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毒学复习题2011

病毒学复习题2011

2011病毒学复习题库一、选择(33小题)1.目前已知病毒5种核酸类型是()。

、+DNA、、+RNA、-RNA;、+DNA、-DNA、、+RNA;、+DNA、-DNA、、-RNA;、-DNA、、+RNA、-RNA。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粒子中含有()。

分子及反转录酶; B.+RNA分子及反转录酶;C.-RNA分子及反转录酶;D.+RNA分子。

3.下列哪一类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A.腺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流感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4.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

A.1nm上下;B.10nm上下;C.100nm上下;上下。

5.病毒粒子中的一种结构是来自寄主细胞膜的,它是()。

A.包膜;B.刺突;C.衣壳;D.核心。

6.一些丝状噬菌体如M13等,感染寄主细胞后()。

A.不裂解寄主细胞;B.裂解寄主细胞;C.一般不裂解寄主细胞,偶尔裂解;D.一般裂解寄主细胞,偶尔不裂解。

7.双链RNA病毒的复制方式()。

A.都是全保留复制;B.都是半保留复制;C.都是以滚环复制;D.有一些以全保留复制,另一些则以半保留复制。

8.有3类病毒的病毒粒子中携带着核酸复制所需要的酶,它们是()。

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病毒、-RNA病毒、+DNA病毒;病毒、-RNA病毒、+RNA病毒;病毒、-RNA病毒、病毒。

9.T4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其早期转译所产生的蛋白质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A.T4的RNA聚合酶;B.修饰寄主的RNA聚合酶的更改蛋白;C.分解寄主细胞的DNA酶;D.T4的DNA聚合酶。

10.溶源性细菌在其染色体组上整合有()。

A.温和噬菌体DNA;B.烈性噬菌体DNA;C.烈性噬菌体粒子;D.温和噬菌体粒子。

11.白喉棒杆菌当其染色体DNA整合了噬菌体的核酸以后,就能合成白喉毒素,成为有毒菌株,此种现象称为()。

A.转化;B.转导;C.转染;D.溶源转变。

12.通过溶源转变溶源性细菌所获得的新的遗传性状是来自()。

A.细菌的基因;B.前噬菌体基因;C.重组噬菌体所携带的外源基因;D.重组质粒的基因。

13.E.coli k12对下列一类噬菌体产生免疫性,它是()。

A.所有噬菌体;B. λ噬菌体及其同源噬菌体;C.除λ噬菌体以外的所有噬菌体;D.所有dsDNA噬菌体。

14.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可分()。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15.温和噬菌体的核酸类型都是()。

A.dsDNA;B.ssDNA;C.dsRNA;D.ssRNA。

16.所谓温和噬菌体,一种正确的说法是()。

A.只能进行裂解周期;B.只能进行溶源周期;C.既能进行溶源周期又能进行裂解周期;D.不能裂解寄主细胞。

17.温和噬菌体存在的三种形式为()。

A.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B.游离态、整合态、溶源态;C.裂解态、整合态、溶源态;D.游离态、整合态、部分缺陷态。

18.脊椎动物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紧接着发生的步骤是()。

A.都脱去全部衣壳,并释放出游离核酸;B.部分脱壳;C.少数病毒部分脱壳;D.同一病毒有时脱去全部衣壳,有时部分脱壳。

19.类病毒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它只含有()。

A.单链环状RNA分子;B.双链线状RNA分子;C.单链环状DNA分子;D.双链线状DNA分子。

20.拟病毒是利用下列一种RNA聚合酶进行复制的,它是()。

A.植物细胞内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B.植物细胞内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C.拟病毒自身的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D.拟病毒自身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1.朊病毒的主要特征是()。

A.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B.只有dsRNA,没有蛋白质外壳;C.只有ssRNA,没有蛋白质外壳;D.只有DNA,没有蛋白质外壳。

22.T7噬菌体进行次早期转录时利用的一种RNA聚合酶是()。

A.细菌原有的RNA聚合酶;B.新合成T7RNA聚合酶;C.更改后的细菌RNA聚合酶;D.新合成的T7或更改后的细菌RNA聚合酶。

23.T4噬菌体进行次早期转录时利用的一种RNA聚合酶是()。

A.细菌原有的RNA聚合酶;B.新合成T4的RNA聚合酶;C.更改后的细菌RNA聚合酶;D.新合成的T4或更改后细菌RNA聚合酶。

24.在下列各种病毒中病毒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A.牛痘苗病毒;B.柑桔衰退病毒;C.烟草坏死病毒;D.大肠杆菌f1噬菌体。

25.烟草花叶病毒粒子所含有的核酸是()。

A.±RNA;B.+RNA;C.-RNA;D.+DNA。

26.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的五邻体位于()。

A.12个顶角上;B.20个面上;C.30条棱上;D.分别位于12个顶角上、20个面上、30条棱上。

27.具有分段基因组的病毒是()。

A.+RNA病毒;B.-RNA病毒;病毒;D.RNA病毒。

28.有一类病毒的RNA是具有侵染性的,它是()。

病毒;B.+RNA病毒;C.-RNA病毒;D.反转录病毒。

29.有一类病毒的病毒粒子中不携带核酸复制所需要的酶,它是()。

病毒;B.+RNA病毒;C.-RNA病毒;D.反转录病毒。

30.如果有一个λ噬菌体感染E.coli()的溶源菌,下面哪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噬菌体DNA不能注入溶源菌细胞;噬菌体DNA能注入细胞,但不能复制;噬菌体DNA被切除;D.细胞死亡。

