的十六张画里,其中一张还题写着是送给她的艺术老师弗利德的。
在距她10岁生日还有12天的时候,她被杀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这张画里,埃丽卡记录了自己的生活,也画出了一个小女孩的憧憬。
她们的居住环境始终是拥挤的,埃丽卡却把架子床“推“得远远的,也把现实生活远远地推开。
她在画面前留出了很大很大的空间,在这个她留给自己的空间里,小埃丽卡放上了特莱津所没有的鲜花,她让蜜蜂围绕着花朵。
美丽的花瓶上,刻上了她对生活爱的印记。
二战刚刚结束的1945年,8月底的一天,幸存下来的L410宿舍的管理员威廉,提着一个巨大的手提箱,来到了布拉格的犹太人社区中心。
箱子里是4500张弗利德的孩子们的绘画。
那些画作的主人,绝大多数已经被谋杀在纳粹的毒气室里。
在集中居住区时期,弗利德停止了在自己的画作上签名。
可是,在她的要求下,这4500张画作,每一张,都有孩子自己的签名。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无法理解和接受:在集中营之中,绘画依然美丽。
这些被冒着生命保存下来的犹太儿童的图画,曾被久久冷落,没有人懂得弗利德,也没有人懂得这些儿童画的价值。
威廉说:“随着时间的流淌,他们懂了。
”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复杂多样的,从特定历史坐标和相应评价标准来看,其内容有优秀与落后之分。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并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日益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等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发扬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融合,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源泉,使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不断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