31.双链DNA噬菌体是利用以下一种RNA聚合酶进行早期转录的()。

A.细菌原有的RNA聚合酶;B.新合成的噬菌体RNA聚合酶;C.更改后的细菌RNA聚合酶;D.新合成噬菌体或更改后的细菌RNA聚合酶。

32.逆转录酶不具有下列哪一种酶的酶活性()。

A.RNaseH酶;B.以R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C.以R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D.以D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

33.拟病毒的侵染对象是()。

A.高等植物;B.高等动物;C.动物病毒;D.植物病毒。

二、是非题(85小题)1.目前已知病毒的核酸类型有:±DNA、-DNA、±RNA、+RNA和-RNA。

()2.目前已知病毒的核酸类型有:±DNA、+DNA、-DNA、±RNA和+RNA。

()3.目前已知病毒核酸类型有:±DNA、+DNA、±RNA、+RNA和-RNA。

()4.目前已知病毒的核酸类型有:±DNA、+DNA、-DNA、±RNA、+RNA和-RNA等。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类逆转录病毒。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含+RNA的球状病毒。

()7.腺病毒是典型的20面体对称的病毒,其病毒粒子具有12个五邻体和240个六邻体。

()8.凡具有包膜的病毒,其包膜成分总是与寄主细胞膜或核膜相似。

()9.在大肠杆菌所有T系噬菌体的DNA中,都由羟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

()10.在大肠杆菌T系偶数噬菌体的DNA中,羟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

()11.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及噬菌体都是烈性噬菌体。

()12.大肠杆菌噬菌体是大肠杆菌的温和噬菌体。

()13.一些丝状噬菌体如M13等,在其增殖过程中,通过穿出细胞方式释放子代噬菌体,从不裂解寄主细胞,故不属烈性噬菌性。

()14.一些丝状噬菌体如M13等,在其增殖过程中通过穿出细胞方式释放子代噬菌体,虽不裂解寄主细胞,但仍属烈性噬菌体。

()15.所有的烈性噬菌体都能裂解寄主细胞。

()16.负链RNA病毒中的-RNA分子不具侵染性。

()17.负链RNA病毒中的-RNA分子具有侵染性。

()18.所有双链RNA病毒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19.负链RNA病毒是指其病毒粒子中所携带核酸序列与mRNA序列一致的病毒。

()20.负链RNA病毒是指其病毒粒子所携带核酸序列与mRNA序列互补的病毒。

()21.正链RNA病毒是指其病毒粒子中的核酸序列与mRNA序列互补的病毒。

()22.正链RNA病毒是指其病毒粒子中的核酸序列与mRNA序列一致的病毒。

()23.在-RNA病毒的病毒粒子中,合成的与负链等长的+RNA不起mRNA作用。

()24.在负链RNA病毒粒子中,由RNA复制酶催化合成与负链等长的+RNA,即mRNA。

()25.在负链RNA病毒中,转录产生的mRNA与复制产生的+RNA完全相同。

()26.在负链RNA病毒中,转录产生的mRNA与复制产生的+RNA不完全相同。

答()27.在双链RNA病毒中,某些病毒以全保留方式复制,另一些病毒则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28.所有的双链RNA病毒的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

()29.双链RNA病毒中的呼肠孤病毒,其R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30.双链RNA病毒中的呼肠孤病毒,其RNA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

()31.雄性专一噬菌体可吸附于细菌的性菌毛上。

()32.逆转录病毒的+RNA分子具有侵染性。

()33.逆转录病毒的+RNA不具侵染性。

()34.大肠杆菌T4噬菌体的晚期转录是指在新的噬菌体DNA复制完成后,对晚期基因所进行的转录作用。

()35.大肠杆菌T4噬菌体的早期转录及晚期转录都是在DNA复制之前进行的。

()36.T4噬菌体的次早期转录作用是利用更改后的细菌的RNA聚合酶合成其自身的RNA。

()37.溶源菌是指一类含有温和噬菌体粒子的细菌。

()38.溶源性细菌是指在其染色体上整合有完整的温和噬菌体。

()39.溶源性细菌是指在染色体上整合有温和噬菌体DNA并能正常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

()40.溶源转变是指大多数溶源菌菌株由于整合了温和噬菌体而使自己产生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表型的现象。

()41.含有噬菌体DNA的溶源性细菌对所有噬菌体都具有免疫性。

()42.由于溶源菌对其同源噬菌体的再感染具有免疫性,因此生产上应选用溶源菌,以防噬菌体污染。

()43.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延迟期、裂解期和平稳期等3个时期。

()44.温和噬菌体一定是dsDNA噬菌体。

()45.温和噬菌体的游离态是指已成熟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

()46.温和噬菌体的游离态是指在宿主细胞中存在着游离的温和噬菌体核酸。

()47.在植物细胞表面上,至今未发现有病毒特异性受体。

()48.植物病毒在侵染寄主时,首先要吸附在植物细胞表面的病毒特异性受体上。

()49.所有病毒在侵入寄主细胞后,在进行转录、复制前,其病毒核酸都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中。

()50.呼肠孤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其病毒RNA分子不以游离形式从病毒粒子释放出来。

()51.昆虫病毒的包涵体在显微镜下,一般均呈多角状,故称为多角体病毒。

()52.类病毒是一类只含单链环状RNA分子,并进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53.类病毒是一类只含双链环状RNA分子,并进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相关主题